物理化学(第二版)

副标题:无

作   者:林树坤

分类号:

ISBN:978756801255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物理化学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育部1995年审定的《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了福州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共同修订编写的。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气体、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化学、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在本书的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本着“由浅入深”和“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应用,开启学生思路和便于学生自学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化工、轻工、石油、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环境、高分子、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物理化学(第二版)目录
绪论(1)
第1章气体(4)
1.1气体经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
1.1.1气体经验定律(4)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1.3分子间力与理想气体模型(5)
1.1.4摩尔气体常数(6)
1.2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6)
1.2.1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7)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7)
1.2.3道尔顿分压定律(8)
1.2.4阿马格分体积定律(8)
1.3实际气体状态方程(8)
1.3.1实际气体的行为(9)
1.3.2范德华方程(9)
1.3.3其他重要实际气体状态方程(11)
1.4临界状态和对应状态原理(11)
1.4.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1)
1.4.2临界参数(12)
1.4.3实际气体的pV图及气体的液化(13)
1.4.4对应状态原理(13)
1.4.5普遍化压缩因子图(14)
习题(15)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8)
2.1基本概念及术语(19)
2.1.1系统和环境(19)
2.1.2状态函数和系统性质(19)
2.1.3过程和途径(21)
2.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有关概念和数学表达式(21)
2.2.1热(21)
2.2.2功(22)
2.2.3热力学能(24)
2.2.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4)
2.3恒容热、恒压热、焓(25)
2.3.1恒容热(25)
2.3.2恒压热与焓(25)
2.4焦耳实验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26)
2.5热容(26)
2.5.1热容的定义(26)
2.5.2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27)
2.5.3热容与温度的关系(27)
2.6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8)
2.7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32)
2.8热化学(33)
2.8.1化学反应热效应(34)
2.8.2热化学方程式(34)
2.8.3赫斯定律(35)
2.9标准摩尔生成焓(35)
2.9.1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35)
2.9.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6)
2.10标准摩尔燃烧焓(37)
2.10.1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37)
2.10.2由标准摩尔燃烧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7)
2.11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37)
2.12相变焓(39)
2.13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40)
习题(41)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45)
3.1卡诺循环(46)
3.2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描述(47)
3.2.1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47)
3.2.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48)
3.3熵的概念及有关计算(48)
3.3.1可逆过程的热温商——熵函数(49)
3.3.2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50)
3.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0)
3.3.4熵变的计算(51)
3.3.5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54)
3.4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56)
3.4.1亥姆霍兹函数(57)
3.4.2吉布斯函数(57)
3.4.3变化的方向及平衡条件(58)
3.4.4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59)
3.5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60)
3.5.1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公式(60)
3.5.2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61)
3.5.3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63)
3.6克拉贝龙方程(64)
3.6.1克拉贝龙方程的推导(64)
3.6.2液固平衡、固固平衡时克拉贝龙方程积分式(64)
3.6.3液气、固气平衡的蒸气压方程——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65)
3.7非平衡热力学简介(67)
3.7.1热力学从平衡态向非平衡态的发展(67)
3.7.2局域平衡假设(68)
3.7.3熵流和熵产生(68)
3.7.4熵产生速率的基本方程(69)
3.7.5昂萨格倒易关系(70)
3.7.6最小熵产生原理(71)
3.7.7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72)
习题(72)
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75)
4.1偏摩尔量(75)
4.1.1偏摩尔量的定义(76)
4.1.2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关系(77)
4.1.3集合公式(77)
4.1.4吉布斯杜亥姆公式(78)
*4.1.5偏摩尔量的计算举例(78)
4.2化学势(78)
4.2.1化学势的定义(79)
4.2.2过程自发性的化学势判据(80)
4.2.3有关化学势的公式(80)
4.3气体的化学势(81)
4.3.1纯组分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1)
4.3.2混合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1)
4.3.3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的概念(82)
4.3.4纯液体或纯固体的化学势(82)
4.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82)
4.4.1拉乌尔定律(82)
4.4.2亨利定律(83)
4.4.3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对比(83)
4.5理想液态混合物(84)
4.5.1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84)
4.5.2理想液态混合物中物质的化学势(84)
4.5.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特性(84)
4.5.4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改变(85)
4.6理想稀溶液(86)
4.6.1理想稀溶液的定义(86)
4.6.2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87)
4.6.3理想稀溶液与其晶态溶质间的平衡(88)
4.6.4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的液相中的分配(88)
4.7稀溶液的依数性(89)
4.7.1溶剂蒸气压下降(89)
4.7.2沸点升高(89)
4.7.3凝固点降低(90)
4.7.4渗透压(91)
4.8真实液态混合物(93)
4.8.1真实液态混合物对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偏差(93)
4.8.2活度与活度因子的概念(94)
4.8.3真实稀溶液(94)
习题(96)
第5章化学平衡(98)
5.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98)
5.1.1化学反应系统的吉布斯函数(99)
5.1.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100)
5.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2.1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103)
5.2.2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3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104)
5.3.1气相反应(104)
5.3.2液相反应(105)
5.3.3复相反应(106)
5.3.4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写法的关系(106)
5.4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107)
5.4.1平衡常数的实验直接测定(107)
5.4.2平衡常数的计算(107)
5.5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109)
5.6平衡混合物组成的计算(110)
5.7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3)
5.7.1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3)
5.7.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4)
5.7.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4)
5.8反应的耦合(119)
5.9ΔrGm与T关系的近似公式及其应用(120)
习题(121)
第6章相平衡(124)
6.1相律(124)
6.1.1相(124)
6.1.2组分数(125)
6.1.3自由度(125)
6.1.4相律的推导(126)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27)
6.2.1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理论基础(127)
6.2.2水的三相平衡数据与相图(127)
6.2.3固态物质的升华提纯(129)
6.2.4相图的说明(130)
6.3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31)
6.3.1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131)
6.3.2杠杆规则(133)
6.3.3蒸馏原理(134)
6.3.4精馏的原理(135)
6.3.5部分互溶的双液系(137)
6.3.6完全不互溶双液系——水蒸气蒸馏(138)
6.3.7生成完全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39)
6.3.8固相部分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0)
6.3.9固相完全不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1)
6.3.10生成稳定和不稳定化合物的固液系统(143)
*6.4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45)
6.4.1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法(145)
6.4.2部分互溶的三液系(146)
6.4.3二固体和一液体的水盐系统(148)
习题(150)
第7章电化学(154)
7.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现象(154)
7.1.1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机理(154)
7.1.2法拉第定律(155)
7.1.3离子的电迁移(155)
7.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158)
7.1.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160)
7.1.6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161)
7.1.7电导测定的应用(162)
7.2电解质的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163)
7.2.1平均离子活度与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63)
7.2.2离子强度(164)
7.2.3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165)
7.3可逆电池的电动势(167)
7.3.1可逆电池(167)
7.3.2电动势的测定及标准电池(168)
7.3.3能斯特方程(170)
7.3.4可逆电池标准电动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170)
7.3.5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与ΔrHm和ΔrSm的关系(170)
7.4电极电势(171)
7.4.1双电层(171)
7.4.2电极电势(172)
7.4.3电极电势与反应物活度的关系(173)
7.4.4液体接界电势(175)
7.5可逆电极的种类和原电池设计(176)
7.5.1可逆电极的种类(176)
7.5.2原电池设计(177)
7.6电动势测定的应用(179)
7.6.1计算电池反应的ΔrGm、ΔrHm、ΔrSm及Qr,m(179)
7.6.2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79)
7.6.3测定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80)
7.6.4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180)
7.6.5测定溶液的pH值(181)
7.7电解和极化现象(181)
7.7.1分解电压(181)
7.7.2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182)
7.7.3极化曲线的测定(184)
7.7.4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185)
7.8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186)
7.8.1阴极反应(186)
7.8.2阳极反应(187)
*7.9金属的腐蚀与防腐(187)
7.9.1金属腐蚀的分类(188)
7.9.2电化学腐蚀的机理(188)
7.9.3金属的防腐(189)
7.10化学电源(190)
7.10.1燃料电池(190)
7.10.2二次电池(191)
7.10.3一次电池(192)
习题(193)
第8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96)
8.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197)
8.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98)
8.2.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及反应机理(198)
8.2.2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199)
8.2.3反应速率的一般形式和反应级数(199)
8.2.4用气体组成分压表示的速率方程(200)
8.3速率方程的积分式(201)
8.3.1零级反应(201)
8.3.2一级反应(202)
8.3.3二级反应(203)
8.3.4n级反应(206)
8.4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原理与方法(208)
8.4.1物质的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测定(208)
8.4.2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安排(210)
8.4.3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数据处理(211)
8.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4)
8.6活化能(217)
8.6.1基元反应的活化能(217)
8.6.2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218)
8.6.3活化能的实验测定(219)
8.7典型的复合反应(219)
8.7.1对行反应(219)
8.7.2平行反应(221)
8.7.3连串反应(222)
8.8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224)
8.8.1控制步骤法(224)
8.8.2稳态近似法(224)
8.8.3平衡态近似法(226)
8.8.4稳态近似法与平衡态近似法的比较(226)
8.8.5复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227)
8.9链反应(227)
8.9.1链反应的共同步骤(227)
8.9.2直链反应(228)
8.9.3支链反应(229)
8.10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32)
8.10.1简单碰撞理论(232)
8.10.2过渡态理论(235)
8.11光化学反应(236)
8.11.1光与光化学反应(236)
8.11.2光化学反应基本定律(236)
8.11.3光化学的量子效率(237)
8.11.4光化学反应的特点(238)
8.11.5光化学反应的机理(239)
8.12催化作用(240)
8.12.1催化剂的定义(240)
8.12.2催化作用的分类(240)
8.12.3催化反应的机理及速率常数(241)
8.12.4催化作用的共同特征(242)
*8.13溶液中的反应和多相反应(243)
8.13.1溶液反应动力学(243)
8.13.2多相反应(245)
习题(246)
第9章界面现象(251)
9.1界面张力与界面热力学(251)
9.1.1界面张力(251)
9.1.2表面功与表面吉布斯函数(252)
9.1.3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254)
9.1.4界面热力学关系式(254)
9.2弯曲界面的特性(255)
9.2.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255)
9.2.2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257)
9.3溶液表面吸附(259)
9.3.1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259)
*9.3.2吉布斯吸附等温式(260)
9.3.3表面活性剂简介(263)
9.4固体表面吸附(265)
9.4.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266)
9.4.2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热力学(267)
9.4.3吸附等温式与吸附理论(268)
9.5液固界面的润湿(271)
9.5.1润湿现象(271)
9.5.2接触角与杨氏方程(272)
9.5.3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273)
习题(274)
第10章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276)
10.1分散系统分类(276)
10.2溶胶的制备与净化(277)
10.2.1溶胶的制备(278)
10.2.2溶胶的净化(279)
10.3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279)
10.3.1溶胶的光学性质(279)
10.3.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80)
10.3.3溶胶的电学性质(283)
10.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285)
10.4.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286)
10.4.2正、负胶体的相互聚沉(287)
10.4.3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287)
10.5乳状液(288)
10.6DLVO理论简介(290)
10.7大分子溶液(291)
习题(293)
附录A国际单位制(295)
附录B希腊字母(297)
附录C基本常数(298)
附录D换算因数(298)
附录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99)
附录F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300)
附录G某些物质的范德华常数(301)
附录H某些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302)
附录I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标准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3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物理化学(第二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