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副标题:无

作   者:(德)于.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著;洪佩郁,蔺菁译

分类号:

ISBN:978753662252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中译本序
在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的出版而作 徐崇温
第二卷 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
五、米德和迪尔凯姆所举的不同范例:从目的活动到交往行动
1.论社会科学的交往理论基础
第一版 前言
第一卷 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
(1)米德交往理论问题的提法
第三版 前言
一、导言:合理性难题入门
(2)从人们相互手语转变为象征性中介内部活动:采纳意见
(3)附录:借助维特根施坦遵循规则的观点精确规定米德的解释理论
以往的看法:社会学的合理性概念
1.“合理性”是一个临时性的概念规定
(1)行动和论断的可批判性
(4)从象征性中介内部活动转变为规范指导内部活动(职务行动)
(2)各种各样可批判的观点
(c)媒体概念转变为权力关系的各种困难
(a)建议和知觉
(5)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补充结构
(3)论证理论的附录
(b)规范和职务行动
(c)同一性和需求本性
2.圣者的权威和交往行动的规范背景
(1)迪尔凯姆论道德的神圣根源
2.神话世界观和现代世界观的一些特征
(2)迪尔凯姆理论的弱点
(1)M·格德利尔后神话世界观的结构
(2)对象领域之间的区别与世界之间的别
(3)英国有关P.温奇合理性的辩论:论证与驳斥一般的观点
(3)关于交往行动三个根源的附录
(a)建议的组成部分
(b)表情的组成部分
(c)非语言组成部分
(d)为理解的行动的反思形式和反思的自我关系
(4)脱离各种世界观(皮亚杰),生活世界观点的临时引入
3.圣者预示的合理结构
(1)法的发展和社会统一形式的变化
(a)契约的非契约基础
3.四种社会学行动概念中行动的世界特征和合理性方面
(b)从机械的一致到有机的一致
(1)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一种行动理论的运用(I.C.贾维)
(2)用全面统一社会虚构的极限状态来解释这种形式变化的逻辑
(2)按行动者而区分的三种行动概念——世界特征:
(3)米德所奠立的一种推理学
(a)目的论(策略)的行动:行动者——客观世界
(b)规范调节的行动:行动者——社会世界和客观世界
(4)关于同一性和个体化的附录。
(c)戏剧行动:行动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包括社会客体)
(3)“交往行动”概念的临时引入
(a)对独立行动(行动——身体运动——活动)特征的说明
(5)对米德社会理论的两点异议
(b)交往行动中反思出的世界特征
4.社会科学中思考的难题
(1)论科学理论的远景
(a)二元论的科学观
(b)理解客观领域入门
六、第二阶段的中间考察:体系和生活世界
(c)社会科学解释者作为可能的参与者
(d)合理解释的不可避免性
(2)论理解社会学
1.生活世界观点和理解社会学解释学唯心主义
(1)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动的境界和背景
(a)社会现象学
(b)人类方法学。绝对论与相对论之间的双关论
(2)交往理论观点的生活世界社会现象学概念
(c)哲学解释学。传统信仰和批判的读法本书结构综览
(3)生活世界从形式实用主义概念,经过叙述概念,到社会学概念
(4)为理解的行动对生活世界再生产的功能,多维生活世界合理化
二、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以往的看法:科学史联系
(5)理解社会学的界限,生活世界与社会一致
2.体系与生活世界脱节
1.西方理性主义
(1)部落社会作为社会文化生活世界
(1)西方理性主义的现象
(2)部落社会作为自我控制的体系
(3)区别体系的四种机制
(2)合理性概念
(4)生活世界中体系统一机制机构的确立
(3)西方理性主义的一般意义
(5)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与技术化。相应的交往媒体取代了日常语言媒体
2.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魔力的丧失以及现代意识结构的形成
(6)体系与生活世界脱节,以及物化论题的革新化
(1)观念和利益
(b)理解形式的体系
(2)世界观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内容方面
(4)结构方面
以往对帕森斯在理论史中地位的看法
七、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结构问题
1.从行动的规范论理论到社会的体系理论
(a)唯意志论的行动概念
(1)1937年行动理论草稿
(5)魔力的丧失和现代世界观
(a)理解形式的观点
(b)规范论的秩序概念
(c)功利主义的双关论
3.现代化作为社会合理化
(1)基督教职业伦理学和社会合理化自我分化的模式
(d)霍布斯问题
(e)双重限制条件下行动合步化的问题:第一个战略理论决策
(2)中世纪早期的行动理论
(a)动机与价值方向的联系
(b)文化,社会和个人是如何决定行动方向的
(3)精确规定体系概念和排斥行动理论的优先地位:第三个战略理论决策
(c)“典型变例”的引入:第二个战略理论决策
(2)“中间考察”的系统内容
2.体系理论的发展
4.法的合理化和当代的判断
(1)当代判断的两个要素:丧失思想和丧失自由
(1)“沃金·佩珀斯”以来的理论发展
(a)社会统一与功能统一之间差距的拉平
(b)四种功能模式和体系形成过程
(c)典型变例对四种功能模式的适应
(d)文化价值在控制论应有价值中意义的改变
(2)法的双重合理化
(a)法作为道德和实践合理性的体现
(e)文化决定论
(2)人类学晚期哲学,以及体系理论与行动理论妥协的破裂
(b)法作为组织手段
(3)控制媒体的理论
(a)媒体控制的内部活动排斥了交往行动:生活世界的技术化
(b)金钱媒体的结构特征,性质和构成体系的效益
三、第一阶段的中间考察:社会行动,有目的的活动和交往
(d)超一般化的问题:金钱和权力的影响和价值联系
(1)韦伯行动理论的两种表达
以分析的解释理论和行动理论的说明
(e)帕森斯行动理论对媒体的论证。交往和控制媒体一般化的形式
(2)以成就为方向或以理解为方向
3.现代理论
(1)生活世界合理化和体系复杂性的普遍增长
(3)意义和运用
(2)关于帕森斯重建康德主义尝试的附录
1.对马克斯·韦伯现代理论的回顾
(4)运用要求
八、最后的考察:从帕森斯、韦伯到马克思
(1)通过体系和生活世界概念对韦伯官僚主义化论题的革新
(5)关于语言活动的划分
(2)重建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解释
(3)生活世界的开拓:重新采纳韦伯的时代判断
(a)现代社会中体系与生活世界之间的交换关系
(6)形式的和经验的实用主义
(b)生活管理作风的片面化和政治公众社会枯燥的官僚主义化
(c)马克思与韦伯:发展动力学与发展逻辑学
(d)概括性论题
1.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马克斯·韦伯
(3)法治化的趋势
2.马克思和内部开拓的论题
四、从卢卡奇到阿多尔诺:作为物化的合理化
(1)现实的抽象与社会统一行动联系的物化
(a)价值理论的成就
以往的看法: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与行动体系不断增长的复杂性
(1)论丧失思想的论题
(b)价值理论的一些弱点
(2)体系与生活世界之间交换关系的模式
(2)论丧失自由的论题
(a)国家干预论,群众民主制和福利国家
(b)社会与国家妥协
(3)卢卡奇对韦伯的合理化论题的解释
(c)意识形态崩溃和日常意识残缺不全
(a—c)法制化的四种动力
2.对工具性理性的批判
(1)法西斯主义和群众文化的理论
(d)国家干预的法制化:保证自由与剥夺自由之间的矛盾心理
(2)对新托马斯主义和新实证主义的双重批判
(3)启蒙辩证法
3.批判社会理论的任务
(1)以往批判理论的论题特征
(4)否定辩证法作为练习
(2)交往行动理论的出发点
(a)邮政自由社会统一的形式
(5)现代哲学自我解释和意识哲学详尽的变例
(b)亲密的社会关系和自我发展
(c)群众媒体和群众文化
(d)新的异议潜力
(3)合理性理论和历史联系。根本要求的补充
人名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