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0/68/9787216070034.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基于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产生的母国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效应,对中国的经验进行实证研究,就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界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并介绍了近期的热点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设。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
1.2.3 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1.2.4 增长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结构安排
2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进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1 技术引致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 2.1.1 技术垄断优势理论及其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2.1.2 技术局部优势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2.1.3 R&D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
2.2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2.2.1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评述
2.2.2 基于产业关联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能升级的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3.1.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3.1.2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
3.2 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
3.2.1 技术转移效应
3.2.2 产业关联效应
3.2.3 非关联企业的示范效应
3.2.4 人才流动效应
3.3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子公司的技术吸收能力
3.3.2 子公司的网络构建能力
3.3.3 外直接投资的进人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4.1.1 发展水平
4.1.2 发展阶段
4.1.3 国际比较
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结构
4.2.1 主体结构的演变趋势
4.2.2 主体结构的现状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4.3.1 区域分布的演变趋势
4.3.2 区域分布的现状
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4.4.1 行业分布的演变趋势
4.4.2 行业分布的现状
4.5 通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开放式创新的典型实证
4.5.1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途径
4.5.2 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跨越的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基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的实证检验
5.1 我国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现状
5.2 对外直接投资与研发投入: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分析
5.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5.2.2 有关数据的选取
5.2.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5.3 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分析
5.3.1 数理模型的构建
5.3.2 有关数据的选取
5.3.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6.1 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
6.2 国内和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测度
6.2.1 国内R&D资本存量:基于永续盘存法的测算
6.2.2 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基于14个国家数据的测算
6.3 1985—2006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索罗残差法的测算
6.4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6.5 本章小结
7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人力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检验
7.1.1 数理模型的构建
7.1.2 有关数据的选取
7.1.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7.2 R&D两面性与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7.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7.2.2 有关数据的选取
7.2.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7.3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
8.1.2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
8.1.3 关于人力资本对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
8.1.4 关于R&D两面性对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8.2 对策建议
8.2.1 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8.2.2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国内引进一吸收—创新机制
8.2.3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撑体系
8.2.4 企业应合理选择投资区位和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附表11
附表12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进步的研究
1.2.3 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1.2.4 增长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结构安排
2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进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1 技术引致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 2.1.1 技术垄断优势理论及其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2.1.2 技术局部优势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2.1.3 R&D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
2.2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2.2.1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评述
2.2.2 基于产业关联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能升级的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3.1.1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3.1.2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
3.2 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
3.2.1 技术转移效应
3.2.2 产业关联效应
3.2.3 非关联企业的示范效应
3.2.4 人才流动效应
3.3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子公司的技术吸收能力
3.3.2 子公司的网络构建能力
3.3.3 外直接投资的进人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4.1.1 发展水平
4.1.2 发展阶段
4.1.3 国际比较
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结构
4.2.1 主体结构的演变趋势
4.2.2 主体结构的现状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4.3.1 区域分布的演变趋势
4.3.2 区域分布的现状
4.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4.4.1 行业分布的演变趋势
4.4.2 行业分布的现状
4.5 通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开放式创新的典型实证
4.5.1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途径
4.5.2 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跨越的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基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的实证检验
5.1 我国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现状
5.2 对外直接投资与研发投入: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分析
5.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5.2.2 有关数据的选取
5.2.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5.3 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中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分析
5.3.1 数理模型的构建
5.3.2 有关数据的选取
5.3.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6.1 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
6.2 国内和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测度
6.2.1 国内R&D资本存量:基于永续盘存法的测算
6.2.2 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基于14个国家数据的测算
6.3 1985—2006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索罗残差法的测算
6.4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6.5 本章小结
7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人力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检验
7.1.1 数理模型的构建
7.1.2 有关数据的选取
7.1.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7.2 R&D两面性与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7.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7.2.2 有关数据的选取
7.2.3 协整检验结果及说明
7.3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
8.1.2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
8.1.3 关于人力资本对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
8.1.4 关于R&D两面性对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8.2 对策建议
8.2.1 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8.2.2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国内引进一吸收—创新机制
8.2.3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撑体系
8.2.4 企业应合理选择投资区位和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附表11
附表12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