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肖帅领,窦西河等编

分类号:

ISBN:978750384229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包括网络原理、设备、设计与布线等4部分,在详细说明了网络工作原理与相关协议的基础上讲述网络设备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然后是设计网络方案进行布线施工。本书理论结合实验,根据不同应用,模拟实际工作中的相应情况做相应实验。本书内容丰富,解说详细,适用于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网管理人员,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社会培训教材,也可怍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网络应用以及科研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大全。   本书是一本专业的网络硬件架设的参考资料。在详细说明了网络工作原理与相关协议的基础上讲述网络设备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然后是设计网络方案进行布线施工。   本书分4大部分:“网络工程基础篇”首先以ISO/OSI参考模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砹计方法;然后以TCP/IP协议族为线索详细讨论各种常用的网络互连协议和网络应用协议;同时还增加了有关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局域网、广域网与互联网等网络的技术特点。“网络设备配置篇”介绍常用的网络设备,不间厂商产品的工作方式,连接控制方法以及工作原理。“网络规划设计篇”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知识针对实际应用进行网络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篇”是完全基于实际网络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知识,围绕着“综合布线”而展开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网管理人员,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社会培训教材,也可怍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网络应用以及科研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大全。   本书内容丰富,解说详细,是国内最大最早的网管组织——中国网管联盟核心成员的集体力量刨作而成,所叙述的内容是工程经验和实践体会的集体总结。   本书读者可以剑中国网管联盟(bitscn.com/bbs/)论坛或WWW.01-01.com相关图书板块参与讨论,并获取技术支持以及相关软件下载。

目录

目录
网络工程基础篇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甚本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2.1 计算机网络的初级阶段
1.2.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
1.2.3 标准、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2.4 高速、智能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常见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方法
1.3.2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1.1 为什么要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
2.1.3 关于网络分层模型的类比
2.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2 ISO/OSl网络参考模型
2.2.1 ISO/OSI七层模型
2.2.2 各层功能简介
2.2.3 OSI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2.3 TCP/IP模型
2.3.1 TCP/IP参考模型
2.3.2 各层主要协议服务概述
2.3.3 TCP/IP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2.5 其他网络参考模型
2.5.1 SNA
2.5.2 ATM
第3章 网络传输技术
3.1 数据传输技术
3.1.1 数据传输与传输信道
3.1.2 数据编码技术
3.1.3 多路复用技术
3.1.4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3.2 通信交换技术
3.2.1 线路交换
3.2.2 报文交换
3.2.3 分组交换
3.3 介质访问控制
3.4 传输介质
3.4.1 传输介质的分类
3.4.2 有线传输介质
3.4.3 无线传输介质
第4章 TCP/IP静议
4.1 TCI/P协议体系概述
4.2 TCP/IP网络层协议
4.2.1 IP协议
4.2.2 IP地址
4.2.3 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
4.2.4 子网掩码
4.2.5 ARP与RARP
4.2.6 ICMP
4.2.7 路由与路由协议
4.3 TCP/IP的传输层
4.3.1 TCP(传输控制协议)
4.3.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4.4 应用层协议
第5章 局域网授玳
5.1 局域网概述
5.1.1 局域网的特点和功能
5.1.2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5.2 IEEE802标准
5.2.1 IEEE802标准概述
5.2.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5.3 介质访问控制
5.3.1 CSMA/CD
5.3.2 令牌访问控制
5.4 局域网组网设备
5.4.1 服务器和工作站
5.4.2 网卡(NiC)
5.4.3 中继器和集线器
5.4.4 网桥和交换机
5.5 以太网系列
5.5.1 以太网
5.5.2 快速以太网技术
5.5.3 千兆以太网
5.5.4 万兆以太网
5.6 令牌环网与FDDI
5.6.1 令牌环网
5.6.2 FDDI
5.7 无线局域网
5.7.1 无线局域网标准
5.7.2 无线局域网设备
5.7.3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
5.8 虚拟局域网
5.8.1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
5.8.2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第6章 广域网
6.1 广域网概述
6.1.1 广域网服务的实现模型
6.1.2 常见广域网设备
6.1.3 常见广域网服务类型和带宽
6.1.4 广域网与OSI模型
6.2 PPP(点对点协议)
6.3 ISDN
6.3.1 ISDN的组成
6.3.2 ISDN的速率服务
6.3.3 ISDN的应用
6.4 ATM
6.4.1 ATM的实现
6.4.2 ATM的特点和应用
6.5 帧中继
6.5.1 帧中继的实现
6.5.2 帧中继的组成
6.5.3 帧中继的特点与应用
6.6 SDH技术
6.6.1 SDH的实现
6.6.2 SDH的应用
第7章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7.1 Internet
7.1.1 Internet的概念与组成
7.1.2 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7.1.3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7.1.4 Internet的主要特点与应用
7.1.5 下一代Interact(Interact Ⅱ)
7.1.6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7.2 Intranet
7.2.1 Intranet的概念
7.2.2 Intranet的组成
7.2.3 Intranet的特点
7.2.4 Intranet的应用
7.2.5 Intranet和Internet的区别与联系
7.3 Extraet——Intranet的新发展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
8.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8.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8.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
8.2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
8.2.1 Windows操作系统
8.2.2 UNIX操作系统
8.2.3 LINUX操作系统
8.2.4 NETWARE操作系统
网络设备配置篇
第9章 同络设置综述
9.1 调制解调器
9.1.1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9.1.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与方式
9.1.3 如何选购调制解调器
9.2 网卡
9.2.1 网卡的工作原理
9.2.2 网卡的分类
9.3 集线器
9.4 交换机
9.4.1 交换机概述
9.4.2 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交换
9.4.3 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9.4.4 第三层交换机的应用
9.5 路由器
9.5.1 原理与作用
9.5.2 路由器的优缺点
9.5.3 路由器的功能
9.6 网关
9.6.1 网关的基本概念
9.6.2 网关-网关协议简述
9.6.3 外部网关协议简述
9.6.4 内部网关协议族
9.7 防火墙
9.7.1 防火墙概述
9.7.2 防火墙体系结构
9.7.3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组合形式
9.7.4 内部防火墙
9.7.5 防火墙的未来
9.8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连接
9.8.1 LAN连接
9.8.2 WAN连接
9.8.3 DTE到DCE的串行连接
9.8.4 固定端口
9.8.5 标准组件端口
9.8.6 设置控制台的连接
9.9 以太网交换机在中小局域网中的应用
9.10 实现企业网络互联及Interact接入
第10章 运行和配置Clsco Ias
10.1 网络设备的软件运行
10.1.1 lOS的启动程序
10.1.2 Cisco 10S用户端口
10.1.3 与IOS沟通
10.1.4 多种途径的配置
10.2 Cisco交换机初始化
10.2.1 Catalyst l900系列交换机初始化
10.2.2 检查交换机LED指示灯
10.2.3 交换机启动后的显示情况
10.2.4 登录交换机
10.2.5 显示交换机的初始化状态
10.3 交换机配置基础
10.3.1 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10.3.2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10.3.3 配置交换机的缺省网关
10.3.4 设定全双工/半双工选项
10.3.5 显示双工模式选项
10.4 Cisco路由器初始启动过程
10.4.1 系统配置对话
10.4.2 设置全局参数
10.4.3 设置端口参数
10.4.4 全部设置的回顾和使用
10.5 路由器配置基础
10.5.1 登录路由器
10.5.2 配置路由器
第11章 Clsco IOS网络管理
11.1 介绍CDP
11.1.1 用CDP发现邻居
11.1.2 使用CDP
11.2 访问远程设备
11.2.1 使用Tclnct连接到远程设备
11.2.2 主机名称到地址的映射
11.2.3 挂起Telnet会话
11.2.4 查看Tclnct连接
11.2.5 关闭Telnet会话
11.2.6 pin9
11.2.7 trace
11.3 管理IOS
11.3.1 路由器内部组件
11.3.2 ROM的功能
11.3.3 发现IOS
11.3.4 管理配置文件
11.3.5 管理Cisco IOS文件系统
第12章 交换机
12.1 二层交换机的功能
12.1.1 学习地址
12.1.2 转发及过滤帧
12.1.3 消除循环
12.2 生成树协议
12.2.1 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12.2.2 生成树协议中根网桥的选择方法
12.2.3 生成树协议中根端口的选择方法
12.2.4 生成树协议中指定端口的选择方法
12.2.5 生成树协议中的阻塞端口
12.2.6 生成树上的端口状态
12.2.7 生成树的重新计算
12.3 交换机传送帧的方法
12.4 管理MAC地址表和配置文件
第13章 用LAN扩展交换式网络
13.1 VLAN概述
13.1.1 定义一个VLAN
13.1.2 VLAN的工作原理
13.1.3 VLAN的成员模式
13.1.4 ISL协议和封装格式
13.1.5 IEEE 802.1Q协议和封装格式
13.2 VTP协议简介
13.2.1 VTP协议属性
13.2.2 VTP工作模式
13.2.3 VTP修剪
13.2.4 传送VTP信息
13.3 配置VLAN
13.3.1 配置原则
13.3.2 配置步骤
13.3.3 VTP配置内容和原则
13.3.4 单个交换机VLAN配置
13.3.5 多个交换机的配置
13.3.6 使用VTP配置VLAN
第14章 路由协议配置
14.1 路由概述
14.1.1 路由选择概述
14.1.2 区分静态和动态路由
14.1.3 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14.1.4 核实静态路由的配置
14.1.5 动态路由协议介绍
14.1.6 管理距离
14.2 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14.2.1 距离一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14.2.2 路由选择回路问题
14.2.3 解决路由环路问题
14.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4.4 均衡混合路由
14.5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14.5.1 启用RIP
14.5.2 配置RIP
14.5.3 启用IGRP
14.5.4 启用EIGRP
14.5.5 启用0SPF
14.5.6 VLAN问路由
第15章 路由访向控制
15.1 访问控制列表
15.1.1 什么是访问列表
15.1.2 为什么使用访问列表
15.1.3 访问控制列表的类型
15.2 如何操作访问控制列表
15.2.1 入站/出站访问列表
15.2.2 访问控制列表的作用
15.2.3 出站访问列表
15.2.4 测试清单:拒绝或允许
15.3 访问列表配置指南
15.3.1 如何标识访问列表
15.3.2 配置IP访问控制列表
15.4 如何控制vTY的访问
15.4.1 过滤到路由器的虚拟终端(vty)访问
15.4.2 控制VTY访问举例
15.5 使用名称IP访问列表
15.6 核实访问控制列表
15.7 用NAT来缩放网络
15.7.1 NAT技术的定义
15.7.2 NA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15.7.3 在Intemet中使用NAT技术
15.7.4 NAT的配置
15.7.5 NAT故障排除
第16章 路由广域网静议配置
16.1 WAN简介
16.1.1 WAN连接类型:Layer1
16.1.2 典型的WAN封装协议:Layer2
16.1.3 WAN接入服务提供商
16.2 建立串行点到点连接
16.2.1 HDLC帧结构
16.2.2 配置HDLC封装
16.3 PPP协议简介
16.3.1 PPP协议组成
16.3.2 PPP身份验证
16.3.3 配置PPP
16.3.4 核实HDLC和PPP配置
16.4 帧中继概述
16.4.1 帧中继概念
16.4.2 帧中继业务
16.4.3 帧中继的基本功能
16.4.4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特点
16.4.5 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16.4.6 帧中继的国际标准
16.4.7 帧中继的寻址功能
16.4.8 拥塞控制
16.4.9 配置帧中继
16.4.10 检验并排除帧中继连接故障
16.4.11 帧中继拓扑图的种类
16.4.12 帧中继非广播多点访问可到达性问题
16.4.13 用子接口解决帧中继NBMA可达性问题
16.4.14 点对点子接口的配置
16.5 ISDN技术简介
16.5.1 优点分析
16.5.2 缺点分析
16.5.3 ISDN所用的标准
16.5.4 ISDN的功能组与参考点
16.5.5 承载业务的属性
16.5.6 建立ISDN BRl呼叫
16.5.7 按需拨号路由概述
16.5.8 标准DDR的配置
网络规划设计篇
第17章 网络基本设计要点
17.1 网络设计基本概念
17.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17.3 分层拓扑结构设计模型
17.3.1 核心层
17.3.2 分布层
17.3.3 访问层
17.3.4 分层网络设计原则
17.3.5 分层模型设计策略
17.4 冗余设计模型
17.4.1 冗余链路与网状拓扑结构的选择
17.4.2 冗余电源系统
17.4.3 工作站到路由器的冗余
17.4.4 路由的冗余
17.4.5 备份硬件
17.5 安全设计模型
17.6 IP地址规划
17.6.1 IP地址规划原则
17.6.2 IP地址规划要点
17.6.3 TP地址规划举例
17.7 路由协议的选择
17.7.1 IP路由协议分类
17.7.2 路由协议选择原则
第18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18.1 需求分析
18.1.1 需求分析的目的
18.1.2 需求分析的来源及内容
18.1.3 分析商业目标与商业约束
18.1.4 分析技术目标与技术约束
18.1.5 了解原有网络架构
18.1.6 描述网络流量
18.1.7 建立客户需求规范文档(可选)
18.2 网络总体设计
18.2.1 设计目标
18.2.2 设计原则
18.2.3 网络平台设计
18.3 总体设计方法
18.3.1 通信子网规划设计
18.3.2 资源子网规划设计
18.3.3 网络方案中的设备选型
18.3.4 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资源设备
第19章 园区局域网设计
19.1 局域网设计方法
19.1.1 局域网设计基础
19.1.2 以太网技术
19.2 园区局域网设计概述
19.2.1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
19.2.2 园区网中网络设备的选择方法
19.2.3 VLAN的应用
19.2.4 网管软件的选择
19.2.5 园区网络安全及防火墙的选择
19.3 校园网设计
19.3.1 校园网设计目标
19.3.2 校园网设计原则
19.3.3 校园网总体设计
19.4 智能化小区网设计
19.4.1 小区网络设计原则
19.4.2 智能小区网络业务
19.5 政府网设计
19.5.1 政府网络的设计目标
19.5.2 政府网络设计原则
19.5.3 政府网络主要应用
19.6 无线局域网设计
19.6.1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式
19.6.2 无线局域网设计
19.7 企业网中VPN的应用
19.7.1 VPN概述
19.7.2 企业网VPN设计
第20章 广域网设计
20.1 广域网设计概述
20.2 广域网设计
20.2.1 传输网SDH
20.2.2 窄带广域网DDN、FR
20.2.3 宽带广域网ATM、IP
20.3 接入网设计
20.3.1 光纤接入
20.3.2 xDsL接入
20.3.3 ISDN接入
20.3.4 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
20.3.5 无线接入
20.3.6 DDR设计
第21章 多媒体网络设计
21.1 三网合一概述
21.2 多媒体基础
21.2.1 广播标准
21.2.2 视频信令标准
21.2.3 视频存储格式
21.2.4 视频的数字化
21.2.5 音频的数字化
21.2.6 多点传送
21.3 多媒体网络设计
21.4 多媒体网络应用
21.4.1 会议电视
21.4.2 VOD点播
21.4.3 远程教育
21.4.4 IP电话
第22章 网络新技术
22.1 DWDM简介
22.1.1 DWDM技术原理
22.1.2 DWDM系统组成
22.1.3 DWDM城域网应用
22.2 MPLS简介
22.2.1 MPLS概述
22.2.2 MPLS的优势
22.2.3 MPLS原理
22.2.4 MPLS VPN
第23章 网络方案的缩写
23.1 网络方案制作介绍
23.2 网络方案概览
23.3 XX校园网络方案
23.3.1 用户需求分析
23.3.2 网络规划
23.3.3 网络设计方案
23.3.4 网络产品选型及配置
23.3.5 网络业务
23.3.6 方案设计特点及优势
网络综合布线篇
第24章 综合布线系统
24.1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24.1.1 综合布线系统和智能化建筑的关系
24.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范围
24.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和适用场合
24.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24.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24.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24.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24.6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24.6.1 集成布线系统
24.6.2 智能小区布线
第25章 综合布线介质与设备
25.1 有线通信线路
25.1.1 同轴电缆
25.1.2 双绞线
25.1.3 光纤
25.2 同轴电缆的品种、性能与标准
25.2.1 同轴电缆的主要电气参数
25.2.2 同轴电缆的物理参数
25.3 双绞线传输介质的品种、性能与标准
25.3.1 双绞线的品种
25.3.2 双绞线电缆的测试数据
25.3.3 常用的双绞线电缆
25.3.4 超5类布线系统
25.3.5 6类线的有关问题
25.4 光纤的品种与性能
25.4.1 光纤的种类
25.4.2 光纤通信系统简述
25.4.3 光缆的种类及应用
25.5 数据传输技术中的几个术语
25.5.1 信道传输速率
25.5.2 通信方式
25.5.3 传输方式
25.5.4 基带传输
25.5.5 宽带传输
25.5 网络互联设备
25.5.1 中继器和集线器
25.5.2 网桥、交换机
25.5.3 网关、路由器
25.5.4 调制解调器
25.5.5 防火墙
第26章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技术
26.1 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
26.1.1 综合布线工程的范围
26.1.2 综合布线工程的分析
26.1.3 网络工程拓扑设计
26.1.4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
26.2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26.2.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概述
26.2.2 工作区设计规范
26.2.3 信息插座连接技术规范
26.3 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26.3.1 水平干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26.3.2 水平干线子系统拓扑设计
26.3.3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种类
26.3.4 水平干线子系统布线方案
26.4 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26.4.1 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部件
26.4.2 管理间子系统的交连硬件部件
26.4.3 管理间子系统交连的几种形式
26.4.4 管理间子系统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
26.4.5 管理间子系统在设备问中的应用
26.4.6 管理间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26.5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26.5.1 垂直干线予系统设计简述
26.5.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26.5.3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26.6 设备问子系统设计
26.6.1 设备问子系统设计概述
26.6.2 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26.7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26.7.1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26.7.2 电缆布线方法
26.7.3 光纤传输系统设计规范
26.7.4 三种建筑群布线方法比较
26.7.5 电缆线的保护
26.8 网络工程的总体设计
26.8.1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结构
26.8.2 网络布线方案的设计
26.8.3 两套设计方案的各自取费主要内容
第27章 网络工程实施实用技术
27.1 网络工程布线实施技术要点
27.1.1 布线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7.1.2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27.1.3 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
27.1.4 测试
27.2 线槽规格和品种以及线缆的敷设
27.2.1 金属槽和塑料槽
27.2.2 金属管和塑料管
27.2.3 桥架
27.2.4 槽、管的线缆敷设
27.3 布线技术
27.3.1 路由选择技术
27.3.2 线槽铺设技术
27.3.3 线缆牵引技术
27.3.4 建筑物主干线电缆连接技术
27.3.5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技术
27.3.6 建筑物内水平布线技术
27.4 光缆布线技术
27.4.1 光纤连接器的主要部件和制作工艺
27.4.2 光纤/光缆连接安装技术
27.4.3 光纤布线的元件—线路管理件
27.5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27.5.1 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关系
27.5.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27.6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技术
27.6.1 连接RJ-45时要注意的事项
27.6.2 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
第28章 无线网络
28.1 无线网络的概念与特点
28.1.1 无线网络的概念
28.1.2 无线网络标准与协议
28.1.3 无线网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8.2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与实例
28.2.1 无线网络典型连接方式
28.2.2 无线网络安装实例
28.3 无线网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8.3.1 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应用状况
28.3.2 计算机无线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29章 测试与收尾
29.1 测试概述
29.1.1 测试内容
29.1.2 测试有关标准
29.1.3 超5类、6类线测试有关标准
29.2 电缆的2种测试
29.2.1 电缆的验证测试
29.2.2 电缆的认证测试
29.3 网络听证与故障诊断
29.3.1 网络听证
29.3.2 故障诊断
29.4 测试仪的种类与技术指标
29.4.1 DSP—100
29.4.2 DSP4000系列数字式电缆分析仪
29.4.3 OptiView集成式分析仪
29.5 光纤测试技术
29.5.1 光纤测试技术综述
29.5.2 光纤测试仪组成
29.5.3 938系列测试仪的技术参数
29.5.4 光纤测试步骤
29.6 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29.6.1 近端串扰未通过(Fail)
29.6.2 衰减未通过
29.6.3 接线图未通过
29.6.4 长度未通过
29.7 工程的结尾工作
29.7.1 工程结束时应做的工作
29.7.2 网络文档的组成
第30章 网络工程的验收与鉴定
30.1 现场(物理)验收
30.1.1 工程验收内容
30.1.2 工作区子系统验收
30.1.3 水平干线子系统验收
30.1.4 垂直干线子系统验收
30.1.5 管理间、设备间子系统验收
30.2 文档与系统测试验收
30.2.1 电缆的性能测试
30.2.2 光纤的性能测试
30.3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
30.4 鉴定会材料样例
30.4.1 工程概况
30.4.2 工程设计与实施
30.4.3 工程特点
30.4.4 工程文档
30.4.5 结束语
30.4.6 某医院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测试报告
30.5 鉴定会后资料归档
第31章 机房管理
31.1 机房系统设计的环境考虑
31.2 机房的环境条件
31.3 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31.3.1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1.3.2 完善事故处理及事后处理制度
附录A 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
附录B 布线方案样例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Network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