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国民党寄予希望,期盼重整家园,繁荣社会,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国家。然而,国民党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实际上是对沦陷区人民财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这不仅表现了国民党的严重政治腐败,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失掉对国民党的信仰。内战频繁造成经济破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也使城市中小工商业者面临经济破产,失去了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党专政和对中间政治势力的排斥、打击,使众多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远离国民党,纷纷向共产党一方。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自建立政权以来,虽然也曾进行过一些土地改革试点,但始终没有认真考虑过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热切追求,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愿望,压制和打击农民,忽视农村社会改造和持续发展,因而在国民党对大陆统治的后期,完全丧失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多数农民倒向了共产党。这样,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被彻底孤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日渐壮大的军事力量沉重打击下,其走向完全垮台是不可避免的。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初步探讨,但是,由于它涉及广泛,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使民国史这个学科更加繁荣。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全面抗战的爆发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一、 卢沟桥的枪声
二、 国民政府的立场与态度
三、 平津失守
四、 日军向平绥、平汉线进攻
第二节 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一、 中国政府进入战时状态
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
四、 平型关大捷与忻口会战
五、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第三节 中国谋求国际援助
一、 国民政府寻求英美制止日本侵略
二、 布鲁塞尔会议与欧美各国的对日绥靖政策
三、 苏联援助中国抗战
四、 陶德曼调停及其失败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
一、 日本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二、 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
三、 德国停止援华
四、 武汉会战与广州、武汉的失陷
第五节 抗战相持局面的形成
一、 日本侵华新战略
二、 南岳军事会议与国民政府战略指导的变化
三、 国民政府敌后战场的开辟
四、 中日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交战
五、 汪精卫集团投敌
六、 国民政府推动各国援华制日
第二章 中国抗战纳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与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
一、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
二、 中美英军事联盟与中国战区的建立
三、 蒋介石访问印度
四、 美英援助中国抗战
第二节 中美英协同对日作战
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 浙赣、常德会战
四、 中国军队打通中印交通线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后的中外关系
一、 中国同英美签订新约和四强地位的确定
二、 开罗会议
三、 中英矛盾的尖锐
四、 陷入低潮的中苏关系
五、 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的危机
第四节 美国扶蒋反共与中国局势的危机
一、 中国军队在豫湘桂战场的失利
二、 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内的反蒋主张及活动
三、 赫尔利来华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第三章 战时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国统区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中央政治体制的确立
一、 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颁布《抗战建国纲领》
二、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
三、 国民参政会
第二节 战时地方政治制度
一、 地方党政体制的形态
二、 新县制的推行
三、 保甲制度进一步强化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加强专制统治
一、 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
二、 强化特务统治
三、 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
四、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
第四节 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
一、 民主宪政促进会
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
三、 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节 战时文化教育的发展
一、 战时文化的繁荣
二、 高校内迁与战时教育发展
三、 战时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四章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及各项政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根据地
一、 洛川会议与中共抗日战略方针的确定
二、 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
三、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第二节 中共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一、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二、 中共抗日武装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三、 抗日根据地的恢复与再发展
四、 国共关系的逆转和军事摩擦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巩固
二、 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制度
三、 抗日根据地的议会制度
四、 中共的对外政策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二、 大生产运动与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三、 抗日根据地的工商业
四、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和金融
第五章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经济战略
第一节 沿海地区工业设备和人员的内迁
一、 上海工厂设备和人员内迁武汉
二、 其他地区厂矿设备和人员内迁
三、 鄂湘地区厂矿设备人员再迁西南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非常时期经济方案》的提出
二、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与战时经济体系的基本纲领
三、 《国家总动员法》的颁布
四、 战时物资管制与专卖
第三节 扩展后方国有企业和扶持民营经济
一、 战时工矿业
二、 战时交通运输
三、 战时对外贸易
四、 战时金融统制
五、 战时农业
第四节 战时财政政策与举措
一、 战时财政收支
二、 战时租税
三、 战时内外债的筹措
第六章 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统治
第一节 日本“以华制华”的政治战略
一、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二、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三、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四、 汪精卫“国民政府”
第二节 日本“以战养战”的经济战略
一、 日本对东北经济资源的掠夺
二、 日本在华北的经济掠夺
三、 日本在华中的经济掠夺
第三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政治统治与奴化教育
一、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二、 华中清乡运动
三、 日伪对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第四节 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统治的斗争
一、 东北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 华北华中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七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中国面临两种前途
一、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节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 雅尔塔会议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二、 美国投掷原子弹
三、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四、 中国军民的反攻作战
五、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与中国战区的受降
第三节 中国出现和平建国的新契机
一、 和平民主呼声的高涨
二、 社会各阶层、社团的和平建国主张
三、 国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争论
四、 “联合政府”主张的变化
第一章 全面抗战的爆发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一、 卢沟桥的枪声
二、 国民政府的立场与态度
三、 平津失守
四、 日军向平绥、平汉线进攻
第二节 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一、 中国政府进入战时状态
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 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
四、 平型关大捷与忻口会战
五、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第三节 中国谋求国际援助
一、 国民政府寻求英美制止日本侵略
二、 布鲁塞尔会议与欧美各国的对日绥靖政策
三、 苏联援助中国抗战
四、 陶德曼调停及其失败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
一、 日本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二、 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
三、 德国停止援华
四、 武汉会战与广州、武汉的失陷
第五节 抗战相持局面的形成
一、 日本侵华新战略
二、 南岳军事会议与国民政府战略指导的变化
三、 国民政府敌后战场的开辟
四、 中日军队在正面战场继续交战
五、 汪精卫集团投敌
六、 国民政府推动各国援华制日
第二章 中国抗战纳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与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
一、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
二、 中美英军事联盟与中国战区的建立
三、 蒋介石访问印度
四、 美英援助中国抗战
第二节 中美英协同对日作战
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 浙赣、常德会战
四、 中国军队打通中印交通线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后的中外关系
一、 中国同英美签订新约和四强地位的确定
二、 开罗会议
三、 中英矛盾的尖锐
四、 陷入低潮的中苏关系
五、 史迪威事件与中美关系的危机
第四节 美国扶蒋反共与中国局势的危机
一、 中国军队在豫湘桂战场的失利
二、 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内的反蒋主张及活动
三、 赫尔利来华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第三章 战时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国统区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中央政治体制的确立
一、 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颁布《抗战建国纲领》
二、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
三、 国民参政会
第二节 战时地方政治制度
一、 地方党政体制的形态
二、 新县制的推行
三、 保甲制度进一步强化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加强专制统治
一、 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
二、 强化特务统治
三、 发布国民精神总动员
四、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
第四节 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
一、 民主宪政促进会
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
三、 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节 战时文化教育的发展
一、 战时文化的繁荣
二、 高校内迁与战时教育发展
三、 战时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四章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及各项政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根据地
一、 洛川会议与中共抗日战略方针的确定
二、 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
三、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第二节 中共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一、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二、 中共抗日武装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三、 抗日根据地的恢复与再发展
四、 国共关系的逆转和军事摩擦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
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巩固
二、 抗日根据地的行政制度
三、 抗日根据地的议会制度
四、 中共的对外政策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二、 大生产运动与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三、 抗日根据地的工商业
四、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和金融
第五章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经济战略
第一节 沿海地区工业设备和人员的内迁
一、 上海工厂设备和人员内迁武汉
二、 其他地区厂矿设备和人员内迁
三、 鄂湘地区厂矿设备人员再迁西南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非常时期经济方案》的提出
二、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与战时经济体系的基本纲领
三、 《国家总动员法》的颁布
四、 战时物资管制与专卖
第三节 扩展后方国有企业和扶持民营经济
一、 战时工矿业
二、 战时交通运输
三、 战时对外贸易
四、 战时金融统制
五、 战时农业
第四节 战时财政政策与举措
一、 战时财政收支
二、 战时租税
三、 战时内外债的筹措
第六章 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统治
第一节 日本“以华制华”的政治战略
一、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二、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三、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四、 汪精卫“国民政府”
第二节 日本“以战养战”的经济战略
一、 日本对东北经济资源的掠夺
二、 日本在华北的经济掠夺
三、 日本在华中的经济掠夺
第三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政治统治与奴化教育
一、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二、 华中清乡运动
三、 日伪对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第四节 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统治的斗争
一、 东北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 华北华中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七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中国面临两种前途
一、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节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 雅尔塔会议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二、 美国投掷原子弹
三、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四、 中国军民的反攻作战
五、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与中国战区的受降
第三节 中国出现和平建国的新契机
一、 和平民主呼声的高涨
二、 社会各阶层、社团的和平建国主张
三、 国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争论
四、 “联合政府”主张的变化
英文共同题名:A history of republic of China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