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观新建构

副标题:无

作   者:曹明海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20904250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将以权威性的解释、创建性的观点、开阔性的论述,帮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消除困惑、疑虑,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为他们提供一套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唤醒性、对话性和启发性的理论学习读本。本丛书旨在打造一套较为权威的、厚重的,富有开拓性、鲜活性和创建性的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丛书,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对于我社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建设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目录

序言
引言:理论前沿的考察、警醒与沉思
第一篇“大语文”观与“小语文”观
一、“大语文”与“小语文”
二、口头生活语言与书面传媒语言
三、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

第二篇 语文教学的认识论与存在论
一、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描述
(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什么哲学根基
(三)需要认识论,但更需要存在论
二、语文教学与人的建设

第三篇 重建与反思:新语文教育论
一、新语文教育论纲
(一)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
(二)价值论:由强塞“公话”到张扬“私语”
(三)本体论:由“应用”为本到“精神”为本
(四)操作论:由“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
(五)原理论:着意精神,着力语言,得益能力

二、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
(一)真实自由,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
(二)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
(三)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
(四)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
(五)文字素养,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
(六)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

三、新语文教育与复归传统
(一)新语文教育的提出
(二)新语文教育复归五四新文化精神传统
(三)新语文教育复归千年语文教育传统
(四)新语文教育复归传统语文教育“三原则”
(五)新语文教育的“文就是道”
(六)“人文”、“人文精神”真义不是“思想教育”

四、新语文教育:反对“伪圣化”
(一)第一种表现:禁绝个人语言、个性语言、多元解读
(二)第二种表现:定制统一的公共话语套子让师生共同使用
(三)第三种表现:有一个“圣化”、“升华”情结
五、限制科学主义 弘扬人文精神

第四篇 语文教育:走向表现与存在
一、语文的革命:言语生命论转向
二、范式的诠释:生活、阅读本位
三、现代语文教育范式批判

四、表现本位的理性崛起
(一)写作的功用大于阅读的功用(或者说写作包含了阅读)
(二)写作活动兼容了阅读活动
(三)写作能力的要求高于阅读能力的要求
(四)阅读有益于写作,写作更能促进阅读
(五)写作本位比阅读本位更能达成教学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
五、语文之醇境:引领言语人生
六、语文之化境:诗意地安居
七、语文之使命:生命的表现与存在

八、生命之维: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纲要
(一)教育观念
(二)教育功能和目标
(三)教学原则
(四)课程架构
(五)教材体例(不包括初级阶段的识字教材)
(六)教学方法
(七)测评方法

第五篇 语文教育:一个文化的过程
一、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本质
(一)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内涵
(二)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本质

二、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特征
(一)形象体验性:情感与生命的投注
(二)内隐变通性:主体与对象的沟通
(三)精神生成性:心灵与品性的陶)台
(四)整合统一性:工具与人文的化合

三、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功能
(一)唤醒功能:唤起文化意识的觉醒
(二)认知功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三)陶)台功能:净化心灵情感价值观
(四)创造功能:激发文化的创造行为

四、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
(一)转变学习态度和语文思维模式
(二)发掘课内外教材文本文化资源
(三)诱发学生文化审美欲望与需求

五、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设计
(一)树立语文教育文化过程观
(二)注重课程设计的文化渗透
(三)把握教学过程的文化构成
(四)加强教学策略的文化体现

第六篇 语文课程的唤醒教育观理论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探寻
(一)教育的唤醒本质
(二)唤醒教育的内涵
(三)唤醒教育的价值探寻

二、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透视唤醒教育
(一)后现代主义视域内的唤醒理念
(二)建构主义视域内的唤醒理念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域内的唤醒理念
(四)激活理论视域内的唤醒理念

三、语文教育史中的唤醒教育理念扫描
(一)教育本质论:依循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
(二)教育目的论:注重人文化成,构建完美人格
(三)教学内容论:实行学科综合,唤醒全人发展
(四)教学方法论:强调以学为主,追求理想境界

四、语文新课程中的唤醒教育理念阐释
(一)唤醒树人意识,构建全人发展的新课程价值观
(二)唤醒文化意识,构建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
(三)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生态观
(四)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新课程学习观

五、阅读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一)阅读教学作为解读活动
(二)阅读教学流程中唤醒教育的实施

六、写作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一)唤醒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二)唤醒经验,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建立联系
(三)唤醒思想,写作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四)唤醒想象,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空

七、语文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一)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二)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八、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唤醒教育
(一)自主探究,唤醒创新精神
(二)交往合作,唤醒参与意识
(三)回归生活,唤醒活动体验
(四)学习统整,唤醒整体发展

九、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唤醒教育
(一)作文评价中唤醒教育的实施
(二)考试评价中唤醒教育的实施

第七篇 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原理
一、课程范式转换及其文化影响
(一)从“学问‘中心”到“学生中心”
(二)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
(三)从“现代”到“后现代”

二、语文课程的文化透视
(一)课程作为文化:一个动态过程观
(二)课程作为工具:课程文化的封闭
(三)课程文化建构:本体文化的回归

三、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属性
(一)整合性: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
(二)体验性: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三)理解性:文化建构中的视野融合

四、语文课程的文化传统与选择
(一)文化传统:语文课程文化建构之根
(二)语文课程:文化传统的整合与创新

五、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
(一)语文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
(二)语文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
(三)语文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第八篇 语文教学的人本教育观追求
一、完整性建构: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一)我国“成人”、“乐学”的古代教学理想
(二)西方“个性”、“完美”的历代教育追求

二、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一)人本教育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人本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三)人本化语文教学的选择与追求

三、个性的关怀:语文教学人本化智慧
(一)个性心理的生成与建构过程
(二)个性心理建构的取向追求
(三)创造:个性人格的展现与表达

第九篇 刘国正:整化语文工具观
一、整化语文工具观的建构
(一)整化语文工具观的实质
(二)整化语文工具观的特征

二、语文生活观思想的发展
(一)对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性检讨与追问
(二)对语文与生活关系本体论认识与理解
(三)语文生活观付诸实践的原则与途径

三、语文教材观的创新性智慧
(一)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建构:序化组合、功能整合与动态建构
(二)语文教材的最优化追求:信息与智能结构的优化

四、阅读教学观的多维化构想
(一)阅读本体的总体呈现:功能、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历练、驱力
(三)阅读教学必须双翼并举:课内、课外

五、写作教学观的创新与发展
六、文学教育观的求实情结
(一)文学教育本质观:求实性情结与发展性定位
(二)文学教育功能观:多维化整合与完整性建构
(三)文学教育策略观:“确有助益”与最优化实施

第十篇 于漪:人的完整性建构观
一、于漪语文教育性质观
(一)对语言特性的阐释
(二)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于漪语文教育目的观
(一)“人的建构”的目的观
(二)“人的建构”目的观的发展

三、于漪语文教师素质观
(一)教师的人文情怀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教师的创造品格

四、于漪语文情感教育观
(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二)熏陶感染塑心灵
(三)兴趣激发求知欲

五、于漪语文教育观的启示
(一)语文教学必须弘扬人文精神
(二)语文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知情结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语文教育观新建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