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是以婚姻·家庭·性别问题为研究重点的学术集刊,预计每年出一本。它的编辑出版有如下特征:一是录用研究性学术论文;二是论文篇幅长短不限,可以收录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亦不弃短篇幅的学术论文:三是以发表20世纪婚姻·家庭·性别问题的学术论文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时期。该集刊既可在推进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同时也可为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鼓励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书是《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3辑),内含七篇涉及婚姻、家庭以及女性方面问题的论文。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第3辑)由梁景和主编。
目录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引子
一 宣传准备与典型试验
二 运动月阶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 发展生产与婚姻家庭的张力
四 在安定团结中重塑婚恋家庭观
五 建立在政权认同之上的基层行政网
六 结语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一 希求进步——革命时尚的兴起与泛滥
二 “怎样的服装才能与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中国相称?”——“美化服装”运动话语的逻辑困境
三 “乍暖还寒时候,怎敌它晚来风急”——“美化”凋零为哪般?
结语:赶时髦还是随大溜——时尚与衣着的二重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引言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背景
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特征
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价值审视
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道德启示
结语
女性服饰问题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1966~1976)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三 社会文化原因探究
四 社会性别理论分析
结语
北京地区性伦理探索(1966—1976)
一 性伦理概说
二 “文革”时期性伦理的特征
三 “文革”时期性伦理特征的成因试析
四 “文革”性伦理反思的当代启示
北京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66—1976)
一 绪论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姻观与婚姻状况
三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礼习俗
四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
绪论
上卷 家庭关系研究
下卷 家庭教育研究
结语
后记
引子
一 宣传准备与典型试验
二 运动月阶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 发展生产与婚姻家庭的张力
四 在安定团结中重塑婚恋家庭观
五 建立在政权认同之上的基层行政网
六 结语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一 希求进步——革命时尚的兴起与泛滥
二 “怎样的服装才能与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中国相称?”——“美化服装”运动话语的逻辑困境
三 “乍暖还寒时候,怎敌它晚来风急”——“美化”凋零为哪般?
结语:赶时髦还是随大溜——时尚与衣着的二重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引言
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背景
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时代特征
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价值审视
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的道德启示
结语
女性服饰问题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1966~1976)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女性服饰
三 社会文化原因探究
四 社会性别理论分析
结语
北京地区性伦理探索(1966—1976)
一 性伦理概说
二 “文革”时期性伦理的特征
三 “文革”时期性伦理特征的成因试析
四 “文革”性伦理反思的当代启示
北京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66—1976)
一 绪论
二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姻观与婚姻状况
三 “文革”时期北京地区的婚礼习俗
四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
绪论
上卷 家庭关系研究
下卷 家庭教育研究
结语
后记
英文共同题名:The studies on the marriage, family and gender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