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共六章,前三章围绕文艺本体与存在本体的关系展开。后三章分析艺术本体论的三维构成,将本体论还原为人的活感性的生成活动。
本书对艺术的本体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研究。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人的角度观照艺术本体,即艺术本体和存在本体的关系如何?第二部分作者考察了当代美学的几种本体论形态:现代艺术的本体;写作本体;语言本体;人类学美学本体;反本体的本体等。作者强调这些艺术本体论,都必须有超越精神。作者论证严密,达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分析和对话的统一,反思与批判的统一。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本体论演进与艺术本体论嬗变
第一节 本体及其本体论变革
一 本体论何以可能
二 本体论演进:从古希腊到当代
第二节 艺术本体论的拓展
一 摹仿:古典本体论
二 表现:浪漫本体论
三 形式:语言本体论
四 文化:批判本体论
第三节 新本体论:艺术活动价值论
一 社会存在:实践本体论
二 艺术交流:价值本体论
第二章 当代症状学核心: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本体论:现代美学之维
一 性灵本体:思与诗与危机时代相遇
二 精神家园:以艺术代宗教
第二节 现代艺术:人的生存方式
一 世界图景与人生状况
二 艺术意义:拒斥虚无主义
第三节 写作何为:危机时代中的运思
一 为何写作:怀疑与追问
二 写作意义:灵魂自赎与精神寻绎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转向
一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批判
二 从人说语言到语言说人
第五节 人类学美学本体论
一 游戏:生命形式化的造型活动
二 象征:意义永驻象征本体
三 节日:返回生命之根的特别仪式
第六节 后现代文艺本体消解论
一 解拆深度模式
二 消解历史意识
三 消蚀主体精神
四 消解审美距离
第三章 艺术超越:人的审美活感性生成
第四章 体验本体: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
第五章 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
第六章 解释本体:文学意义的审美生成
结语 禀有艺术活感性的新人境界
附录一 文艺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的意义
附录二 本体虚化: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
附录三 新世纪中国文论的前沿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二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本体论演进与艺术本体论嬗变
第一节 本体及其本体论变革
一 本体论何以可能
二 本体论演进:从古希腊到当代
第二节 艺术本体论的拓展
一 摹仿:古典本体论
二 表现:浪漫本体论
三 形式:语言本体论
四 文化:批判本体论
第三节 新本体论:艺术活动价值论
一 社会存在:实践本体论
二 艺术交流:价值本体论
第二章 当代症状学核心: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本体论:现代美学之维
一 性灵本体:思与诗与危机时代相遇
二 精神家园:以艺术代宗教
第二节 现代艺术:人的生存方式
一 世界图景与人生状况
二 艺术意义:拒斥虚无主义
第三节 写作何为:危机时代中的运思
一 为何写作:怀疑与追问
二 写作意义:灵魂自赎与精神寻绎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转向
一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批判
二 从人说语言到语言说人
第五节 人类学美学本体论
一 游戏:生命形式化的造型活动
二 象征:意义永驻象征本体
三 节日:返回生命之根的特别仪式
第六节 后现代文艺本体消解论
一 解拆深度模式
二 消解历史意识
三 消蚀主体精神
四 消解审美距离
第三章 艺术超越:人的审美活感性生成
第四章 体验本体: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
第五章 作品本体:文学文本层次论
第六章 解释本体:文学意义的审美生成
结语 禀有艺术活感性的新人境界
附录一 文艺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的意义
附录二 本体虚化:肉体沉重而灵魂轻飘
附录三 新世纪中国文论的前沿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本体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