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

副标题:无

作   者:宋珂君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5284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从佛教“修行”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这一角度,对有明一代近二十部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类型与情节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既将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过程作了动态的考察;又对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意图揭示论证宗教小说与“宣教”之间联系的原貌。对现当代中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及其论述,本书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全书分为四章,基本内容和要点如下: 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因素,以“断尽烦恼,觉悟成佛”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修行”观念,在佛经中有其文学化的表述形式,这就是宗教小说“修行”模式的最初原型——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以“神妙靡丽”、“好大不经”的文笔,描述了释迦牟尼出生、出家、苦修、悟道、度生、涅槃等“八相成道”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灵异的佛陀形象。这种以传记体式记录人物修行经历的方法,被中国的僧人所继承,依此编写了大量的高僧传记和禅宗灯录。经历了使佛教“修行”观念进一步世俗化、市民化和文学化的敦煌文学与宋元说经的演变,演绎“修行”观念的宗教小说逐渐成熟。到了明代,随着佛教“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以《西游记》的创作和大量刊刻为契机,出现了宗教小说的繁荣期。宗教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第一节 明之前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一 从佛传故事谈起:佛教文献中“修行”观念的文学化表述
二 敦煌变文:“修行”观念的文学化与世俗化运动
三 宋元说经:“修行”观念的市民化及其小说特征
第二节 明代“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与宗教小说的繁荣
一 帝王的“修行”观念及对宗教小说的影响
二 正统佛教的“修行”特点及在小说中的反映
三 文人的“修行”热情以及宗教小说的创作、出版和评点
四 明代百姓的宗教狂热与宗教小说的接受
第二章 明代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与佛教“修行”
第一节 “修行”主题辨析
一 “修行”话题
二 心法
三 三教合一
第二节 世俗主题辨析
一 讴歌理想主题:歌颂英雄,追求自由
二 批判现实主题:以净土为参照物的社会批判
三 游戏人生主题:“狂禅”余韵与娱乐效果的自觉追求
第三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人物类型与佛教的“修行”观念
第一节 “修行”的实践者:主人公
一 主人公的本质:仙佛性与凡夫性
二 主人公的仙佛性:道心、聪慧、品德
三 主人公的凡夫性:人性与魔性
四 主人公的类型:道德型、英雄型、完美型、逍遥型
第二节 “修行”的成就者:仙佛
一 仙佛的本质:修行的成就者
二 仙佛的种类:佛教圣众、道教圣众和各路护法
三 仙佛的居所:净土与天堂
第三节 “修行”的障碍者:形形色色的妖魔
一 妖魔的本质:修行的障碍与内心的烦恼
二 妖魔的原型和种类:“波旬”与三类魔事
三 妖魔的居所:阴暗心理的象征
四 如何降魔:降伏其心
第四节 “修行”的旁观者:芸芸众生
第四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情节模式与佛教修行观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