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中华文化通志”之一,记述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包括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内的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中华文化的巨著,此定价为全套价格。
目录
第一章 道教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道教文化溯源
第二节 方仙道、黄老道和巫鬼道
第三节 汉末早期道教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道教
一、神仙道教和道教学者葛洪
二、魏晋时期的天师道
三、神仙道教的诸道派
四、民间道教
五、魏晋社会道教的特点
第五节 南北朝道教的改革和成熟
一、道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道教新经典的造作与传播
三、南北朝的高道及其道派
第六节隋唐五代道教的繁荣
一、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
二、隋唐道教:上清派、天师道和楼观派
三、隋唐的道教哲学学派
四、隋唐神仙道教
五、晚唐五代道教的变化
第七节 宋元道教的创新
一、北宋王朝对道教的尊崇
二、宋元内丹道派的兴起
三、金元时期的北方新创道派
四、全真道的兴起与鼎盛
五、江南符箓道派的革新
六、宋元新生的符箓道派
第八节 明清道教的衰落
一、明王朝与道教
二、明代全真道及三丰道派
三、明清正一道的腐化衰落
四、清代龙门派的中兴
第二章 历代高道
第一节 张陵祖孙创天师道
第二节 葛洪家族修仙传道
第三节 寇谦之清整道教
第四节 陆修静总括三洞
第五节 陶弘景开宗茅山
第六节 孙思邈世称药王
第七节 司马承祯与吴筠
第八节 李淳风和袁天纲
第九节 吕洞宾及陈抟
第十节 张伯端启金丹南宗
第十一节 王重阳创全真派
第十二节 丘处机兴龙门派
第十三节 王文卿盛传雷法
第十四节 张三丰归隐武当
第十五节 张宇初整饬正
第十六节 王常月公开传戒
第三章 道教规范与科仪
第一节 教规戒律
一、戒律总说
二、重要戒律
三、宫观清规
四、传授戒律
第二节 斋醮科仪
一、斋醮概论
二、斋醮类别
三、醮坛执事
四、坛场设置
五、斋醮构成
第三节 符箓法术
一、符箓综述
二、咒禁诀步
三、法术举要
第四节 道门生活
一、焚修与云游
二、斋期和节日
第四章 道经、教义和教理
第一节 道教典籍
一、道教典籍的由起
二、道书的增多及整理编目
三、道书分类法及经教体系
四、《一切道经》及《道藏》的形成
五、唐宋时期的《道藏》编纂
六、金元时期的《道藏》
七、明清《道藏》及藏外道书
八、《道藏》以外的其他典籍
第二节 教义和教理
一、道的信仰与体道合真
二、开天辟地说和宇宙论
三、道教变化观
四、形神观、灵魂观和生死观
五、道教的伦理学思想
六、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
第三节 神仙信仰
一、道教神灵谱系
二、仙的信仰和诸仙真
三、体内诸神
四、道教民俗神
第五章 丰富多采的神仙方术
第一节 存思、导引及气法健身术
一、按摩、导引和武术
二、辟谷、服气与采气
三、存思、守一和坐忘
四、行炁(气)、布炁及胎息
第二节 医药、服食和养生
一、道教医药学
二、服饵、美容和食疗
三、衣食起居和摄生
四、睡方和睡功
第三节 道教中流传的房中术
一、房中术的文化渊源和见存文献
二、中国历代房中术的发展简况
三、房中术的理论原则和基本内容
第四节 外丹黄白术
一、外丹黄白术的演变史
二、炼丹家的思想脉络和理论体系
三、金丹术的操作程序与化学反应
第五节 内丹仙学
一、内丹学的发展源流
二、内丹基本理论揭秘
三、丹功修炼程序述要
第六节 占验术数
一、占验术数的由来
二、占验术数的发展
三、占验术数的流传
第六章 宫观、胜迹和道教文化
第一节 洞天福地
一、十大洞天
二、三十六小洞天
三、七十二福地
第二节 著名宫观
第三节 名山胜迹
第四节 文学艺术
第五节 科技卫生
结吾
后记
道教志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