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副标题:无

作   者:茅海建

分类号:

ISBN:978710806223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作者对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一一厘定,尤其集中在政变的时间、过程、原委,中下级官吏的上书以及日本政府对政变的观察与反应等重大环节上。全书约四五十万字,收五篇专题论文。从不同的视角,相当翔实地从细部上清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以及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目录


自 序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

一、学术史与本文之旨趣

二、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

事后报告制度

未送慈禧太后的个别重要奏折

慈禧太后似不掌握全部谕旨的原文

事前请示制度

从张荫桓弹劾案看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权力关系

三、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三日的政治异动

开懋勤殿与七月三十日给杨锐朱谕

八月初一日召见袁世凯

八月初二日给康有为的明发上谕

八月初三日参预新政军机章京“签拟”权力受限

四、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突然回西苑

杨崇伊的奏折与八月初三日晚慈禧太后决定明日回西苑

伊藤博文的觐见

八月初四日光绪帝移居瀛台非为囚禁

八月初五日上午光绪帝单独处理政务

五、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训政前后

八月初五日慈禧太后决定回颐和园时间推迟至初十日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训政

袁世凯告密消息传到北京

光绪帝不认可“围园劫后”说

六、整肃与软禁

八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决定不回颐和园

八月十九日杖毙太监

八月二十三日起光绪帝被软禁

九月初四日公布光绪帝病情

七、结 论

附录一:百日维新期间军机处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附录二:光绪二十四年正月至百日维新前军机处上呈慈禧太后重要折片

戊戌年张之洞召京与沙市事件的处理

一、徐桐的提议与清廷的用意

二、张之洞与总理衙门对沙市事件的处理

三、召张之洞进京的呼声再起

四、简短的结语

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研究

一、学术目的与方法

二、上奏权、代奏与上书的处置

代奏的规定

六月十五日以后的新规定与罢免礼部六堂官

“参预新政”军机四章京与上书处置方式的改变

慈禧太后的介入与新规定的取消

三、上书的内容及其评价

清朝政府的制度病

激进、缓进与守旧

议会的概念与设置

西学与中学

铸币

税收与财政

农业改革

追求实效的具体建策

北京的道路河道修建

四、简短的结语

附录: 司员士民上书的时间、代奏及收藏状况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

一、德国亨利亲王来华促动的清朝觐见礼仪改革

二、为德皇制作宝星与购置世界地图

三、亲拟致日本国书与召见伊藤博文

四、赴韩使节的派出

五、结语

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与郑匡民先生合作)

一、戊戌变法时期中日关系之背景

二、戊戌变法前期及高潮期日本政府的观察

三、戊戌政变后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初的反应与大隈重信的态度

援救张荫桓

援救梁启超

同意康有为赴日本

参加各国派兵北京的行动

援救黄遵宪

阻止废黜光绪帝

参与各国迫董福祥部甘军退出北京的联合行动

四、山县有朋首相、青木周藏外相的态度变化

劝告清朝实行温和主义的行动被中止

援救文廷式的行动被中止

“礼送”康有为离开日本

五、简短的结论

本书征引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