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刚刚深人人心,对许多决策者来说,还没有成为自觉的行动,为了纠正目前许多地区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增长是硬道理,就GDP抓GDP,就生产力抓生产力的错误倾向,我们必须对经济形势分析和政府经济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重新排序。我认为应该按如下顺序排列:1社会保障度;2居民消费增长率;3充分就业率;4在学人口比率;5人口城市化率;6国际收支平衡;7物价指数;8GDP增长率。
社会保障是经济运行当年的社会成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达不到100%,保障程度达不到基本生活费用水平,说明社会经济在整体上是亏本运行,带病前进。从实质上来说,还谈不上发展,统计增长的GDP应该减去社会保障的缺口。社会保障是政府的第一职能,悠悠万事,为此唯大。当年的社会保障资金不够,其他一切财政性支出都应该免谈。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制度前提,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性的重要再分配制度,只要我们的认识能提高到这个高度,钱不是问题。为什么搞锦上添花的事都有钱,社会保障和教育这些雪中送炭的事就没有钱了呢?显然这是认识问题,是发展观问题。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经济指标,每年的经济运行中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了多少,保障程度提高了多少,反映政府投入的公共品的增加额。这种投入也是会创造GDP的,不仅直接创造,而且间接创造GDP,如果说直接创造的GDP是按算术级数增长,那么间接创造的GDP将按几何级数增长。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现阶段,为了真正实现按要素分配,必须加速再分配体制调整,因此社会保障指标应该成为经济运行第一位的定性指标。
居民消费增长率是支撑投资和就业的动力性指标。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居民消费是发展和增长的目的,发展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只有居民消费增长的快,投资和就业增长的才会快,只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快,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加快。所以我们把居民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作为经济发展和运行定性的第二位指标。
充分就业率指标和社会保障度指标、居民消费率指标是互为因果的三个经济指标。在当前的特殊的转轨时期,它们的因果关系是社会保障度决定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决定充分就业率。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是充分就业率决定社会保障这个社会成本的高低,决定居民消费的增长率。我们这里暂时把充分就业率放到第三位,将来它应该居定性指标的第一位。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就业关系。就业是关系人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第一位的问题。一个人不就业,他与社会的关系就产生了缺口,人际关系不健全,人的社会性就要蜕化。社会保障度无论多高,不就业的人和社会的矛盾都要增加,失业的人就会边缘化甚至异化。如果一个国家GDP高速增长,失业率也随之上升,社会犯罪率肯定也会上升,这就说明这个国家GDP的生产方式
和分配方式有问题,政府严重缺位,忽视了民生之本。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减员增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指责的。而政府不把充分就业作为自己执政的首要目标,却去推动企业减员增效,忘记了自己宏观调控的责任,就不可思议了。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充分就业率指标是经济景气的定性指标。
在学人口比率是反映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经济指标,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指标。当前在各种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教育是最短缺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因为我们长期把教育投资排除在经济投入之外,把劳动力的再生产看作纯粹的消费过程,更忽视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只重视物资资料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的两个要素在投入上比例失调,致使劳动力素质提高缓慢,远远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劳动力再生产的生产性意义的认识,加大教育的投入。而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它的投入主体不能只限于政府,政府的责任只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家庭。如果我们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允许社会投资,这个最短缺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带动作用现在当前是不可估量的。
人口城市化率是反映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主要矛盾转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主要考核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度是反映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指标;物价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和运行质量的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国民财富总量变化的指标。这后四个指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目标和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程度、数量、质量和安全。这些指标是人们历来都比较重视的经济指标,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它们的意义了。我提出八个指标,竟然没有人们十分关注的进出口指标,这不是我的无知,而是有意为之。我国目前是外向度
已经太大了,大到已经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程度了。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外向度不应该超过20%,而目前已经超过45%。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决策者片面强调对外开放,忽视对内开放,这对启动内需十分不利。这里不想多说,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讨论。
这八大指标之间的辨证关系是前四个经济指标是因,后四个指标是果。前四个指标是动力和投入,后四个指标是目标和产出。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前四个指标,主要着眼点是后四个指标。我们宏观调控要根据后四个指标的状况来调整前四个指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只要我们把前四个指标调控到位,后四个指标肯定会如愿以偿。前四个指标上去了,GDP不用问,肯定低不了。当然,前四个指标也不是越高越好,它们还要受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指标即安全和质量的制约。
(五)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货币供应日趋宽松
年初宏观经济的稳步上行,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提高,支出步伐明显放慢。1—2月,财政收人受进口激增、汽车消费旺盛、出口退税进度放慢等因素的影响,同比增长40.5%,增幅高出上年同期36.1个百分点,其中: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三项平均增长近70%,三项合计增收额约占增收总额的四分之一,因出口退税进度的减慢退税额减少量约占增收总额的15%。同期,由于财政支出控制较紧,尤其是基本建设支出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使同比仅增长10.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
年初,金融运行基本平稳,货币供应量承接上年逐渐加速的势头,增长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银行贷款投放步伐加快。2月末,货币流动性(M1/'M2)为36.7%,保持了2002年4月以来的上升趋势,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18.8%,是1997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对于2003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我们认为虽然较高,但考虑到去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股市对储蓄分流的降低,以及受人民币升值预期、进出口增加和利用外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影响,对实体经济影响比较大的有效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要低于这一水平。从长期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即使实施适度从紧政策的1994—2000年也如此,广义货币M2增长率平均为21.2%,狭义货币M1增长率平均为17.7%。与此对照,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可以说刚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区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趋势仍然有必要保持下去。考虑到此次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信贷紧缩的特点,2003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出现大幅度增长,更应该看作是朝合理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总之,从当前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增长情况来看,年初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自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来的相对强势,一季度GDP增长预计达到9%以上,上半年有望实现8%以上的增长,全年增长也将达到8%。
1.消费增长正在走出阴影,出现强劲回升势头
进入6月份以来,居民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得到有效释放。北京是受“非典”影响的重灾区,但据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5月31日—6月1日的338个样本电话调查显示,北京市的消费市场正在强劲恢复之中,往年“五一”前后的消费高潮有望延后出现。85%以上的居民认为食品饮料、蔬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通讯、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消费状况目前已恢复正常,80%以上的居民认为交通出行消费当前已恢复正常,有近50%的居民认为在外就餐消费当前完全恢复。95%以上的居民认为除旅游业外,其他所有方面的消费都会在年内全部恢复正常。此外,中国商业联合会对全国100家商场的调查统计也显示,5月份前三周的销售情况一周比一周好,止跌回升势头非常明显。照此情形,6月份消费将会明显回升,7月份有可能形成大幅反弹。
2.“非典”对消费增长的滞后影响不大
与投资与对外贸易不同,“非典”对消费增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疫病爆发期即期消费减少,直接的滞后影响较小。居民消费购物行为因“非典”会有所延迟,但疫情过后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会得到更强劲的释放。城镇居民对于消费刚性较强的商品如食品、生活必需品等即使在疫情高峰期也只是消费行为方式有所改变(如集中购物),消费需求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减少;而一些大件消费品如家用电器、电脑、家具等只是推迟消费,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这些消费将会明显增加,近日空调、电风扇、冰箱等一些应季商品已经开始旺销;此外,“非典”使具有消毒灭菌功能的产品非常畅销,网上购物和直销也相当火爆。我们认为,“非典”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滞后影响不大,经过恢复期会后消费需求有可能出现加速增长趋势,对暂时减少的消费形成回补。
3.住房、汽车、通讯等新的消赞热点将继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正在形成,特别是去年汽车消费出现的“井喷”式增长,对拉动消费以及经济增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典”疫情对新的消费热点不仅没有明显影响,反而还刺激了汽车和通讯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了抗击“非典”风险,人们通过电话和网络交流的明显增多,通讯消费明显增加。不少家庭已把购车计划提前,仅北京4月份销售汽车就达3.4万辆,比去年同月增长了12.1%。“非典”疫情使人们的购房心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适宜中低收人家庭经济适用房供给的大量增加,住房消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
目录
第一部分 总报告
大好形势的序幕
形势一年更比一年好
近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
经济在快车道上运行,某些突出问题需着力解决
新时期中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观
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4年展望
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期,宏观政策宜实行“双稳健”
着力推动结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保持现有政策力度,巩固当前大好形势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
2004年消费市场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
2003—2004年投资形势与政策取向
2003年以来投资增长的环境影响分析
适时调整财政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2003年中国能源与电力行业景气特点与2004年展望
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强劲增长期
200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景气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 经济热点分析
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需防过度非均衡增长
“两部门问题”抑制通胀发生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
价格回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第四部分 附表
2003年1—11月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后 记
大好形势的序幕
形势一年更比一年好
近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
经济在快车道上运行,某些突出问题需着力解决
新时期中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观
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4年展望
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期,宏观政策宜实行“双稳健”
着力推动结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保持现有政策力度,巩固当前大好形势
第二部分 专题报告
2004年消费市场趋势分析和政策建议
2003—2004年投资形势与政策取向
2003年以来投资增长的环境影响分析
适时调整财政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2003年中国能源与电力行业景气特点与2004年展望
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强劲增长期
200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景气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 经济热点分析
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需防过度非均衡增长
“两部门问题”抑制通胀发生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
价格回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第四部分 附表
2003年1—11月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后 记
2003~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