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详尽生动地介绍了两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各领风骚的巨星——沈从文与丁玲——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的非同寻常的友谊和后来发生的令人遗憾的破裂。姜德明先生在序言里称赞这是“一部文学研究的札记,也是一部富有情节的散文随笔”,同时又是“一部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恨有爱,有情有理的可供广大读者欣赏的文学读物”。
片断:
道不同难为谋?
1983年4月18日,丁玲和刘宾燕访问巴黎,在接受采访时,丁玲谈到沈从文:
他写的那本《记丁玲》全是谎言,是小说,着重在趣味性。不错,他曾陪我把孩子送回湖南,因为那时没别的人选,只有他陪着最安全。(转引自姜穆《沈从文的性格与婚姻》)
面对丁玲尖锐批评、指责,沈从文感到惊讶。他不解,他困惑,继而气愤。熟悉他的朋友知道,他在许多时候是一个极为忠厚宽容的人,可是此刻,在丁玲的这件事情上,他却表现出很少有过的激烈。
他不解,这些年来,对丁玲的身心打击最厉害的并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些仍然活着的人。自己即使与她有过什么不快,但与政治折磨和冤屈相比,个人纠葛如何也是不值一提的,更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这种烦恼和困惑折磨着沈从文本来平静如水的心境。
自从得知这篇文章的那个日子之后,尽管在许多人的面前,沈从文依然显得平静和从容,可是,在熟悉的亲友面前,他却无法掩饰他由此事引起的怨气。在当年7月写给老友、作家徐迟的信中,沈从文毫无保留地宣泄出他的怨气。他写到:
当然还有“反面”的,也值得欣赏,即诗刊三月份上中国“最伟大女作家”骂我的文章,不仅出人意外,也为我料想不到。真像过去鲁迅所说“冷不防从背后杀来一刀”,狠得可怕!乍一看来,用心极深,措辞极险。但是略加分析,则使人发笑,特别是有人问及她这篇文章用意时,她支吾其词,答非所问,无从正面作出回答、她廿年来受的委屈,来自何方,难道自己不明明白白?嚷也不敢嚷一声,自有难言苦衷。却找我来出气,可见聪明过人处。主要是我无权无势,且明白我的性格,绝对不会和她争是非。自以为这一着够得上“聪明绝顶”,事实上,卅年代活着的熟人还多着,(即或过去和我不熟,也骂过我,但从近卅年种种印象,都会明白这文章用意的。)我对他们夫妇已够朋友了,在他们困难中,总算尽了我能尽的力,而当她十分得意那几年,却从不依赖她谋过一官半职。几乎所有老同行,旧同事,都在新社会日子过得十分热闹时,我却不声不响在博物馆不折不扣作了整十年“说明员”。所有书全烧尽了,也认为十分平常,并不妨碍我对新工作的信心,更不曾影响我对国家的热爱。在她因内部矛盾受排挤时,都是充满同情。到明白转过山西临汾时,还托熟人致意。可料想不到,为了恢复她的“天下第一”地位,却别出心裁,用老朋友来“开刀祭旗”,似乎以为如此一来,我就真正成了“市侩”,也就再无别的人提出不同意见。……
除了此信之外,沈从文在给其他人的信中,以及相应的场合,他都私下表现出对丁玲的这篇文章的强烈不满、但是,他没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发表,像过去许多时候一样,对他人的批评或指责,他很少出面论争。聂绀弩回忆过一件往事。40年代,他看到一篇文章的观点和沈从文的差不多,就以为是沈从文所写,便写文章骂沈从文,后来才知道并不是沈从文的文章,聂绀弩这样说:“他这个人也有意思,你骂你的,他干他的,骂对了不做声,骂错了也不做声。”
目录
新版自序
序
一 初识丁玲
二 北京三人行
三 冯雪峰与丁玲
四 “三角恋爱”!
五 《红黑》、《人间》何匆匆
六 胡也频遇难
七 风雨故乡行
八 情涌笔端记也频
. 九 丁玲主编《北斗》
十 冯达的出现
十一 丁玲失踪
十二 湘西原本多侠气
十三 幽居南京
十四 世事三十年
十五 劫后重逢忽起波折
十六 沧桑永无终结
附录一
李辉:《记丁玲女士》校勘辑录
李辉:《沈从文与丁玲》为何被“腰斩”
李辉:纪实,还是编造?
附录二
沈从文:丁玲女士被捕
沈从文:丁玲女士失踪
沈从文:《记丁玲》跋
沈从文:致徐迟
沈从文:致周健强
周健强:记沈老给我信的前后
丁玲:也频与革命
陈明: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节录)
周良沛:也淡所谓的丁、沈“文坛公案”
陈漱渝:干涸的清泉
邵燕祥:关于丁玲
附录三
张铛和:致李辉(7封)
张铛和:致李辉(3封)
张铛和:致李辉(3封)
张铛和:致李辉(2封)
余培忠:致刘祖春(1封)
邵燕祥:致李辉(1封)
后记
序
一 初识丁玲
二 北京三人行
三 冯雪峰与丁玲
四 “三角恋爱”!
五 《红黑》、《人间》何匆匆
六 胡也频遇难
七 风雨故乡行
八 情涌笔端记也频
. 九 丁玲主编《北斗》
十 冯达的出现
十一 丁玲失踪
十二 湘西原本多侠气
十三 幽居南京
十四 世事三十年
十五 劫后重逢忽起波折
十六 沧桑永无终结
附录一
李辉:《记丁玲女士》校勘辑录
李辉:《沈从文与丁玲》为何被“腰斩”
李辉:纪实,还是编造?
附录二
沈从文:丁玲女士被捕
沈从文:丁玲女士失踪
沈从文:《记丁玲》跋
沈从文:致徐迟
沈从文:致周健强
周健强:记沈老给我信的前后
丁玲:也频与革命
陈明: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节录)
周良沛:也淡所谓的丁、沈“文坛公案”
陈漱渝:干涸的清泉
邵燕祥:关于丁玲
附录三
张铛和:致李辉(7封)
张铛和:致李辉(3封)
张铛和:致李辉(3封)
张铛和:致李辉(2封)
余培忠:致刘祖春(1封)
邵燕祥:致李辉(1封)
后记
沈从文与丁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