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卷

副标题:无

作   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卢汉龙,彭希哲[卷]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2080576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一百年来的三次重新估定,每一次都为中国构建起一个新的知识系统,一个新的范畴、概念、话语乃至范式体系,给中国的救亡图存,给中华文明的转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给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中国社会科学也由此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参透到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制度的全面变迁之中。 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造就了坚实的精神支柱。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社会科学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先行学术、思想、文化的重新估定。每一次重新估定,不仅带来社会科学一次大的飞跃,而且带来一场普遍的思想解放,更带来民众素质的一次广泛提升。事实上,重新估定至今仍一直在持续之中。这就造就了中国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先进性及多样化相结合的品格。 社会学作为一门起自西方的现代学问至今不过才百余年的历史,而在过去的一个百年世纪里,中国的社会学从引进到发展的曲折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却集中显示了中国社会科学知识成长的艰辛历程。 本卷的编撰力求从纷繁凝重的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客观而清晰地梳理出中国社会学及其主要分支 更多>>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的沉浮与发展
一 西学东渐:西方社会学的传人与中国社会学萌芽
(一) 西方社会学的传入与介绍
(二) 中国社会学的萌芽
二 中国社会学的成长:理论译介与实地调查并进
(一) 社会学理论的译介与传播
(二) 教学与科研机构的设置
(三) 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
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与影响
(一) 二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
(二) 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
四 社会学的繁荣与发展:迈向中国化之路
(一) 理论社会学研究的进展
(二) 分支社会学研究的深化
(三) 社会调查的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崛起
(四) 社区研究与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
(五) 其他社会学研究成果
五 社会学的沉浮:调整与取消
六 社会学的“补课”与重建
(一) 学科建设与机构重建
(二) 理论研究的热潮
(三) 社会调查的广泛展开
(四) 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
(五) 社会学方法研究的深化
七 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研究的新发展
(一) 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二) 社会转型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三) 现代化研究的新拓展
(四) 社区研究的新跨越
第二编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各学科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一 理论社会学研究
(一) 历史上理论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地位
(二) 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源头与三大传统
(三) 众多的社会学家及其理论
(四) 八十年代理论社会学的第二次繁荣
(五) 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属性和若干特点
二 应用社会学研究
(一) 农村社会学研究
(二) 城市社会学研究
(三) “乡村建设运动”和“村民自治”
(四) 社区研究:功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五) 家庭社会学研究
(六) 性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七) 新时期社会问题研究
三 人口学研究
(一)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二) 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三) 两种生产理论讨论及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
(四) 人口调查与人口数据分析
(五) 新时期人口问题研究
(六) 人口教学与研究机构的发展
四 人类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一) 早期中国的人类学
(二)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中国人类学研究
(三) 新中国建立后人类学的分科发展
(四) 八十年代以来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的发展
五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一) 社会问题、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二) 我国社会工作的萌生阶段
(三) 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四) 香港、台湾地区的社会工作:历史、现状及经验
(五) 我国社会工作学研究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六 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
(一) 社会调查和统计与社会学学科建设
(二) 社会调查的两种传统
(三) 社会调查的两种方法论及其具体方法
(四) 定性研究和社会调查
(五) 定量研究和社会调查
(六) 社会统计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运用
七 社会学在港、澳、台地区的发展
(一) 港澳台社会学发展的历程
(二) 港澳台的社会学研究
(三) 社会学的本土化
第三编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重大论争
一 社会学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的争鸣
(一) 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论争
(二)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三) 对社会学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争鸣的总结与评论
二 中国社会学史分期问题的论争
(一) 论争的缘起与经过
(二) 论争的影响与评价
三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鸣
(一) 关于城市化的规律和涵义
(二) 关于城市化道路的模式
(三)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
四 中国人口数量之争
(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人口数量之争
(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人口数量多寡之争
五 民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的讨论
(一) 民族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民族社会学的建立
(三) 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 民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五) 新中国建立后民族学研究的发展
六 关于“社会转型”的争论
七 关于社会阶级、阶层划分的争论
(一)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要争论
(二)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阶级关系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
(三) 八十年代关于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讨论
(四) 现阶段讨论阶级阶层划分的目的
(五) 关于“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依据”
(六) 关于“阶级”与“阶层”的联系与区别
(七)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阶级与阶层
(八) 关于“中产阶层”的争论
(九) 关于“私人企业主”的讨论
八 社会学中国化的讨论
(一) “中国化”思想的早期表述和体现
(二) 二三十年代“社会学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和实践
(三) 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前期关于“中国化”的讨论
(四)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编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学术交流
一 研究机构
二 学术团体
三 学术交流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发展大事记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