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astronautics:knowledge and photographs of space shuttle and space sta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王永军,孙勇,徐俊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2218221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认识航天——航天飞机、空间站知识与鉴赏》详细介绍了航天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空间站的结构、机械工作原理、动力系统、电子系统、通信与遥感系统等,使读者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工作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本书较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航天飞机和阿波罗飞船以及前苏联的空间站的结构和运行情况。 《认识航天——航天飞机、空间站知识与鉴赏》适宜一般航天爱好者使用。

目录

1运载火箭和助推火箭
1.1 火箭的飞行原理001
1.1.1 中国古代火箭001
1.1.2 现代火箭飞行原理002
1.1.3 现代火箭的先驱003
1.2 火箭整体设计004
1.2.1 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形成004
1.2.2 火箭的结构组成006
1.3 发动机与燃料007
1.3.1 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007
1.3.2 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理论009
1.3.3 世界著名火箭发动机及参数010
1.4 控制系统016
1.4.1 测试发射控制系统016
1.4.2 飞行控制系统018
1.5 辅助系统020

2航天飞机
2.1 航天飞机基本原理023
2.2 轨道器的基本设计原理024
2.3 外储箱与助推器025
2.3.1 外储箱025
2.3.2 助推器026
2.4 通信系统与远程控制系统028
2.5 航天飞机的发射与返回030
2.5.1 发射前准备030
2.5.2 发射过程031
2.5.3 航天飞机的返回技术032
2.6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036
2.6.1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概述036
2.6.2 航天飞机与“和平号”首次交会对接039
2.6.3 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第二次交会对接040
2.6.4 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对接程序040
2.6.5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启示042

3空间站
3.1 空间站的功能与整体设计044
3.1.1 空间站的概念044
3.1.2 空间站的功能045
3.1.3 空间站的整体设计046
3.2 空间站结构与动力设施047
3.2.1 空间站结构047
3.2.2 空间站动力设施048
3.3 生命保障设施与生活区048
3.3.1 环境控制分系统048
3.3.2 大气再生分系统049
3.3.3 水的供应和处理分系统050
3.3.4 废物处理分系统051
3.3.5 热控分系统051
3.3.6 居住分系统051
3.3.7 舱外活动分系统052
3.4 科研设施与工作区052
3.4.1 生物学实验装置052
3.4.2 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研究053

3.4.3 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研究054
3.5 通信与跟踪系统056
3.5.1 通信设施组成056
3.5.2 空间站通信信号处理过程057
3.5.3 空间站的空对地通信系统058

4世界著名航天飞机
4.1 “企业号”061
4.1.1 简介061
4.1.2 构造062
4.1.3 “企业号”进行的ALT测试任务062
4.1.4 航天飞机现况064
4.2 “哥伦比亚号”065
4.2.1 简介065
4.2.2 飞行事故066
4.2.3 失事影响068
4.3 “挑战者号”068
4.3.1 简介068
4.3.2 历史069
4.3.3 失事过程071


4.4 “发现号”072
4.4.1 简介072
4.4.2 完成的主要任务073
4.4.3 退役074
4.5 “亚特兰蒂斯号”076
4.5.1 简介076
4.5.2 历次任务076
4.6 “奋进号”079
4.6.1 简介079
4.6.2 诞生历史080
4.6.3 历次任务081

5世界著名空间站
5.1 礼炮系列空间站083
5.1.1 “礼炮号”空间站的发展历程084
5.1.2 “礼炮号”空间站的结构组成085
5.1.3 “礼炮号”空间站的运行过程087
5.2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090
5.2.1 “天空实验室”简介090
5.2.2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的结构091
5.2.3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取得的成果092
5.3 “和平号”空间站093
5.3.1 “和平号”空间站简介093
5.3.2 “和平号”空间站结构094
5.3.3 “和平号”空间站取得的成果096
5.4 “自由号”空间站096
5.4.1 “自由号”空间站计划提出096
5.4.2 “自由号”空间站具体设想098
5.5 国际空间站100
5.5.1 国际空间站建造历史100
5.5.2 国际空间站结构102
5.5.3 国际空间站的功能103
5.6 中国空间站计划104
5.6.1 中国空间站计划具体步骤104
5.6.2 中国空间站的初步设计106
5.6.3 中国空间站的意义106

6阿波罗飞船与登月计划
6.1 登月方案108
6.2 火箭及飞船系统109
6.2.1 火箭剖析109
6.2.2 飞船构造109
6.3 载人登月110
6.3.1 试验工作110
6.3.2 辅助计划112
6.3.3 成功记录112

7空间探测器
7.1 月球探测器117
7.1.1 简介117
7.1.2 飞行轨道类型117
7.1.3 飞行轨道设计限制条件119
7.1.4 构型设计的特点120
7.2 近地行星探测器121
7.2.1 概述121
7.2.2 第一个行星探测器——“水手2号”123
7.3 太阳与彗星探测器125
7.3.1 太阳探测器125
7.3.2 彗星探测器126
7.4 外行星探测器127
7.4.1 “旅行者1号”探测器127
7.4.2 “旅行者2号”探测器128

8载人太空飞行竞赛
8.1 开创性的“东方”计划130
8.1.1 东方计划的“东方号”飞船131
8.1.2 “东方号”飞船构造132
8.1.3 “东方号”飞船的飞行记录133
8.2 迟到一步的“水星”计划134
8.2.1 “水星”计划简介134
8.2.2 “水星”计划中的“水星”飞船135
8.2.3 “水星”计划中推进器的研究136
8.2.4 “水星”计划中的宇航员137
8.2.5 “水星”计划的影响138
8.3 匆忙上阵的“上升”计划139
8.3.1 “上升号”飞船的历史背景139
8.3.2 “上升号”飞船结构140
8.3.3 “上升号”飞船任务141
8.4 成就卓越的“双子星”计划142
8.4.1 “双子星”计划简介142
8.4.2 “双子星”系列飞船历史142
8.4.3 “双子星”飞船结构143

9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
9.1 中国航天发展事业的宗旨、原则145
9.1.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146
9.1.2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146
9.2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147
9.2.1 空间技术148
9.2.2 空间应用150
9.2.3 空间科学153

10航天科技的未来
10.1 太空城与太空移民154
10.2 太空基地和改造火星156
10.2.1 太空港156
10.2.2 太空桥156
10.2.3 改造火星156
10.3 太空工业化157
10.3.1 太阳能卫星电站157
10.3.2 太空加油站158
10.3.3 太空工厂158
10.3.4 太空农场158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Introduction to astronautics:knowledge and photographs of space shuttle and space sta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