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蔡亮 著

分类号:

ISBN:978751008258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日本国会议员穿梭于两岸的活动为视角,展开一幅别具一格的战后两岸与日本的关系史,意图借此说明战后日本对两岸外交的重大特征及非正式“议员外交”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上,本书在对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三方的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领域为经,以历史轨迹为纬,将外交学的“二轨外交”理论与历史学的方法有效地紧密结合,力求行文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备历史广度。日本政府借助国会议员在两岸展开的一系列非正式外交活动,有效地帮助了日本政府实现其在两岸同时获利的目的。这种非正式“议员外交”的模式是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战后日本对华外交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正式的官方往来。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用语说明
一、相关范围的厘清
二、涉台用语说明

上  编

第一章 “二轨外交”理论与日本的“议员外交”
 第一节 “公共外交”与“二轨外交”
 第二节 日本“议员外交”的内涵与性质

第二章 日本对华推行“议员外交”的国内动因分析
 第一节 政党、内阁与国会三者关系概述
一、战后日本的国会和“国会中心主义”
二、议会内阁制中的政党、内阁及国会
 第二节 日本国会运作的特征
一、自民党对国会运作的影响
二、在野党在国会运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政策决策过程中的议员角色
一、政策的提出与执政党内的协商过程
二、国会审议前朝野政党的攻防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日本对华推行“议员外交”的国际动因分析
 第一节 “议员外交”出现的动因分析
一、三个面向影响下的战后中日关系
二、中日关系中的台湾因素
 第二节 “政经分离”方针的困境与“议员外交”之模式
一、日本“政经分离”方针的特征及困境
二、“议员外交”的两种模式
本章 小结

下  编

第四章 “议员外交”之运行轨迹分析
 第一节 1952—1972年中日复交时期
 第二节 中日复交至冷战结束时期
 第三节 后冷战到民主党执政时期
一、“亲台”组织呈现多元化、超党派的趋势,日台之间的非正式接触渠道也以多轨道沟通渠道的形式出现
二、“亲台派”逐渐完成新老交替,少壮派“利益型”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取代老一代“情感型”的思维方式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沟通与代理:LT贸易、“吉田书简”与议员的角色
 第一节 “政治三原则”与“贸易三原则”的提出
一、“政经分离”与“政经不分离”
二、“政治三原则”与“贸易三原则”的提出
 第二节 LT贸易与议员的角色分析
一、池田勇人的对华态度剖析
二、LT贸易与松村派议员的角色分析
三、松村谦三与“兰花外交”
 第三节 “第二次吉田书简”与议员的角色分析
一、维尼纶设备出口与“周鸿庆事件”对日台关系之影响
二、“第二次吉田书简”的形成过程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沟通与搭桥: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议员的作用
 第一节 “尼克松冲击”与佐藤对华沟通之失败
一、“尼克松冲击”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原则
三、“保利书简”
 第二节 中日复交与议员的“搭桥”作用
一、“中国问题”与田中内阁的成立
二、议员的“搭桥”作用与中日复交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沟通与中介:日台航线“复航”过程中的议员因素
 第一节 从“日华协力委员会”到“日华恳”的成立
 第二节 日台航线的“断航”
 第三节 日台航线“复航”过程中的“日华恳”因素
本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获利于两岸之间:战后日本对华非正式“议员外交”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