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from the company law perspective: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aw of England, US, Germany and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李小宁著
分类号:D912.29
ISBN:978750369290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公司法视角下的股东代表诉讼:对英国、美国、德国和中国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股东代表诉讼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之后,为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相继引入。我国2005年《公司法》修订中也引入了这一制度。但是,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公司治理中的成效甚微,即使在2006年英国新《公司法》颁布之后,也未见根本性改变。相比较而言,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公司治理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公开公司中作用尤其显著。但是,现今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也不如过去。而德国法中的股东代表诉讼是在保留自己传统的基础上从美国引进的,它突出表现在2005年《股份公司法》的改革之中。不难看出,股东代表诉讼自问世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创制国和移植国对股东代表诉讼的态度不同,各自的做法和理论支撑不一。作者对英、美、德三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实践经验和学说的比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股东代表诉讼的功能,确定应采取的态度和有效发挥其作用是有益的。
作者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研究始终围绕两大问题,即股东代表诉讼是正当原告原则和多数决原则的例外适用;是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这不仅表现在股东代表诉讼论题的提出,也表现在对这一论题的论证与展开之中。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它就是股东代表诉讼的本质,或者,它就是这一制度实际运作的核心。实践表明,各国对上述两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解答,就导致了不同国家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上的差异和这一制度作用的不同结果。当人们重视公司利益之时,公司效率就有所牺牲;当人们重视公司效率之时,公司利益的保护就不会那么充分。作者的研究也表明,各国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态度是通过立法与司法体现出来的。当然,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不尽相同,大陆法系国家尤其如此。后者,在制定法律时就明确了正当原告原则和多数决原则的例外适用到什么程度,利益衡量的天平向哪一方向倾斜。同时,法院在诉讼中有很大的裁量权,它对“例外”和“倾斜”还会产生影响。由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规则是法律规范渊源的-二部分,因而法院的裁量权就更大些。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
(一) 正当原告原则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正当性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证明股东代表诉讼的正当性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缺点
(一) 不当干预公司正常经营的风险
(二) 原告股东的动机问题
(三) 公司受偿所带来的问题
四、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不同作用
(二) 影响针对股东代表诉讼态度的因素
五、 比较研究的对象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 德国
(四) 中国
六、 比较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 英国
第一节 英国有关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
一、 传统的“Foss规则”:原则及其例外
(一) “Foss规则”的两个基本原则
(二) “Foss规则”基本原则的例外
(三) 对传统“Foss规则”的评论
二、 “Foss规则”的发展
(一) Prudential Assurance Co.Ltd.v.Newman Industries Ltd.(the Court of Appeal):确认原告诉讼资格
(二) Taylor v.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Derbyshire Area):“不当行为人控制”要件的一般化
(三) Smith v.Croft (No.2):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简评“Foss规则”的发展
三、 民事程序规则第19.9条:司法准许继续股东代表诉讼的要求
四、 对普通法股东代表诉讼的改革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作用微弱及其原因
二、 不公平损害救济与股东代表诉讼
(一) 不公平损害救济简介
(二) 不公平损害救济与股东代表诉讼之间的关系
(三) 在现行英国法下不公平损害救济是否会取代股东代表诉讼
(四) 两种诉讼形式还是一种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概述
二、 基于违反公司章程的诉讼请求
三、 针对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的请求
(一) 已有确定的法律关系时
(二) 存在特殊的事实关系时
(三) 董事为不正当目的行使权力时
(四) 董事违反公平对待股东的义务时
四、 针对控制股东过错的请求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普通法对股东代表诉讼的规定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三) 合适的独立机构的意见:Smith v.Croft(No.2)一案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二、 2006年《公司法》的改革
(一) 概述
(二) 新法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三) 2006年英国《公司法》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四) 对2006年英国《公司法》关于股东代表诉讼规定的评价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其小股东保护的英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英国模式
第三章 美国
第一节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概述
一、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的发展
(一) 第一阶段: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的起源——独立发展
(二) 第二阶段:对英国法“Foss规则”的有限接受
(三) 第三阶段:有关费用担保的法规
(四) 第四阶段:特别诉讼委员会
(五) 最新发展
二、 研究方法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的作用比在英国重要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在过去比在现在重要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在公众公司中比在封闭公司中重要
(一) 公众公司和封闭公司的分类
(二) 对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实证研究
(三) 封闭公司中的公司治理措施
(四) 封闭公司中股东直接诉讼的诉因:针对控制股东压迫的救济措施
四、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争议
(一) 补偿作用与威慑作用
(二) 对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争论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美国法适用的一般标准
(一) 损害标准和权利标准
(二) 其他因素
(三) 对标准的适用
二、 一些具体情况下的区分
(一) 对越权行为或未经授权的行为的指控
(二) 对公司董事等违反诚信义务的指控
三、 关于封闭公司的特别规定
(一) 在区分诉讼类型时是否考虑封闭公司的特殊性
(二) 封闭公司中本应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却允许直接诉讼的司法基础
四、 股东代表诉讼中直接向股东个人按持股比例支付赔偿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一) 何人的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被告的何种不当行为会导致股东代表诉讼:商业判断原则的适用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一) 对原告起诉资格的要求
(二) 请求的要求(the demand requirement)
(三) 原告提供费用担保的规定
三、 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一) 关于费用和向原告股东提供补偿的规定
(二) 胜诉取酬制
(三) 律师操纵问题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一) 排除或限制董事个人责任
(二) 对董事的补偿
(三) 董事责任险
六、 股东信息权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其小股东保护的美国模式
第四章 德国
第一节 概述
一、 背景介绍
二、 关于公司治理的最新改革
(一) 改革的原因
(二) 改革的进程
三、 德国法关于小股东行使公司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
(一) 关于股份公司的规定
(二) 关于有限公司的规定
(三) 有关公司集团的规定
第二节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作用微弱
二、 原因
三、 德国公司治理的其他措施
(一) 股份公司
(二) 有限公司
第三节 公司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撤销公司机构瑕疵决议的诉讼
(一) 撤销董事会瑕疵决议的请求
(二) 撤销股东会瑕疵决议的请求
二、 针对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的诉讼
三、 针对股东不当行为(违反诚信义务)的诉讼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UMAG之前的规定
(一) 对不当行为范围的实体限制
(二) 对原告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要程序性限制
(三) 独立机构的意见
(四) 原告动机
二、 UMAG对1998年《股份公司法》第147条的改革
(一) 改革的原因
(二) UMAG的具体变化
(三) 对改革的几点评论
三、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第五节 结论
一、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股东代表诉讼)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德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借鉴学习英美法的趋势
第五章 中国
第一节 概述
一、 背景
(一) 中国公司法的历史
(二) 中国《公司法》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的特点
(三) 中国公司中的主要代理成本问题
(四) 保护公司和小股东的法律规定
二、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的发展
(一)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前
(二) 2005年《公司法》的规定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的作用
一、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前
二、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后
(一) 缺少市场机制会使司法救济更显重要
(二) 法律规范的影响
(三) 其他因素
(四) 小结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撤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瑕疵决议的诉讼
二、 针对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诉讼
三、 针对股东的诉讼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一) 何人的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被告的何种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一) 对原告股东起诉资格的要求
(二) 请求要求
三、 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一) 诉讼费用
(二) 律师的作用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六、 “不得滥用权利”原则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中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中国模式
第六章 结论
一、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一) 比较法研究的结论
(二) 给中国的建议
二、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比较法研究的结论
(二) 给中国的建议
三、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对公司正常经营不予司法干预的原则
(三) 对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程序性要求
(四) 原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五) 法院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案例
后记
序
第一章 导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
(一) 正当原告原则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性质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正当性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证明股东代表诉讼的正当性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缺点
(一) 不当干预公司正常经营的风险
(二) 原告股东的动机问题
(三) 公司受偿所带来的问题
四、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的不同作用
(二) 影响针对股东代表诉讼态度的因素
五、 比较研究的对象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 德国
(四) 中国
六、 比较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 英国
第一节 英国有关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
一、 传统的“Foss规则”:原则及其例外
(一) “Foss规则”的两个基本原则
(二) “Foss规则”基本原则的例外
(三) 对传统“Foss规则”的评论
二、 “Foss规则”的发展
(一) Prudential Assurance Co.Ltd.v.Newman Industries Ltd.(the Court of Appeal):确认原告诉讼资格
(二) Taylor v.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Derbyshire Area):“不当行为人控制”要件的一般化
(三) Smith v.Croft (No.2):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简评“Foss规则”的发展
三、 民事程序规则第19.9条:司法准许继续股东代表诉讼的要求
四、 对普通法股东代表诉讼的改革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作用微弱及其原因
二、 不公平损害救济与股东代表诉讼
(一) 不公平损害救济简介
(二) 不公平损害救济与股东代表诉讼之间的关系
(三) 在现行英国法下不公平损害救济是否会取代股东代表诉讼
(四) 两种诉讼形式还是一种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概述
二、 基于违反公司章程的诉讼请求
三、 针对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的请求
(一) 已有确定的法律关系时
(二) 存在特殊的事实关系时
(三) 董事为不正当目的行使权力时
(四) 董事违反公平对待股东的义务时
四、 针对控制股东过错的请求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普通法对股东代表诉讼的规定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三) 合适的独立机构的意见:Smith v.Croft(No.2)一案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二、 2006年《公司法》的改革
(一) 概述
(二) 新法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三) 2006年英国《公司法》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四) 对2006年英国《公司法》关于股东代表诉讼规定的评价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英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其小股东保护的英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英国模式
第三章 美国
第一节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概述
一、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的发展
(一) 第一阶段:美国股东代表诉讼法律的起源——独立发展
(二) 第二阶段:对英国法“Foss规则”的有限接受
(三) 第三阶段:有关费用担保的法规
(四) 第四阶段:特别诉讼委员会
(五) 最新发展
二、 研究方法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的作用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的作用比在英国重要
二、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在过去比在现在重要
三、 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在公众公司中比在封闭公司中重要
(一) 公众公司和封闭公司的分类
(二) 对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实证研究
(三) 封闭公司中的公司治理措施
(四) 封闭公司中股东直接诉讼的诉因:针对控制股东压迫的救济措施
四、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争议
(一) 补偿作用与威慑作用
(二) 对股东代表诉讼作用的争论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美国法适用的一般标准
(一) 损害标准和权利标准
(二) 其他因素
(三) 对标准的适用
二、 一些具体情况下的区分
(一) 对越权行为或未经授权的行为的指控
(二) 对公司董事等违反诚信义务的指控
三、 关于封闭公司的特别规定
(一) 在区分诉讼类型时是否考虑封闭公司的特殊性
(二) 封闭公司中本应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却允许直接诉讼的司法基础
四、 股东代表诉讼中直接向股东个人按持股比例支付赔偿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一) 何人的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被告的何种不当行为会导致股东代表诉讼:商业判断原则的适用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一) 对原告起诉资格的要求
(二) 请求的要求(the demand requirement)
(三) 原告提供费用担保的规定
三、 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一) 关于费用和向原告股东提供补偿的规定
(二) 胜诉取酬制
(三) 律师操纵问题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一) 排除或限制董事个人责任
(二) 对董事的补偿
(三) 董事责任险
六、 股东信息权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其小股东保护的美国模式
第四章 德国
第一节 概述
一、 背景介绍
二、 关于公司治理的最新改革
(一) 改革的原因
(二) 改革的进程
三、 德国法关于小股东行使公司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
(一) 关于股份公司的规定
(二) 关于有限公司的规定
(三) 有关公司集团的规定
第二节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作用微弱
二、 原因
三、 德国公司治理的其他措施
(一) 股份公司
(二) 有限公司
第三节 公司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撤销公司机构瑕疵决议的诉讼
(一) 撤销董事会瑕疵决议的请求
(二) 撤销股东会瑕疵决议的请求
二、 针对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的诉讼
三、 针对股东不当行为(违反诚信义务)的诉讼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UMAG之前的规定
(一) 对不当行为范围的实体限制
(二) 对原告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要程序性限制
(三) 独立机构的意见
(四) 原告动机
二、 UMAG对1998年《股份公司法》第147条的改革
(一) 改革的原因
(二) UMAG的具体变化
(三) 对改革的几点评论
三、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第五节 结论
一、 小股东迫使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股东代表诉讼)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德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借鉴学习英美法的趋势
第五章 中国
第一节 概述
一、 背景
(一) 中国公司法的历史
(二) 中国《公司法》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的特点
(三) 中国公司中的主要代理成本问题
(四) 保护公司和小股东的法律规定
二、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的发展
(一)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前
(二) 2005年《公司法》的规定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的作用
一、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前
二、 2005年《公司法》修改之后
(一) 缺少市场机制会使司法救济更显重要
(二) 法律规范的影响
(三) 其他因素
(四) 小结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撤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瑕疵决议的诉讼
二、 针对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诉讼
三、 针对股东的诉讼
第四节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对股东代表诉讼适用范围的实体性限制
(一) 何人的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被告的何种不当行为可以导致股东代表诉讼
二、 对原告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要求
(一) 对原告股东起诉资格的要求
(二) 请求要求
三、 独立机构的观点
四、 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一) 诉讼费用
(二) 律师的作用
五、 限制董事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六、 “不得滥用权利”原则
第五节 结论
一、 股东代表诉讼在中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中国模式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平衡公司效率和公司及小股东保护的中国模式
第六章 结论
一、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作用
(一) 比较法研究的结论
(二) 给中国的建议
二、 股东代表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
(一) 比较法研究的结论
(二) 给中国的建议
三、 寻求维护公司效率和保护公司及其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平衡
(一) 谁适合为了公司最佳利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
(二) 对公司正常经营不予司法干预的原则
(三) 对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程序性要求
(四) 原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机
(五) 法院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主要案例
后记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from the company law perspective: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law of England, US, Germany and China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