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世界文学中共同的文学主题来源于人类的共同经验。地理环境、宗教、基本价值观、语言等等的差异导致了这些主题千差万别的文学阐释。文学阅读或曰批评,跨越国族、语言、性别、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界,对于共同的主题予以比较或对照性的阐释,不是为了夸大差异和误解,而是为了寻求跨文化的相通和理解的可能性。 由陈晓兰所著的《性别城市异邦--文学主题的跨文化阐释》所选的论文主要围绕性别、城市/乡村、异类/异邦想象几个主题展开,这些主题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对于今天而言,更是无法回避的人生/社会命题。同时,文学与权力、权力与性别、性别与种族,身体与城市、城市与乡村、自我与异类、正常与反常、我族与异邦,这些主题并非各自独立,而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目录
自序:我与比较文学上编性别与文学 女性“经验的权威” ——女性主义批评与经典重读 艺术、性别与权力 ——为耶利内克辩护 性别、种族与战争 ——克里斯塔·沃尔夫《卡珊德拉》、《美狄亚:声音》 广告与被消费的女性身体 中编城市、生态与文学 城市与乡村、自然 ——以《荷马史诗》、《诗经》、汉赋为例 处身于城市迷宫 ——19世纪欧洲小说城市想象的神话与宗教之维 “到达大都市” ——英美文学城市主题研究关键词 狄更斯:从孩子的视角看城市 生态、空间与叙事 ——左拉小说与巴黎再现 绿色研究:为自然代言 ——阅读劳伦斯·库柏《绿色研究读本:从浪漫主义到生态批评》下编关于“他异”的想象 原始与现代:上海的双重面貌 ——20世纪中西作家对上海的不同表现 一面扭曲的镜子:透过身体看中国 ——关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现代中国“疯狂”观念的衍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狂人与疯子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 “两个苏联” ——20世纪30年代旅苏游记中的苏联 当代中国的西方幻象 ——20世纪80—90年代海外游记中的西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性别·城市·异邦:文学主题的跨文化阐释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