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S">《清儒学术拾零》内容包括: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明儒学案》杂识、学案解题、《明儒学案》内容举要、编纂体例及其评价等。
目录
再版前言/1
初版前言/6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13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13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19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25
《明儒学案》杂识/30
一学案解题/30
二 《明儒学案》内容举要/34
三编纂体例及其评价/39
四 《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43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47
一为学与为人相统一的一生/47
二 《日知录》述要/51
三 《日知录》的历史价值/54
四黄汝成与《日知录集释》/57
五李兆洛非《日知录集释》纂辑者/59
《双鹤瑞舞赋》考证/64
一赋文试析/64
二赋赠尚善说释误/71
三历史的真相/79
明清更迭与华南知识界/82
一袁崇焕与晚明政治/82
二抗清斗争中的华南知识界诸英烈/87
三屈大均的坎坷生涯/93
四余论/99
从关中、漳南二书院看清初的关学与北学/101
一李二曲与颜习斋/101
二关中、漳南书院之比较/103
三清初的关学与北学/110
四清初书院的演进趋势/113
姚际恒与《仪礼通论》/117
一姚际恒生平学行述略/117
二 《仪礼通论》管窥/121
三顾颉刚与《仪礼通论》/127
清初江南三奇儒/132
一费密与《弘道书》/132
二从《衡书》到《潜书》/140
三阎若璩与经史考据/146
《榕村语录》发微/154
一 《榕村语录》及其续编的成书/154
二由《语录》看李光地为学大要/157
三李光地学术宗尚的转变过程/161
四知人论世的文献依据/166
关于乾嘉学派的几点思考/170
一乾嘉学派的形成/170
二吴皖分派之商榷/172
三从惠学到戴学是一个历史过程/175
四地域学术与学派分野/178
五汉宋学之争与乾嘉学派的衰微/180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186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186
二焦循的易学特质/190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194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198
赵翼与《陔馀丛考》/206
一赵翼生平学行梗概/206
二 《陔馀丛考》抄袭说辨析/210
三 《陔馀丛考》的历史价值/214
康雍乾时期的儒林与文苑/218
一孔尚任与《桃花扇》/218
二桐城初祖方苞/227
三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235
乾嘉时期的思想界/244
一戴震与《孟子字义疏证》/244
二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发微/250
三焦循的经学思想/255
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259
一 《论语论仁论》杂识/259
二阮元的仁学观/263
(一)“仁”字本训/263
(二)对孔子仁学的把握/264
(三)求仁的途径/266
三余论/267
读《清学案小识》札记/271
一著者生平学行述略/271
二全书内容举要/274
三编纂体例及其评价/277
四余论/281
清中叶今文经学的复兴/283
一庄存与和《春秋正辞》/283
二几个承先启后的经学家/287
(一)孔广森/287
(二)张惠言/290
(三)庄述祖/292
……
三刘逢禄的《春秋》公羊学/293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308
钱宾四先生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333
《清儒学案》杂识/348
初版前言/6
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13
一孙夏峰笔下的刘蕺山/13
二蕺山学北传的重要途径/19
三从《理学宗传》到《明儒学案》/25
《明儒学案》杂识/30
一学案解题/30
二 《明儒学案》内容举要/34
三编纂体例及其评价/39
四 《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43
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47
一为学与为人相统一的一生/47
二 《日知录》述要/51
三 《日知录》的历史价值/54
四黄汝成与《日知录集释》/57
五李兆洛非《日知录集释》纂辑者/59
《双鹤瑞舞赋》考证/64
一赋文试析/64
二赋赠尚善说释误/71
三历史的真相/79
明清更迭与华南知识界/82
一袁崇焕与晚明政治/82
二抗清斗争中的华南知识界诸英烈/87
三屈大均的坎坷生涯/93
四余论/99
从关中、漳南二书院看清初的关学与北学/101
一李二曲与颜习斋/101
二关中、漳南书院之比较/103
三清初的关学与北学/110
四清初书院的演进趋势/113
姚际恒与《仪礼通论》/117
一姚际恒生平学行述略/117
二 《仪礼通论》管窥/121
三顾颉刚与《仪礼通论》/127
清初江南三奇儒/132
一费密与《弘道书》/132
二从《衡书》到《潜书》/140
三阎若璩与经史考据/146
《榕村语录》发微/154
一 《榕村语录》及其续编的成书/154
二由《语录》看李光地为学大要/157
三李光地学术宗尚的转变过程/161
四知人论世的文献依据/166
关于乾嘉学派的几点思考/170
一乾嘉学派的形成/170
二吴皖分派之商榷/172
三从惠学到戴学是一个历史过程/175
四地域学术与学派分野/178
五汉宋学之争与乾嘉学派的衰微/180
扬州诸儒与乾嘉学派/186
一汪中的先秦诸子研究/186
二焦循的易学特质/190
三高邮王氏父子对乾嘉学术的总结/194
四阮元与《皇清经解》/198
赵翼与《陔馀丛考》/206
一赵翼生平学行梗概/206
二 《陔馀丛考》抄袭说辨析/210
三 《陔馀丛考》的历史价值/214
康雍乾时期的儒林与文苑/218
一孔尚任与《桃花扇》/218
二桐城初祖方苞/227
三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235
乾嘉时期的思想界/244
一戴震与《孟子字义疏证》/244
二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发微/250
三焦循的经学思想/255
孔子仁学与阮元的《论语论仁论》/259
一 《论语论仁论》杂识/259
二阮元的仁学观/263
(一)“仁”字本训/263
(二)对孔子仁学的把握/264
(三)求仁的途径/266
三余论/267
读《清学案小识》札记/271
一著者生平学行述略/271
二全书内容举要/274
三编纂体例及其评价/277
四余论/281
清中叶今文经学的复兴/283
一庄存与和《春秋正辞》/283
二几个承先启后的经学家/287
(一)孔广森/287
(二)张惠言/290
(三)庄述祖/292
……
三刘逢禄的《春秋》公羊学/293
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308
钱宾四先生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333
《清儒学案》杂识/348
清儒学术拾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