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流传输原理[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夏慧琴,刘纯亮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605039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1—3—2 哈密顿正则方程的新形式
7—8 偏转磁铁的双成腰条件
7—9 静电偏转器与静电分析器
7—10 正交电磁场分析器
第八章 脉冲束流的传输
8—1 脉冲束流的概念
8—2 常用传输部件中粒子的纵向运动与六维传输矩阵
8—3 射频扫描切割器
8—4 射频间隙聚束器
8—5 射频聚束间隙的传输矩阵
8—6 六维束流相空间
1—4 刘维(Liouville)定理及其在束流传输中的应用
8—6—1 六维超椭球
8—6—2 六维椭球对一维子空间的投影
8—6—3 六维椭球对二维子空间的投影
8—6—4 六维发射度
8—6—5 六维传输矩阵的分类
8—7 六维相空间的传输理论
8—7—1 六维椭球的传输方程
8—7—2 六维相空间中束流的传输特性分析
第九章 强流束的传输理论
9—1 带电粒子束的空间电荷场
1—4—1 束流相空间
9—2 粒子在相空间中的分布
9—2—1 K—V分布
9—2—2 超椭球内均匀分布
9—2—3 抛物线分布
9—2—4 高斯分布
9—3 强流粒子束的包络线方程
9—3—1 K—V包络线方程
9—3—2 方均根包络线方程
9—4 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时强流束的发散
9—5 强流束的最佳聚焦
1—4—2 刘维(Liouville)定理
9—5—1 强流束包络线分析
9—5—2 强流粒子束的最佳聚焦条件
9—5—3 最佳聚焦通用关系曲线
9—6 差分传输矩阵
9—7 空间电荷效应的补偿
9—8 空间电荷透镜
9—9 强流束静电偏转扫描器
第十章 非线性束流传输理论介绍
10—1 统计束流相空间概述
10—2 研究非线性束流传输问题的矩方法
1—4—3 刘维定理在束流传输中的应用
10—3 统计束流相空间的二阶传输方程
10—4 均匀场磁分析器和磁四极透镜的二阶传输矩阵
10—4—1 均匀场磁分析器的二阶传输矩阵
10—4—2 磁四极透镜的二阶传输矩阵
习题
附录:
附录A N维超椭球体积的计算
附录B 六维相空间对一维,二维子空间的投影
附录C 椭圆截面粒子束的空间电荷场
附录D 带电椭球的空间电荷场
1—5 位置—斜率束流相空间
附录E 高斯分布函数中高次矩的计算
参考文献
1—6 六维相空间中相点的传输方程
第二章 发射度和亮度
2—1 束流的发射相图
2—2 发射度
第一章 粒子动力学基础
2—3 亮度
2—4 发射度的测量
2—4—1 测量二维投影密度的双缝法
2—4—2 测量四维投影密度的多孔道法
2—4—3 相图仪的改进
第三章 束流相空间的线性传输理论
3—1 椭圆束流相空间的传输理论
3—1—1 束流相椭圆
3—1—2 椭圆束流相空间的传输理论
3—2 归一化粒子轨迹方程与束流相椭圆的线性变换
1—1 束流的基本概念
3—3 一阶传输矩阵的两种表示形式
3—3—1 传输矩阵的振幅函数表示式
3—3—2 传输矩阵的束流向量表示式
3—4 束流包络线方程
3—5 腰—腰传输
3—6 接受相图与接受度
3—7 凸多边形束流相空间的传输理论
3—8 凸闭曲线束流相空间的传输理论
第四章 轴对称静电透镜
4—1 静态电磁场中粒子轨迹方程的一般形式
1—2 以时间作为独立变量的粒子动力学方程
4—2 轴对称静电透镜的传输矩阵
4—3 几种简单透镜的传输矩阵
4—3—1 均匀加速场
4—3—2 无限窄加速间隙
4—3—3 薄透镜
4—4 静电透镜传输矩阵的光学参量表示
4—5 静电透镜光学参量的传输矩阵元素表示
4—6 等梯度加速管
4—7 静电透镜系统中束腰与物、像之间的关系
4—8 静电透镜场中束流包络线方程
1—2—1 从牛顿(Newton)方程推导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
4—9 固定靶位最小束径与束腰的关系
第五章 磁透镜
5—1 磁透镜的传输矩阵
5—2 磁透镜传输矩阵的光学参量表示
5—3 螺线管透镜的传输矩阵
5—4 束流在磁透镜中的传输特性分析
5—5 磁透镜场中束流包络线方程
第六章 四极透镜
6—1 四极透镜中旁轴粒子轨迹方程
6—1—1 静电四极透镜
1—2—2 哈密顿(Hamilton)原理
6—1—2 磁四极透镜
6—2 四极透镜的传输矩阵
6—3 四极透镜的光学参量
6—3—1 光学参量
6—3—2 薄透镜近似及等效表达式
6—4 束流在四极透镜中的传输特性分析
6—4—1 聚焦平面中的相图变化
6—4—2 散焦平面中的相图变化
6—4—3 束流包络
6—4—4 四极透镜的接受相图
1—2—3 哈密顿正则方程
6—5 四极透镜组
6—5—1 二单元四极透镜
6—5—2 三单元四极透镜
6—6 四极透镜的双成腰条件
6—7 四极透镜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6—7—1 极面形状
6—7—2 激励安匝数NI和极上电压的计算
6—7—3 四极透镜的有效长度
6—7—4 电四极透镜与磁四极透镜的比较
6—7—5 设计方法
1—3 以纵向位置坐标作为独立变量的粒子动力学方程
6—8 四极透镜周期系统的束流传输特性分析
6—8—1 四极透镜周期结构
6—8—2 希尔(Hill)方程
6—8—3 Twiss矩阵
6—8—4 稳定区
6—8—5 束流在四极透镜周期场中的传输特性分析
第七章 束流偏转与电磁场分析器
7—1 偏转磁铁
7—2 参考粒子垂直入射与出射时,扇形磁铁的一阶传输矩阵
7—2—1 水平方向的传输矩阵
1—3—1 欧拉—拉格朗日(E—L)方程的新形式
7—2—2 垂直方向的传输矩阵
7—3 参考粒子倾斜入射与出射时,扇形磁铁的一阶传输矩阵
7—3—1 水平方向的运动
7—3—2 垂直方向的运动
7—4 扩展边缘场效应
7—4—1 边缘场曲线及等效边界
7—4—2 边缘场中粒子轨迹的计算
7—5 色散效应与磁分析器的质量分辨率
7—6 色散匹配与消色散
7—7 均匀场磁分析器的接受相图
I(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束流传输原理[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