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高原所著的《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是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理论的交叉,属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即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而认知诗学作为“一种新的诗学”,开启了文学文本分析阐释的新篇章。人们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通过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这两块他山之石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诗歌。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隐喻、转喻与比、兴
1.1 引言
1.2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转喻
1.3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比兴
1.4 比兴与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1.5 小结
第二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2.1 引言
2.2 Goossens的隐转喻理论
2.3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2.4 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诗性特征
2.5 Goossens隐转喻理论的修正
2.6 小结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隐喻和转喻
第三章 古典诗歌中的文化隐喻——以时间隐喻为例
3.1 引言
3.2 隐喻与文化
3.3 英语世界中的时间观
3.4 古典诗歌中的时间隐喻所反映的传统时间观
3.5 小结
第四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文化转喻
4.1 引言
4.2 意象
4.3 意象的文化转喻
4.4 古典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和植物意象
4.5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和植物意象的文化转喻
4.6 小结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第五章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
5.1 引言
5.2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
5.3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特点
5.4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语篇功能
5.5 小结
第六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连贯功能
6.1 引言
6.2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链条
6.3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回环
6.4 隐喻与转喻回环结构的审美功能
6.5 小结
第七章 概念整合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古典诗歌中“数量名”结构的绘画美
7.1 引言
7.2 古典诗歌中“数量名”结构的概念整合
7.3 古诗中“数量名”结构概念合成的绘画美
7.4 小结
第八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互文
8.1 引言
8.2 语篇互文与概念整合
8.3 李清照《临江仙》互文性的概念整合分析
8.4 小结
第九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翻译
9.1 引言
9.2 古诗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翻译
9.3 古诗中基于隐喻的转喻的翻译
9.4 古诗中隐喻内含转喻的翻译
9.5 古诗中转喻内含隐喻的翻译
9.6 小结
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认知诗学的比较诗学思考
第十章 汉英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认知诗学比较
10.1 引言
10.2 自然意象
10.3 汉英诗歌自然意象之认知诗学分析
10.4 汉英诗歌中自然意象的中西比较诗学思考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比较
11.1 引言
11.2 西方接受美学
11.3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阐释维度
11.4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比较
11.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变迁
1.引言
2.爱隋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
3.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变化
4.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变化的原因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古典诗歌中视角的叠加
1.引言
2.编码视角
3.古典诗歌中视角的叠加
4.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三 从虚构运动看古典与现代诗歌中的虚构世界
1.引言
2.虚构运动
3.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中的虚构运动
4.虚构运动的诗学思考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隐喻、转喻与比、兴
1.1 引言
1.2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转喻
1.3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比兴
1.4 比兴与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1.5 小结
第二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2.1 引言
2.2 Goossens的隐转喻理论
2.3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2.4 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诗性特征
2.5 Goossens隐转喻理论的修正
2.6 小结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隐喻和转喻
第三章 古典诗歌中的文化隐喻——以时间隐喻为例
3.1 引言
3.2 隐喻与文化
3.3 英语世界中的时间观
3.4 古典诗歌中的时间隐喻所反映的传统时间观
3.5 小结
第四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文化转喻
4.1 引言
4.2 意象
4.3 意象的文化转喻
4.4 古典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和植物意象
4.5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和植物意象的文化转喻
4.6 小结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第五章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
5.1 引言
5.2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
5.3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特点
5.4 古典诗歌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语篇功能
5.5 小结
第六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连贯功能
6.1 引言
6.2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链条
6.3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回环
6.4 隐喻与转喻回环结构的审美功能
6.5 小结
第七章 概念整合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古典诗歌中“数量名”结构的绘画美
7.1 引言
7.2 古典诗歌中“数量名”结构的概念整合
7.3 古诗中“数量名”结构概念合成的绘画美
7.4 小结
第八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语篇互文
8.1 引言
8.2 语篇互文与概念整合
8.3 李清照《临江仙》互文性的概念整合分析
8.4 小结
第九章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翻译
9.1 引言
9.2 古诗中基于转喻的隐喻的翻译
9.3 古诗中基于隐喻的转喻的翻译
9.4 古诗中隐喻内含转喻的翻译
9.5 古诗中转喻内含隐喻的翻译
9.6 小结
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认知诗学的比较诗学思考
第十章 汉英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认知诗学比较
10.1 引言
10.2 自然意象
10.3 汉英诗歌自然意象之认知诗学分析
10.4 汉英诗歌中自然意象的中西比较诗学思考
10.5 小结
第十一章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比较
11.1 引言
11.2 西方接受美学
11.3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阐释维度
11.4 西方认知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接受美学比较
11.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变迁
1.引言
2.爱隋诗歌中的爱情概念隐喻
3.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变化
4.爱情诗歌中爱情隐喻变化的原因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古典诗歌中视角的叠加
1.引言
2.编码视角
3.古典诗歌中视角的叠加
4.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三 从虚构运动看古典与现代诗歌中的虚构世界
1.引言
2.虚构运动
3.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中的虚构运动
4.虚构运动的诗学思考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