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2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11511360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该报告分7篇。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起源,最重要的有关国际组织及互联网在我国的早期发展历程作了介绍和回顾,并收录了截至2003年2月份以前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所有法律法规和部分行业性自律规范。
目录
第一编概况
第1章互联网的发展3
1.1世界互联网早期发展简介3
1.2互联网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简介5
第2章中国互联网当前的特点8
第3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年1月) 15
3.1调查背景15
3.2调查内容15
3.3概念说明16
3.4调查结果16
3.4.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16
3.4.2网民状况调查结果21
3.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33
3.5.1内容摘要34
3.5.2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35
3.5.3网民特征结构44
3.5.4网民上网行为习惯54
3.5.5非网民状况59
3.5.6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状况对比63
3.5.72003年网民状况预测70
.第二编互联网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状况
第4章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75
4.1概况75
4.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6
4.2.1骨干网络建设概况76
4.2.2中国电信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7
4.2.3中国网通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9
4.2.4中国联通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3
4.2.5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5
4.2.6中国科技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6
4.3宽带接入网建设情况87
4.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状况90
4.4.1国际出口带宽90
4.4.2中国国内带宽分布状况93
4.5互联网交换中心设施建设状况99
4.5.1互联网交换中心概述99
4.5.2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状况102
4.5.3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功能和服务业务状况103
4.5.4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管理和运行现状103
4.5.5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服务发展趋势107
4.5.6国外互联网交换中心状况107
4.5.7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进展109
4.6idc建设与服务状况110
4.6.1idc概念与发展背景110
4.6.2idc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发展概况111
4.6.3idc的主要业务范围与服务特色111
4.6.4idc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及业务分布112
4.6.5idc与asp的融合113
4.6.6中国idc建设和服务的制约因素114
4.6.7中国idc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及建议117
4.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发展状况119
第5章互联网网络设备和产品发展状况125
5.1网络设备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25
5.1.1综述125
5.1.2路由器市场125
5.1.3交换机市场129
5.1.4服务器市场131
5.1.5结论136
5.2网络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36
5.2.1pc产品136
5.2.2手机产品142
5.2.3pda 148
5.2.4多媒体移 动终端市场启动,pda和手机的融合152
5.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及应用情况154
5.3.1互联网构建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5.3.2互联网维护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5.3.3互联网应用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9
第6章互联网资源建设发展状况165
6.1互联网域名和网站165
6.1.1域名总数165
6.1.2网站总数167
6.1.3东西部域名、网站状况170
6.2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状况171
6.2.1互联网络资源及其管理机制介绍171
6.2.2中国内地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现状173
6.2.3ipv6的发展现状175
6.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2001年) 176
6.3.1网站状况分析176
6.3.2网页数184
6.3.3中国在线数据库发展状况185
6.3.4指标解释188
第三编互联网服务发展状况
第7章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状况193
7.1概述193
7.2拨号接入193
7.2.1拨号接入的特点193
7.2.2拨号接入所需的设备194
7.2.3操作过程194
7.2.4中国主要的拨号接入服务提供商及业务提供方式194
7.2.5中国拨号接入的用户数195
7.3 ddn专线接入195
7.3.1ddn网络的结构与特点195
7.3.2ddn的网络现状197
7.3.3ddn网络的应用198
7.3.4ddn网络的发展方向198
7.4isdn接入199
7.4.1isdn的特点199
7.4.2isdn用户分析200
7.4.3isdn的终端设备200
7.4.4isdn的业务应用领域201
7.4.5isdn的发展前景201
7.5adsl接入202
7.5.1dsl的种类及特点202
7.5.2adsl的发展状况204
7.5.3adsl的接入方式206
7.5.4adsl的发展前景207
7.6无线固定宽带lmds接入207
7.6.1 lmds的优点与不足207
7.6.2中国lmds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208
7.6.3中国lmds系统的频率规划管理政策措施209
7.6.4中国lmds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210
第8章移动互联发展状况212
8.1国外移 动互联发展概述212
8.1.1日本212
8.1.2韩国213
8.1.3美国213
8.1.4欧洲各国214
8.2中国移动互联发展的最新成就与基本状况214
8.2.1中国移动互联网2.5g分析214
8.2.2中国移动互联网3g演进分析215
8.2.3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16
8.3移动商务发展状况218
8.4移动互联的市场构成220
8.5移动互联的技术水平状况222
8.5.1mobile ip/cellular ip 222
8.5.2ip电话223
8.5.3cdma 224
8.5.4sms/mms 224
8.5.5wap 224
8.5.6wlan 225
8.6移动互联发展的广阔前景226
第9章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状况228
9.1中国有线电视网发展历程228
9.1.1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228
9.1.2有线电视系统发展阶段229
9.1.3有线电视高速发展阶段229
9.1.4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运营阶段230
9.2中国有线电视规模230
9.2.1有线电视网的用户数230
9.2.2有线电视网传输线路的里程231
9.2.3有线电视网上的节目套数231
9.3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特点232
9.3.1管理体制232
9.3.2网络业务232
9.3.3技术平台233
9.3.4入户带宽234
9.4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改造234
9.5有线电视网络在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235
9.5.1有线网络是国家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235
9.5.2有线电视网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中占有优势236
第10章卫星互联网发展状况237
10.1互联网与卫星通信网的优势互补237
10.2卫星互联网简介237
10.3 vsat系统与互联网接入的几种方式238
10.4卫星互联网的独特优势239
10.5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动态240
第11章网络增值服务状况243
11.1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状况243
11.1.1电子邮件的产生243
11.1.2电子邮件系统的形式与特点243
11.1.3电子邮件的使用状况244
11.1.4电子邮件的收费模式244
11.1.5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245
11.1.6电子邮件的市场分析245
11.1.7电子邮件的发展趋势246
11.2短消息服务发展状况246
11.2.1中国短消息服务的现状246
11.2.2网站与电信企业的合作247
11.2.3网站与电信企业合作经营短消息业务的成功范例248
11.2.4短消息的发送机制248
11.2.5短消息管理机制及制度规范248
11.2.6短消息的发展趋势249
11.3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49
11.3.1两个市场的集中250
11.3.2网络广告形式的演变253
11.3.3网络广告的创作255
11.3.4盈利需求迫切,非广告收入上升257
11.3.5网络广告特征的淡化257
11.4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状况259
11.4.1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分类259
11.4.2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的商业模式260
11.4.3国内主要搜索引擎简介260
第四编互联网应用状况
第12章城市信息化发展状况265
12.1城市信息化及其发展历程265
12.1.1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65
12.1.2城市信息化的历史发展与工作回顾265
12.2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现状267
12.2.1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267
12.2.2北京市与上海、深圳两市主要指标的比较268
12.2.3当前城市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69
12.3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思路269
12.3.1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269
12.3.2当前重点发展思路270
第13章电子政务发展状况272
13.1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272
13.1.1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272
13.1.2电子政务是中国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272
13.1.3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272
13.2现状与差距273
13.2.1发展进程273
13.2.2现状273
13.2.3当前推进的主要工作275
13.2.4存在的主要问题277
13.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278
13.3.1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78
13.3.2电子政务建设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为民服务的紧迫需要278
13.3.3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整合278
13.3.4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以需求驱动为主要原则279
13.3.5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279
13.3.6加快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281
13.3.7积极推进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和协调模式的探索281
13.4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发展及应用状况282
13.4.1电子口岸及其历史沿革282
13.4.2电子口岸系统的接入282
13.4.3电子口岸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283
13.4.4电子口岸的运行管理体制283
13.4.5电子口岸系统的应用状况284
第14章网络媒体发展现状286
14.1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286
14.2网络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287
14.3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状况292
14.3.1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特点292
14.3.2重点新闻网站基础设施及队伍建设295
14.4网络媒体的依法管理296
第15章企业上网发展状况298
15.1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设与应用298
15.2互联网接入与应用302
15.3企业外部网(extranet)建设与应用305
第16章电子商务发展状况309
16.1电子商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09
16.1.1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309
16.1.2电子商务类型309
16.1.3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310
16.2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11
16.3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314
第17章网上银行及其发展状况316
17.1网上银行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16
17.1.1网上银行基本概念316
17.1.2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概况317
17.2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现状318
17.3网上银行业务制度与安全管理319
17.3.1网上银行业务制度319
17.3.2金融ca的发展与建设319
第18章网上证券及其发展状况322
18.1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进程322
18.1.1证券委托交易业务322
18.1.2国外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2
18.1.3中国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3
18.1.4网上证券交易成功发展的基本经验324
18.1.5网上证券交易模式325
18.2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327
18.3网上证券交易管理329
18.4网上证券交易发展存在的差距331
18.5网上证券前景分析333
第19章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335
19.1数子图书馆总体发展状况335
19.1.1数字图书馆及其意义335
19.1.2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成果及管理经验335
19.2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状况337
19.2.1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总体状况337
19.2.2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状况338
19.2.3其他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339
19.3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341
19.3.1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341
19.3.2数字资源加工编辑相关技术342
19.3.3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和资源管理343
19.3.4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相关技术343
19.3.5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343
19.4数字图书馆应用及产业化344
19.4.1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344
19.4.2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问题345
19.4.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345
第20章互联网在学术界中的应用347
20.1背景介绍347
20.2用户群的分析348
20.3用户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现状分析350
20.4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信息查询行为353
20.5学术界用户对互联网资源的评价357
第21章网络教育发展状况362
21.1国外网络教育概况362
21.2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65
21.3网络教育运作模式369
21.4网络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对策与前景展望372
第22章家庭上网发展状况376
第23章网络游戏服务发展状况381
23.1网络游戏概述381
23.2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现状385
23.3网络游戏赢利模式研究388
23.4国内游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391
第24章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状况394
24.1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94
24.2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96
24.3网上音乐、视频服务软硬件环境需求399
24.3.1软件条件399
24.3.2硬件环境401
24.4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趋势预测401
第五编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
第25章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况405
25.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涵义406
25.2国外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趋势408
25.3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分析412
25.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414
25.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主要类型及发展过程416
第26章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18
26.1网上证券交易概述418
26.2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需求419
26.3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21
26.4发展趋势422
第27章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27.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27.1.1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到的技术问题423
27.1.2安全评估技术423
27.1.3防火墙技术426
27.1.4ids技术428
27.1.5应急处理技术434
27.1.6备份冗灾与恢复技术437
27.1.7网络攻防技术438
27.1.8黑客技术440
27.1.9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443
27.2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技术状况446
27.2.1私钥、公钥加密技术446
27.2.2kmi/pki技术450
27.2.3vpn技术452
27.2.4非数学的密码技术454
27.3公钥基础设施事业发展概况455
27.3.1国家重视pki事业456
27.3.2pki应用进一步发展459
27.3.3国际交流活动461
27.3.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1
27.4反垃圾邮件状况462
第28章网络文明建设状况465
28.1网络文明的范畴465
28.2网络消极影响之现状和网络文明建设的必要性465
28.3中国网络文明建设现状及最新进展466
28.4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策略及规划469
第29章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471
第六编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状况
第30章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状况477
30.1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477
30.2美国ngi、internet2的简介477
第1章互联网的发展3
1.1世界互联网早期发展简介3
1.2互联网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简介5
第2章中国互联网当前的特点8
第3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年1月) 15
3.1调查背景15
3.2调查内容15
3.3概念说明16
3.4调查结果16
3.4.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16
3.4.2网民状况调查结果21
3.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33
3.5.1内容摘要34
3.5.2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35
3.5.3网民特征结构44
3.5.4网民上网行为习惯54
3.5.5非网民状况59
3.5.6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状况对比63
3.5.72003年网民状况预测70
.第二编互联网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状况
第4章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75
4.1概况75
4.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6
4.2.1骨干网络建设概况76
4.2.2中国电信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7
4.2.3中国网通集团骨干网络建设状况79
4.2.4中国联通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3
4.2.5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5
4.2.6中国科技网骨干网络建设状况86
4.3宽带接入网建设情况87
4.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状况90
4.4.1国际出口带宽90
4.4.2中国国内带宽分布状况93
4.5互联网交换中心设施建设状况99
4.5.1互联网交换中心概述99
4.5.2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建设状况102
4.5.3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功能和服务业务状况103
4.5.4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管理和运行现状103
4.5.5中国互联网交换中心服务发展趋势107
4.5.6国外互联网交换中心状况107
4.5.7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进展109
4.6idc建设与服务状况110
4.6.1idc概念与发展背景110
4.6.2idc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发展概况111
4.6.3idc的主要业务范围与服务特色111
4.6.4idc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及业务分布112
4.6.5idc与asp的融合113
4.6.6中国idc建设和服务的制约因素114
4.6.7中国idc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及建议117
4.7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发展状况119
第5章互联网网络设备和产品发展状况125
5.1网络设备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25
5.1.1综述125
5.1.2路由器市场125
5.1.3交换机市场129
5.1.4服务器市场131
5.1.5结论136
5.2网络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状况136
5.2.1pc产品136
5.2.2手机产品142
5.2.3pda 148
5.2.4多媒体移 动终端市场启动,pda和手机的融合152
5.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及应用情况154
5.3.1互联网构建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5.3.2互联网维护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5
5.3.3互联网应用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情况159
第6章互联网资源建设发展状况165
6.1互联网域名和网站165
6.1.1域名总数165
6.1.2网站总数167
6.1.3东西部域名、网站状况170
6.2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状况171
6.2.1互联网络资源及其管理机制介绍171
6.2.2中国内地ip地址和as号码资源分配现状173
6.2.3ipv6的发展现状175
6.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2001年) 176
6.3.1网站状况分析176
6.3.2网页数184
6.3.3中国在线数据库发展状况185
6.3.4指标解释188
第三编互联网服务发展状况
第7章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状况193
7.1概述193
7.2拨号接入193
7.2.1拨号接入的特点193
7.2.2拨号接入所需的设备194
7.2.3操作过程194
7.2.4中国主要的拨号接入服务提供商及业务提供方式194
7.2.5中国拨号接入的用户数195
7.3 ddn专线接入195
7.3.1ddn网络的结构与特点195
7.3.2ddn的网络现状197
7.3.3ddn网络的应用198
7.3.4ddn网络的发展方向198
7.4isdn接入199
7.4.1isdn的特点199
7.4.2isdn用户分析200
7.4.3isdn的终端设备200
7.4.4isdn的业务应用领域201
7.4.5isdn的发展前景201
7.5adsl接入202
7.5.1dsl的种类及特点202
7.5.2adsl的发展状况204
7.5.3adsl的接入方式206
7.5.4adsl的发展前景207
7.6无线固定宽带lmds接入207
7.6.1 lmds的优点与不足207
7.6.2中国lmds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208
7.6.3中国lmds系统的频率规划管理政策措施209
7.6.4中国lmds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210
第8章移动互联发展状况212
8.1国外移 动互联发展概述212
8.1.1日本212
8.1.2韩国213
8.1.3美国213
8.1.4欧洲各国214
8.2中国移动互联发展的最新成就与基本状况214
8.2.1中国移动互联网2.5g分析214
8.2.2中国移动互联网3g演进分析215
8.2.3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16
8.3移动商务发展状况218
8.4移动互联的市场构成220
8.5移动互联的技术水平状况222
8.5.1mobile ip/cellular ip 222
8.5.2ip电话223
8.5.3cdma 224
8.5.4sms/mms 224
8.5.5wap 224
8.5.6wlan 225
8.6移动互联发展的广阔前景226
第9章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状况228
9.1中国有线电视网发展历程228
9.1.1共用天线电视系统的发展阶段228
9.1.2有线电视系统发展阶段229
9.1.3有线电视高速发展阶段229
9.1.4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运营阶段230
9.2中国有线电视规模230
9.2.1有线电视网的用户数230
9.2.2有线电视网传输线路的里程231
9.2.3有线电视网上的节目套数231
9.3中国有线电视网络特点232
9.3.1管理体制232
9.3.2网络业务232
9.3.3技术平台233
9.3.4入户带宽234
9.4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改造234
9.5有线电视网络在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235
9.5.1有线网络是国家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235
9.5.2有线电视网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中占有优势236
第10章卫星互联网发展状况237
10.1互联网与卫星通信网的优势互补237
10.2卫星互联网简介237
10.3 vsat系统与互联网接入的几种方式238
10.4卫星互联网的独特优势239
10.5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动态240
第11章网络增值服务状况243
11.1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状况243
11.1.1电子邮件的产生243
11.1.2电子邮件系统的形式与特点243
11.1.3电子邮件的使用状况244
11.1.4电子邮件的收费模式244
11.1.5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245
11.1.6电子邮件的市场分析245
11.1.7电子邮件的发展趋势246
11.2短消息服务发展状况246
11.2.1中国短消息服务的现状246
11.2.2网站与电信企业的合作247
11.2.3网站与电信企业合作经营短消息业务的成功范例248
11.2.4短消息的发送机制248
11.2.5短消息管理机制及制度规范248
11.2.6短消息的发展趋势249
11.3网络广告发展状况249
11.3.1两个市场的集中250
11.3.2网络广告形式的演变253
11.3.3网络广告的创作255
11.3.4盈利需求迫切,非广告收入上升257
11.3.5网络广告特征的淡化257
11.4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状况259
11.4.1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分类259
11.4.2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的商业模式260
11.4.3国内主要搜索引擎简介260
第四编互联网应用状况
第12章城市信息化发展状况265
12.1城市信息化及其发展历程265
12.1.1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65
12.1.2城市信息化的历史发展与工作回顾265
12.2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现状267
12.2.1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267
12.2.2北京市与上海、深圳两市主要指标的比较268
12.2.3当前城市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69
12.3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思路269
12.3.1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原则269
12.3.2当前重点发展思路270
第13章电子政务发展状况272
13.1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272
13.1.1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272
13.1.2电子政务是中国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272
13.1.3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272
13.2现状与差距273
13.2.1发展进程273
13.2.2现状273
13.2.3当前推进的主要工作275
13.2.4存在的主要问题277
13.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278
13.3.1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78
13.3.2电子政务建设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为民服务的紧迫需要278
13.3.3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整合278
13.3.4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以需求驱动为主要原则279
13.3.5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279
13.3.6加快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281
13.3.7积极推进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和协调模式的探索281
13.4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发展及应用状况282
13.4.1电子口岸及其历史沿革282
13.4.2电子口岸系统的接入282
13.4.3电子口岸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283
13.4.4电子口岸的运行管理体制283
13.4.5电子口岸系统的应用状况284
第14章网络媒体发展现状286
14.1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286
14.2网络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287
14.3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状况292
14.3.1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特点292
14.3.2重点新闻网站基础设施及队伍建设295
14.4网络媒体的依法管理296
第15章企业上网发展状况298
15.1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设与应用298
15.2互联网接入与应用302
15.3企业外部网(extranet)建设与应用305
第16章电子商务发展状况309
16.1电子商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09
16.1.1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309
16.1.2电子商务类型309
16.1.3电子商务在国外的发展310
16.2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11
16.3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314
第17章网上银行及其发展状况316
17.1网上银行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16
17.1.1网上银行基本概念316
17.1.2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概况317
17.2国内网上银行发展现状318
17.3网上银行业务制度与安全管理319
17.3.1网上银行业务制度319
17.3.2金融ca的发展与建设319
第18章网上证券及其发展状况322
18.1网上证券交易发展进程322
18.1.1证券委托交易业务322
18.1.2国外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2
18.1.3中国网上交易发展概况323
18.1.4网上证券交易成功发展的基本经验324
18.1.5网上证券交易模式325
18.2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327
18.3网上证券交易管理329
18.4网上证券交易发展存在的差距331
18.5网上证券前景分析333
第19章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335
19.1数子图书馆总体发展状况335
19.1.1数字图书馆及其意义335
19.1.2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成果及管理经验335
19.2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状况337
19.2.1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总体状况337
19.2.2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状况338
19.2.3其他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339
19.3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341
19.3.1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结构341
19.3.2数字资源加工编辑相关技术342
19.3.3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和资源管理343
19.3.4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相关技术343
19.3.5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343
19.4数字图书馆应用及产业化344
19.4.1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344
19.4.2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问题345
19.4.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345
第20章互联网在学术界中的应用347
20.1背景介绍347
20.2用户群的分析348
20.3用户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现状分析350
20.4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信息查询行为353
20.5学术界用户对互联网资源的评价357
第21章网络教育发展状况362
21.1国外网络教育概况362
21.2网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65
21.3网络教育运作模式369
21.4网络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对策与前景展望372
第22章家庭上网发展状况376
第23章网络游戏服务发展状况381
23.1网络游戏概述381
23.2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现状385
23.3网络游戏赢利模式研究388
23.4国内游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391
第24章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状况394
24.1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394
24.2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96
24.3网上音乐、视频服务软硬件环境需求399
24.3.1软件条件399
24.3.2硬件环境401
24.4网上音乐、视频服务发展趋势预测401
第五编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
第25章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概况405
25.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涵义406
25.2国外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趋势408
25.3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分析412
25.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414
25.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主要类型及发展过程416
第26章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18
26.1网上证券交易概述418
26.2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需求419
26.3网上证券交易的安全状况421
26.4发展趋势422
第27章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27.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状况423
27.1.1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到的技术问题423
27.1.2安全评估技术423
27.1.3防火墙技术426
27.1.4ids技术428
27.1.5应急处理技术434
27.1.6备份冗灾与恢复技术437
27.1.7网络攻防技术438
27.1.8黑客技术440
27.1.9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443
27.2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技术状况446
27.2.1私钥、公钥加密技术446
27.2.2kmi/pki技术450
27.2.3vpn技术452
27.2.4非数学的密码技术454
27.3公钥基础设施事业发展概况455
27.3.1国家重视pki事业456
27.3.2pki应用进一步发展459
27.3.3国际交流活动461
27.3.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1
27.4反垃圾邮件状况462
第28章网络文明建设状况465
28.1网络文明的范畴465
28.2网络消极影响之现状和网络文明建设的必要性465
28.3中国网络文明建设现状及最新进展466
28.4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策略及规划469
第29章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471
第六编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状况
第30章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状况477
30.1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477
30.2美国ngi、internet2的简介477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2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