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书摘:]【案例2】
学生周记:做个小孩不容易
“做个小孩不容易”,这句话像对我说一样。我们小孩做事想事,大人们都不是很理解的。
有一天,我做错了一件事,同学先骂了我。当我回敬他时,他还动手打了我。我当然还了手。这时,正巧被老师看到了。老师批评了我,放学时还把我留了下来。老师看到的只是我打了他,长短都是我的不是。我的心里好委屈……还有一次星期天在家无事可做,无意中看到一个小玩艺。觉得小玩艺里的小东西的构造很奧妙,不由自主地把它拆开。可想把它装起来就很难了。妈妈下班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骂我。我想,为什么大人们不懂小孩的想法呢?
平时,我是班里的一个差生,但我也不想啊!老师上课时讲的,有时我听得懂,作业就会做,有时听不懂,作业当然就不会做了。问又不敢问。如果去问老师,老师会说:“你上课在听什么?”所以作业不会做,或者不做,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唉,做个小孩不容易,做个差生更不容易。希望大人们能了解小孩心中的事情。
(本案例由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蒋雪飞提供)
【评点】在日记、周记和作文里,学生往往能把平时不愿意说的一些心里话非常自然地表达出来。因为这个时候他(她)不是和老师面对面的,他(她)可以畅所欲言,通过纸和笔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真实的內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所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周记、作文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內心世界,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技巧。在这篇周记里,该同学把自己真实的內心世界,他的一些想法、他的委屈、他的希望以及他的无奈,毫无保留地、坦率地表达出来了。通过这篇周记,班主任老师能掌握这个学生的许多情况,以及其他同学的相关信息,了解他真实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帮助和教育。
【案例3】
“摸奖风波”及其启示
那天中午,我与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教室里,一阵阵嘈杂声传来。我纳闷了,平时的中午学生们到校后,总会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温习功课。今天怎么了?我满腹狐疑地走进教室,眼前的情景使我大吃一惊。一大堆同学围着陈锋的坐位,手里拿着1元、两元、5元的钞票往陈锋的手里塞,换取一张张白色的小纸阄。有个学生揭开一看,喊着:“我中了,我中了!”我走到陈锋的身边,问道:“陈锋,你们在干什么?”陈锋毫不胆怯地看着我:“我们在搞一个幸运摸奖活动。”“摸奖活动?”我诧异地看着陈锋。陈锋一边镇定自若地数着钱,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我。我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特等奖1名,英雄铱金笔一支;一等奖2名,斑马牌签字笔一支;二等奖3名.双色圆珠笔一支;三等奖5名,铁质铅笔盒一只。”
面对发生在我眼皮底下的“突发事件”,我竭力克制住自己,决定采取冷静的态度,与陈锋进行平等对话,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放晚学后,我避开办公室把陈锋叫进自己的宿舍,给陈锋创造一个轻松、不受拘束的交谈环境。经与陈锋开诚布公地交谈,我得知陈锋此举是以模仿社会福利机构向社会公开发售福利彩票的形式募钱。当我问及募捐来的钱干什么用时,陈锋向我道出个中真相:“把从同学中募捐来的钱全部捐给冯磊同学。因为他父母亲从单位下岗已有一年多了,前几天他父亲外出干活从高楼上摔下来,正住院治疗呢。”得知此消息,我深感震惊,并为自己工作上的失职而感到惭愧不安。于是我一方面向陈锋同学表露了自己对同学情况不够了解、对同学生活不够关心的负疚心理;一方面在赞扬他的义举的同时,提醒他不可照搬社会上解决问题的方法。陈锋愉快地认识到了自己采取的方式不妥。第二天,我和陈锋发起了一个“奉献一片爱心,帮助困难同学”的活动,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支持。我带头捐上了200元钱,同学们你5元我10元,一会儿工夫就募捐了1000余元钱。当我们把这笔钱送给冯磊同学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本案例由浙江省绍兴县马山中学孙国海提供)
【评点】本案例对我们班主任的启发有两点。一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冷静处理,要调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不要轻易凭主观想象就下结论,不能对学生横加指责,而要深入调查,并讲究工作方法。如果班主任当时对陈锋同学的“幸运摸奖活动”不问青红皂白,横加干涉,就会把募捐帮助同学的好事搅成坏事,会使班主任失去学生的信任。而班主任冷静、理智地处理了这事件,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二是要抓住契机,以点带面,使班级教育工作事半而功倍。陈锋利用幸运摸奖活动募钱帮助同学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班主任抓住契机,放手发动学生,组织互相帮助,使每个同学参与到“奉献一片爱心,帮助困难同学”的活动中来,使全班学生接受了一次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的道德教育。
【案例4】
特殊家庭子女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本课题是以小丰同学作为个案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学校、个人、社会的多网络、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摸索了一套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可称其为正强化教育法。其内容可概括为:爱的补偿;正确对待挫折与不幸,克服自卑、孤僻、敌对、压抑、厌学等不良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课题研究由来
我们在1998年9月一份调查中意外地发现:全校初中部12个班有21个学生生活在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家庭,而且这种状况有上升趋势。这些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有的已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他们特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不良品德,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相违背,已成为高标准“普九”的障碍。如何教育特殊家庭子女的问题,既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为此,湖镇中学政教处对“特殊家庭子女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把握特殊家庭子女的特征
课题组成员在两个月时间内对21个特殊家庭子女进行了跟踪研究,概括了以下几方面特征。
(1)自卑与孤僻。由于传统家庭观念及社会文化形式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离异、服刑不能辩证看待。把父母离异或服刑当做见不得人的事,在自己心灵深处产生自卑,逐渐变得不合群、孤独。
(2)敌对与恐惧。一般离异家庭在成为现实前,父母都有一段吵闹、冷战相持阶段,这会给子女造成极大伤害,使孩子无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一旦与老师同学发生摩擦,就表露出攻击性。
(3)抑郁与痛苦。一个美好家庭的消亡,对于孩子来说是其难以承受的,抑郁与痛苦不可言状。在问卷中,很多特殊家庭的同学都觉得“活着没意思”。
(4)挫折感与厌学。服刑家庭子女把父母受到法律制裁当做一生中最严重的挫折。离异家庭子女把“冷战相持”阶段当做是最大挫折。厌学是特殊家庭子女最普遍的特征。由于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对学习失去信心,加之家庭突变,生活失衡,平静生活遭破坏,学习过程易产生疲劳感。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第二章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第一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
第二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及原则
第三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三章 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
第二节 类层次教育的艺术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
第四节 青春期教育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四章 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第一节 指导学生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分析
第三节 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五章 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艺术
第一节 班集体的结构要素及其形成发展
第二节 创建班集体的意义
第三节 创建班集体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六章 班主任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艺术
第一节 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提高班集体活动实效性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七章 班主任协调关系的艺术
第一节 协调关系及其意义
第二节 班主任协调关系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八章 班主任的素质修养
第一节 班主任教育观念的创新
第二节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 班主任的人格修养
后 记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第二章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第一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
第二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及原则
第三节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三章 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
第二节 类层次教育的艺术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
第四节 青春期教育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四章 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第一节 指导学生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分析
第三节 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五章 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艺术
第一节 班集体的结构要素及其形成发展
第二节 创建班集体的意义
第三节 创建班集体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六章 班主任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艺术
第一节 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组织指导班集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提高班集体活动实效性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七章 班主任协调关系的艺术
第一节 协调关系及其意义
第二节 班主任协调关系的艺术
案例评点
第八章 班主任的素质修养
第一节 班主任教育观念的创新
第二节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 班主任的人格修养
后 记
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