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的科举考试沿袭了一千多年,对国家政治、士人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特别在南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普通文人进入仕途的**选择。魏希德所著的《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海外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译丛》着重研究科举规范在南宋的变迁,运用文化场域的理论,探讨朝廷、教师、考生、书商等群体之间围绕着科举话语权展开的竞争。作者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终代替了永嘉学派成为科举考试标准的制定者,科举也因此成为理学兴起的历史原因之一。
目录
导论
**篇 绪论
**章 思想传统与教师
第二章 士人文化中的策论
第二篇 科举场域中的“永嘉”教师
第三章 “永嘉”教师的考试成功标准(约1150一约1200)
第四章 举业(约1150一约1200):“永嘉”课程
第三篇 考试场域中的朝廷
第五章 朝政与科举标准(1127—1274)
第四篇 考试场域中的道学运动
第六章 举业(约1150一1274):设立道学课程
第七章 考试标准的道学转型(约1200—1274)
结语
附录一 有关原始资料的说明
附录二 统计表
参考书目
索引
**篇 绪论
**章 思想传统与教师
第二章 士人文化中的策论
第二篇 科举场域中的“永嘉”教师
第三章 “永嘉”教师的考试成功标准(约1150一约1200)
第四章 举业(约1150一约1200):“永嘉”课程
第三篇 考试场域中的朝廷
第五章 朝政与科举标准(1127—1274)
第四篇 考试场域中的道学运动
第六章 举业(约1150一1274):设立道学课程
第七章 考试标准的道学转型(约1200—1274)
结语
附录一 有关原始资料的说明
附录二 统计表
参考书目
索引
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 海外中国思想史译丛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