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

副标题:无

作   者:龚海泉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6222374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切入点,从高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出发,对新世纪道德教育的时代特点、目标导向、教育模式、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和教育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大学道德教育的任务
一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优化组合
(三)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有机结合
(四) 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
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 我国高等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二)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 21世纪大学道德教育的任务
(一) 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
(二) 大学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与道德教育状况
一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特点
(一)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
(二)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二 影响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 社会大背景
(二) 学校教育影响
(三) 学生自身因素
三 新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新世纪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要求
(二) 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三章 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一 规范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相统一
(一) 道德功能的规范性和发展性
(二) 发展性功能的凸现是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三) 改革道德教育,实现规范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二 道德进取性与道德协调性贯通
(一) 强调进取性是新世纪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 重视协调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要求
(三) 在道德教育中坚持进取性和协调性的紧密结合
三 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并重
(一)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 新世纪对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提出的挑战
(三)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在21世纪的同构
四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
(一) 传统的显性教育面临挑战
(二) 重视隐性教育正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五 道德继承与道德借鉴相融合
(一) 继承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 借鉴是道德教育面向世界的桥梁
(三) 在继承与借鉴的融合中探索新路
第四章 新世纪道德教育目标的建构
一 对建国以来道德教育目标的理性反思
(一) 建国以来道德教育目标的确立与发展
(二) 道德教育目标的局限性
二 构建新世纪道德教育目标的新视角
(一)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道德教育目标应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要求
(二) 从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目标应体现理性驾驭科技的伦理精神
(三) 从个体发展的微观层面而言,道德教育目标应着眼于对大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道德教育目标应充分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道德理念
三 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目标构想
(一) 基础目标: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二) 主导目标: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
(三) 最高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第五章 道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与教育模式创新
一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的分析
(一)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的概念
(二)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的要素分析
(三)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的运行程序
二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一) 施教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二) 受教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三) 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复杂性
(四) 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一般形式
三 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一) 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
(二) 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三) 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培养目的
(四) 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核心机制
第六章 道德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一 关于道德价值观教育
(一) 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二) 集体主义观念的新发展
二 关于经济道德教育
(一) 诚实守信
(二) 公平竞争
(三) 以义求利
(四) 勤俭廉洁
三 关于科技道德教育
(一) 为人类社会造福
(二) 为祖国无私奉献
(三) 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四) 严谨治学,团结协作
四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
(一) 热爱自然,关心自然
(二) 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相结合
(三)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
五 关于道德心理素质教育
(一) 提高道德认知
(二) 升华道德情感
(三) 锻炼道德意志
(四) 强化道德行为
第七章 道德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一 说理教育法
二 人文教育法
三 修身自律法
四 环境熏陶法
五 舆论引导法
六 榜样示范法
七 道德咨询法
八 行为制约法
第八章 更新道德教育机制的构想
一 道德教育机制的内涵与特点
(一) 高校道德教育机制的内涵
(二) 高校道德教育机制的特点
二 高校道德教育启动机制
(一) 高校道德教育决策指令系统的优化
(二) 高校道德教育的动力激发
三 高校道德教育调控机制
(一) 强化道德教育的质量管理系统
(二) 健全道德教育的反馈调节体系
(三) 加强道德教育的评估指导
四 高校道德教育保障机制
(一) 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保障
(二) 队伍保障
(三) 法规制度保障
(四) 经费及物质保障
第九章 新世纪道德教育对自身优良传统的承袭
一 对建国以来进行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回顾
(一) 在认识上对我国传统道德的片面理解
(二) 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三)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批判继承
二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现代价值
(一)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世界意义
(二) 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是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教化作用
三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为21世纪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 传统道德的整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 传统道德的“仁爱”精神
(三) 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思想资源
(四) 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资源
(五) 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勤学敬业精神
(六) “天人合一”的哲学伦理思想
四 传统道德教育的正确原则和方法
(一) 值得吸取的道德教育原则
(二) 值得继承的道德教育方法
第十章 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一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评介
(一) 存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二)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三) 价值观澄清理论
(四)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五)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二 当代国外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 地位显要
(二) 目标统一
(三) 内容丰富
(四) 方式灵活
三 国外的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一) 重视德育是世界教育的共同特征
(二) 必须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高校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 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道德教育目标系统
(四) 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和实践能力
参考书目
后记
?"K+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