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副标题:无

作   者:李小融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6142385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共有10章,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中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与教的心理”、“品德心理”、“中学生心理卫生”等。   

目录

书名页 1

版权页 2

前言 3

目录 5

第一章心理学与学校教育 12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一、人的心理现象的构成 12

二、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15

三、人的心理现象的形式和内容 17

第二节人的心理实质 18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9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6

三、心理是行为的调控系统 29

四、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意识 30

第三节心理学与教育 33

一、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与学科性质 33

二、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4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36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36

一、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 36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8

三、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41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42

一、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42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42

第三节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47

一、初中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48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49

三、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52

第四节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53

一、高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54

二、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54

三、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56

第三章注意与感知觉 59

第一节注意与感知觉的一般概念 59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 59

二、感知觉的一般概念 63

第二节注意与教学 66

一、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66

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68

三、引导学生两种注意交替使用, 确保学习的主动性 69

第三节感知觉与教学 70

一、遵循感知觉规律, 有效组织学生的感知活动 70

二、运用对人的知觉原理, 正确认识和了解学生 74

三、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76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论 78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 78

一、学习的概念 78

二、学习的分类 81

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84

第二节现代学习理论 85

一、联结学习理论 85

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87

三、学习的联结- 认知理论 90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92

第五章知识学习心理 93

第一节知识及知识学习 93

一、知识的概念和种类 93

二、什么是知识学习 94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 94

一、知识理解的概念 94

二、知识理解的种类 95

三、知识理解的水平 95

四、知识理解的心理机制 95

五、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指导 97

第三节知识的巩固 98

一、知识巩固的概念 98

二、知识巩固的过程 98

三、知识巩固的心理机制 99

四、知识巩固的教学指导措施 100

第四节知识的应用 101

一、什么是知识应用 101

二、知识应用的形式 101

三、知识应用的过程 102

四、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103

五、学生应用知识的教学指导措施 103

第五节概念的掌握与教学 104

一、概念和概念掌握 104

二、概念掌握的两种方式 104

三、影响概念掌握的主要因素 106

第六节命题掌握与教学 107

一、命题和命题掌握 107

二、命题学习的两种形式 108

三、命题掌握的条件 108

第六章品德形成与培养 110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110

一、品德的含义 110

二、品德心理结构 112

第二节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 117

一、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① 117

二、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18

三、班杜拉的品德社会学习论 121

四、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品德发展的研究 124

第三节品德的培养 125

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125

二、影响品德形成发展的因素 127

三、品德培养模式探讨 131

第七章技能学习心理 137

第一节技能概述 137

一、技能的一般概念 137

二、技能的分类 138

第二节动作技能学习与教学指导 140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40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141

三、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142

四、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144

第三节认知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指导 148

一、认知技能形成 148

二、常用认知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149

三、认知技能训练的模式与策略 153

第八章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156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156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类型 156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学习效果的关系 158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59

四、学习动机理论 161

第二节学习动机分析 163

一、学习兴趣 163

二、成就动机 164

三、交往动机 168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70

一、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70

二、创设问题情境 170

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171

四、加强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171

五、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172

六、适当开展竞赛 173

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174

第九章人格与学习 175

第一节人格概述 175

一、人格的含义 175

二、人格理论 176

第二节人格与学习成就 183

一、人格与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 183

二、性格与学习 184

第三节人格测量 185

一、人格调查表 185

二、人格投射测验 188

第四节健康人格培养 189

一、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189

二、健康人格的培养 191

第十章智力和智力开发 198

第一节智力概述 198

一、什么是智力 198

二、智力和知识的关系 199

三、智力的理论 201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205

第二节智力测验 208

一、智力测验的产生 208

二、几种重要的智力测验量表 209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214

第三节智力开发 216

一、智力开发的意义 216

二、智力开发的策略 217

三、智力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220

四、智力开发新近的研究 221

第十一章创造性与教育 223

第一节创造性概述 223

一、创造性 223

二、创造性活动 225

第二节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及鉴别 227

一、创造性的心理因素 227

二、创造性的鉴别 231

第三节影响创造性活动的因素 233

一、外部环境因素 233

二、个人内在因素 235

第四节创造性的培养 235

一、创造性的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35

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36

第十二章班级与管理 240

第一节班级群体和集体 240

一、班级群体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40

二、班集体及其形成过程 243

三、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245

第二节纪律与管理 254

一、课堂纪律及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 254

二、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与管理 256

三、班级群体的纪律问题与管理 258

第十三章教师心理 260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 260

一、教师的角色意识 260

二、教师的角色构成 261

三、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协调 264

第二节教师的主要心理特征 266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267

二、教师的情感和意志特征 268

三、教师的个性特征 269

第三节师生关系 275

一、师生人际关系概述 275

二、师生冲突及其处理 279

第十四章心理卫生 283

第一节心理卫生概述 283

一、心理卫生的含义 283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284

第二节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86

一、内在因素 286

二、外部因素 287

第三节学生的心理问题 289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89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91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96

第四节学校心理卫生工作 297

一、心理健康教育 298

二、心理评估 299

三、心理咨询 300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心理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