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

副标题:无

作   者:彭华民等著

分类号:C913.7

ISBN:978750872397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内容为:社会福利知识体系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它基于经济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但它在源远流长的理论河流中更注重现在。社会福利理论发展与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它们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福利而存在。正因为社会福利注重现在和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理论研究并不是纯粹的书斋里的空想,而是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的意识形态、理念和发展建议。有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构成、学缘关系和对应用性的高度重视,在这个学界几乎看不到某个学者以理论家自诩。在中国,由于社会福利理论研究耗费时间、缺少资料、没有足够的对话空间、没有独立学术刊物而发表论文困难,此类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如此,《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仍然顶着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之名出版,乃因为千古以来提升人类福利的理想到今天对我们更为重要,我们不仅仅要研究具体的制度安排、政策和服务,人类更渴望知道我们行动背后的理念的理念是什么。更多>>

目录

目录
图目录
图1-1 福利三角与行动者
图1-2 福利三角与社会排斥研究框架
图2-1 普世目标、基本需要与需要满足社会前提因素的关系
图3-1 德乌叶对福利理论的分类法
图4-1 影响社会政策发展的因素
图6-1 社会成员与制度、责任、社会排斥框架
图9-1 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的程度
图9-2 垂直的社会(社会阶级的观点)
图9-3 水平的社会(托瑞纳社会排斥理论的观点)
图10-1 资产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中的位置
图10-2 收入加资产模型
图10-3 收入模型
图10-4 穷人的福利模型方案:收入加资产
图10-5 收入、能力与资产政策的关系
图12-1 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及其整合
图13-1 社会质量的概念
图15-1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结构
图15-2 社会福利制度和(贫穷人群)需要满足研究的方法论结构
图15-3 科学研究之轮回
图15-4 三角方法在雷达测定中的应用
图15-5 质性方法的测量方式发展了量性工具的作用
图15-6 质性的方法解释了量性的结果
图15-7 量性的方法扩大了质性的研究
图15-8 量性方法和质性方法并行在研究过程中
表目录
表1-1 伊瓦思福利三角:组织、价值和关系
表1-2 转型中的中国城市福利三角制度
表1-3 伊瓦思福利多元主义四个部门的特征
表1-4 福利的社会市场和经济市场
表2-1 社会福利制度与提供需要满足的制度安排体系
表5-1 蒂特姆斯与艾斯平-安德森福利体制三分法的对比
表6-1 不同部门提供的福利及其特征
表6-2 社会政策议题与对话群体设计
表6-3 从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
表6-4 古典社会民主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观的差异
表6-5 消极福利与积极福利的比较
表7-1 社会福利中男性作为经济来源模型与个体模型的比较
表9-1 思尔威的社会排斥三种范式
表10-1 三类社会保障账户的区别
表11-1 演进中的福利国家
表12-1 三种社会形态的话语比较
表12-2 风险话语的演进
表12-3 前现代和现代风险环境的对比
表12-4 社会风险的四种范式
表13-1 社会质量因素
表13-2 衡量社会质量的基本指标(以社会融合维度的指标为例)
表14-1 新贫穷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表14-2 结构分析的理论与贫穷问题研究
表14-3 文化分析的理论与贫穷问题研究
表14-4 贫困线制定方法
表15-1 质性方法和量性方法的比较
表15-2 质性方法和量性方法的整合类型之确定性调查研究
表15-3 质性方法和量性方法的整合类型之探求性调查研究
表15-4 米尔归纳推理方法之一致法
表15-5 米尔归纳推理方法之差异法
表15-6 米尔归纳推理方法之间接差异法
第一章 福利三角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一节 福利三角理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分析范式
一、 福利多元组合
二、 福利三角范式
三、 福利三角范式与社会政策发展
四、 基于福利三角框架的社会排斥研究
五、 福利三角理论的社会政策意义
第二节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一、 国家在福利提供中角色的历史演进
二、 福利国家危机的特点以及批判
三、 多元福利部门划分与多元福利提供
四、 对福利多元主义的批评及其发展趋势
五、 福利多元主义对中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需要理论
第一节 社会需要理论
一、 需要的社会属性与满足需要的分配原则
二、 社会需要界定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福利制度
三、 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框架
第二节 人类需要理论
一、 人类需要与相对主义
二、 人类需要的界定与需要满足的条件
三、 人类需要的测量
四、 人类需要满足的社会政策
五、 多伊与高夫对需要理论的贡献及批评
第三章 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理论
第一节 后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理论的演进
一、 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观点的提出
二、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及社会权利的理论
三、 后社会权利理论——多元意识形态的新诠释
四、 后社会权利理论——从公民权利到公民责任
五、 后公民身份与社会权利理论对华人社会的启示
第二节 社会福利发展路径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理论演变
二、 福利国家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的关系
三、 企业社会责任和国家社会福利提供的关系
四、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政策关系
五、 社会福利路径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对中国的意义
第四章 新马克思主义的福利国家理论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
一、 社会福利领域中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 新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理论的历史背景
三、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福利国家产生
四、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福利国家重组
五、 新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对中国社会福利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开支的成长与社会开支的“回流”
一、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社会开支的增长
二、 社会开支的成长与福利国家集中化趋势
三、 社会开支的“回流”与社会工资
四、 社会开支理论的贡献与对中国社会福利的意义
第五章 福利体制理论
第一节 论福利体制:去商品化、分层化与劳动力市场
一、 福利国家再界定
二、 去商品化和三种福利国家体制
三、 福利国家与社会分层化
四、 三种福利体制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五、 艾斯平-安德森对福利国家理论的贡献与争议
第二节 福利国家危机应对与新福利体制类型
一、 对福利国家危机的诊断
二、 传统福利体制国家的适应性道路
三、 非传统福利国家的福利体制类型
四、 福利体制类型与福利国家未来道路
五、 适应性道路和新福利体制理论的贡献与商榷
第六章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
一、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 超越左右的构想: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
三、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与中国社会政策的反思
第二节 后传统社会与社会福利转型理论
一、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 在后传统社会的危机中超越左与右
三、 建立六个面向的新社会框架
四、 福利国家的外部风险与人为风险
五、 从消极福利转型到积极福利
六、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意义:一种新社会福利范式
第七章 性别视角的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女性与福利:性别平等的福利理论
一、 “女性与福利”议题产生的背景与内容
二、 女性与国家、市场和家庭
三、 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设计
四、 女性主义社会福利理论的基本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理论:福利国家研究的新取向
一、 研究福利国家的女性主义的缘起
二、 论福利国家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关系
三、 三种女性主义流派的社会福利观
四、 从女性主义转向社会性别视角
五、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福利理论
六、 从非性别化迈向性别化的社会政策
第八章 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
第一节 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
一、 社会发展的概念
二、 发展性福利的基本理论观点
三、 对发展性福利理论的评论
第二节 发展性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一、 发展性福利的三个社会政策原则
二、 实现发展性福利的社会政策策略
第九章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理论
第一节 社会排斥概念与理论范式解析
一、 社会排斥理论出现的背景
二、 社会排斥与社会分化和整合
三、 社会排斥与社会参与
四、 社会排斥与社会中心和边缘
五、 社会排斥理论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欧盟社会政策的理论路径
一、 欧盟的一体化与欧洲国家的社会问题
二、 社会排斥的理论分析路径
三、 社会排斥理论是欧盟社会政策重建的基石
四、 欧盟社会融入政策的推进
第十章 资产建设理论
第一节 资产社会政策——一个新的社会政策范式
一、 资产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从资产建设理论到资产社会政策
三、 收入社会政策范式与资产社会政策范式
四、 资产社会政策对重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五、 资产建设理论对社会政策的意义
第二节 资产建设理论与资产社会政策发展构想
一、 资产建设理论提出的缘由
二、 资产、收入与资产建设模式
三、 以资产建设为本的社会政策的发展
四、 “低保+能力建设+个人发展账户”模式设想
五、 资产建设理论对我国个人账户建立的启示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与制度主义理论
第一节 社会政策理论中的制度主义取向
一、 制度主义:概念解析与历史发展
二、 社会政策中制度主义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 制度主义观点:制度与残补、普遍性与选择性
四、 对社会政策中制度主义取向理论的批评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中的制度主义理论发展
一、 社会福利中制度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社会福利制度演进研究
三、 社会福利制度结构研究
四、 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研究:中国视角
五、 对社会福利中制度主义观点的总结与批评
第十二章 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历史演进与制度结构中的现代风险社会
一、 三种历史性变化与现代风险的景观
二、 风险社会:现实主义、文化与制度主义的路径
三、 贝克与吉登斯:制度主义风险社会理论的两翼
四、 风险社会与中国复合治理的实现
第二节 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
一、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的涵义
二、 从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多学科的“连续谱”
三、 从现实主义到建构主义:国际对话“连续谱”
四、 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及其整合
五、 社会风险研究走向及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影响
第十三章 社会质量与社会和谐理论
第一节 迈向可持续福利社会的社会质量理论
一、 社会质量理论的提出
二、 对社会质量进行分析的维度
三、 社会质量理论向亚洲的扩展
四、 对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评估
第二节 比较视角下的多元社会和谐理论
一、 比较视角下的社会和谐概念内涵
二、 比较视角下社会和谐的不同层面与理论路向
三、 社会和谐观的发展:中国的创新
第十四章 贫穷问题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贫穷的含义:从传统走向发展的新诠释
一、 基本需要未满足: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
二、 结构中的贫穷与文化中的贫穷
三、 定义性贫穷和成因性贫穷的分歧
四、 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贫穷定义
五、 新贫穷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贫穷问题的多维视角:结构、文化与发展理论
一、 贫穷问题的结构分析理论
二、 贫穷问题的文化分析理论
三、 发展视角下的新贫穷理论
第十五章 社会福利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第一节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三角方法
一、 社会福利研究的多层次方法论结构
二、 社会福利研究方法的范式
三、 整合质性与量性的三角方法:方法论的讨论
四、 三角研究方法中的多元设计
五、 三角研究方法的资料分析与整合
第二节 福利国家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方法
一、 福利国家比较研究的困难与意义
二、 福利国家比较研究的分析单位与米尔方法
三、 福利国家比较研究步骤、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
四、 对福利国家比较研究方法的研究(技术层面)
五、 比较研究方法在福利国家研究中的作用与前景
六、 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伦理议题
一、 社会福利与研究情境
二、 社会福利研究中的具体伦理细则
三、 社会福利研究伦理实施的机制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