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片断:
西方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对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新闻学者有相
当深刻和普遍的影响。前面提到的任白涛是这样,其他不少学者也是这样。比如
刘元钊在《新闻学讲话》中是这样表述的:
我们讲到新闻的原始,就要提到“新闻欲”的问题了,新闻之所以发
生,实缘于“新闻欲”。人类的本能是富于“新闻欲”的,如果没有“新闻
欲”,人类就决不会进化,文化也决不会发达的。
所谓“新闻欲”者,乃由于“欲知道”,“欲使人知道”及“欲被人知
道”三个心理作用而发生了“新闻欲”。“新闻欲”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已随
着产生了。在每一个人当他呱呱堕地时,就跟着发生的。譬如:一个人刚生
下地时,就是一阵呱呱的啼哭,这种啼哭就是“新闻欲”的作用,盖当他从
母胎堕下地时,突然变换了一个环境,觉得四周的一切和在母胎时很异样,
而且很不舒服,因此只好啼哭,啼哭者所以“欲使人知道”他的不舒服
也。①
刘元钊的这些论述,需要作科学的论证,其中的一些分析未必精当。但他的
论述,非常明显地表现出西方新闻学者的影响。
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在新闻起源的问题上,唯心论或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同革命的唯物论者有着不
同的认识。
日本新闻学者在解释报纸形成和新闻起源的原因时,发表了下列著名的见
解:心理学者在谈到知欲的基础本能时,首先举出好奇的本能。因此,我们可以
说好奇的本能是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条件。
按照心理学者的说法,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产生的一种派生过程。
也就是说,在群居本能和心灵交流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而提供经验正是基于群
居本能的产物。所以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有同样价值,它也是形成报刊的根本条
件。
因此,形成报刊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
如果从人类传播行为的表面现象考察,上述见解未必没有道理:只要收受新
闻与信息的感官处于正常状态,谁不对新闻与信息有兴趣?处于群居状态的人
群,人际传播与社群传播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新闻欲。一个久不出门的村民去了一趟首都,全村
人会将他围个里三层外三层,听他讲述京城的新鲜事。暑期结束同学从五湖四海
返校,头天晚上大家谈自己家乡的新事怪事,可以到深更半夜。你说,谁没有好
奇心?人类自从哺乳动物灵长目分化出来,始终处于群居状态。不要说大城市里
成千上万人聚居成小区社群,就是广阔农村,也是十里一村,五里一庄。正是这
种群居性,方便了新闻与信息的传递与接收。
所以,一些学者振振有词:群居的心理,好奇的心理,刺激了新闻传播行为
的产生
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考察上,而是透过种种新
闻欲满足与群居性现象去深究:人类为什么会产生群居性?为何对新闻信息有好
奇心?那么,就可以真正了解传播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因。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如果能够不同其他人共同生活与劳作,离群索居,而且
生活得比同许多人共同生活更幸福、更方便、更安全,这个人未必感到有群居的
必要。但是,现实生活告诉他,一旦离开了他人,他就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与
种种猛兽,无法躲避其他部落的战事伤害,无法克服他力所不及的困难与灾难。
群居,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需要。因此,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
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则又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
播行为发生的本质动因。所以,马克思指出:人的交往活动,是人生命存在的组
成部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这里,群居的本能,成了传播行为产生的中介的、次位的原因,而不是本质
的、原始的动因。以“群居说”解释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只是从现象上做了分
析,而脱离了最初的、本质的考察,因而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后记:
大凡作者在写完一本书的最后一个字画上句号的时候,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
感觉,也必定会有许多话想对这本书设定的未来读者说。作为凡夫俗子,我也未
能免俗。
这本书的写作计划,是我上半年在香港执教时,责任编辑陈萍女士一再来电
敲定的,并得到总编辑杨耕先生的首肯,太感谢了。不料回京后工作一件接一
件。先是完成《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接着是写完中国新闻学研究百年的理论新
闻卷。刚开始着手写作本书,不料学位办又下达任务,两个月内要完成一本同等
学力申报硕士学位全国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新闻学院嘱我牵头。一公一私,我
们这号年龄的人,已习惯于以公为第一,放下已经开始的本书的写作,全力以赴
完成学位办的任务。
这本书的写作花了整整三个月,却奉出了我专心研究与执教理论新闻传播学
二十多年的思考。自从师从甘惜分教授攻读两个学位以来,我始终遵循用自己的
治学方法,用自己的学术语言,阐述自己的学术见解的师训。其中不管被捧杀也
好,被棒杀也好,一如既往,经年不改。
这本书的完成要感谢两个人:我的夫人林涵教授和这本书的责编陈萍女士。
没有这两位在背后催促,心肠太软的我肯定会碍于面子,为朋友这里去一天,那
里去一次,把本书的写作拖到猴年马月。陈萍的电话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几次电
话,都让我加强了倒计时的意识。我夫人以教授之尊,为我读稿、录入、校对、
查找资料,每天起早贪黑,她倒不在乎:“按时把稿交给陈萍,别的好话不必
说。”但愿此书的问世和社会反响,给他们两位补上一点我的谦意。
童兵
1999年12月5日
于北京塔院迎春园寓所
目录
目录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第五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第三章 新闻传播内容
第一节 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
第二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第三节 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
第四节 选择和新闻选择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一节 新闻信息传播过程
绪论
第二节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第三节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四节 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
第五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第二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第三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第二节 传播者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三节 信息及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四节 传播环境及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第一节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
第二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 新闻自由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调控
后记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第五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第三章 新闻传播内容
第一节 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
第二节 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第三节 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
第四节 选择和新闻选择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
第一节 新闻信息传播过程
绪论
第二节 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第四节 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节 传播媒介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第三节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四节 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
第五节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第二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第三节 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 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节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第二节 传播者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三节 信息及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四节 传播环境及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第一节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
第二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 新闻自由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调控
后记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