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文章的结集。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涉及的主要是学科背景,讲述的基本上是处理人类学国别性与一致性的“他山之石”。第二章是作者在阅读他人所著的中国人类学史基础上,试图从自己的角度探讨中国人类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学科的国家化。第三章到第七章,关注的要点虽然不同,但它们都共同关注中国人类学历史遗产问题,从20世纪初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探索,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田野人类学的兴起,从摩尔根理论及其“中国化”,再到20世纪末期“乡土中国人类学”的问题,不同的篇章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叙述对相互关联的历史过程的反思。
全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论点,即与海外人类学一样,中国人类学有值得自己珍惜的历史遗产。新的人类学研究若无法与前人的论述联系起来,便无以走出一条人类学的“中国之路”。在很大的程度上,书中各篇著述可以说正是为了有反思地继承中国人类学的历史遗产而写的。
目录
引言/1
一 在中国,看西欧:人类学的国别传统/1
本土与域外/1
大学与学科/5
时间与他者/10
学科与传统/14
“文明”与“文化”/20
一致与差异/24
二 学科国家化——反思中国人类学/32
西方人类学的现代主义/36
人类学与“中国启蒙”/41
人类学的“中国化”/49
“冷战”与人类学的进一步国家化/58
国家与学科/67
三 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72
民族问题/72
吴文藻的早期论述/77
民族与国家:问题意识/80
“民族”:西方思想谱系/83
文化的民族,政治的国家/87
中国的道路/92
多元与一体/95
两个种类的文化/97
四 反思与继承——重访西南联大时期人类学调查地点/103
从跟踪调查到再研究/106
禄村:土地与仪式/110
喜洲:地域崇拜及其复合结构/116
那目寨:交换与“来世的福”/121
“人文区位学”再思考/125
五 再读摩尔根《古代社会》:兼论其“中国化”/131
美国人摩尔根/133
人类学著述/136
欧洲人与“原始人”/142
文明的阶段化/146
《古代社会》:批判与教条化/153
“中国化”的摩尔根/165
六 居与游:侨乡研究对“乡土中国”人类学的挑战/174
“居”的地方性与中心性/185
“耕读”传统基础上的“侨乡”/191
“双边共同体”中的游离与回归/199
“居”与“游”关系结构中的“文化中国”/206
七 作为世界图式的“天下”/214
问题与理论/217
上古的“天下”/230
集权帝国与“朝圣”/244
民族志的“天下雄心”/261
历史中的文化/274
为知识寻找世界观/285
参考文献/289
索引/312
一 在中国,看西欧:人类学的国别传统/1
本土与域外/1
大学与学科/5
时间与他者/10
学科与传统/14
“文明”与“文化”/20
一致与差异/24
二 学科国家化——反思中国人类学/32
西方人类学的现代主义/36
人类学与“中国启蒙”/41
人类学的“中国化”/49
“冷战”与人类学的进一步国家化/58
国家与学科/67
三 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72
民族问题/72
吴文藻的早期论述/77
民族与国家:问题意识/80
“民族”:西方思想谱系/83
文化的民族,政治的国家/87
中国的道路/92
多元与一体/95
两个种类的文化/97
四 反思与继承——重访西南联大时期人类学调查地点/103
从跟踪调查到再研究/106
禄村:土地与仪式/110
喜洲:地域崇拜及其复合结构/116
那目寨:交换与“来世的福”/121
“人文区位学”再思考/125
五 再读摩尔根《古代社会》:兼论其“中国化”/131
美国人摩尔根/133
人类学著述/136
欧洲人与“原始人”/142
文明的阶段化/146
《古代社会》:批判与教条化/153
“中国化”的摩尔根/165
六 居与游:侨乡研究对“乡土中国”人类学的挑战/174
“居”的地方性与中心性/185
“耕读”传统基础上的“侨乡”/191
“双边共同体”中的游离与回归/199
“居”与“游”关系结构中的“文化中国”/206
七 作为世界图式的“天下”/214
问题与理论/217
上古的“天下”/230
集权帝国与“朝圣”/244
民族志的“天下雄心”/261
历史中的文化/274
为知识寻找世界观/285
参考文献/289
索引/312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