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采用系统论的分析思想,选择产业组织分析的视角来研究规制改革,对SCP分析范式加以扩展,提出规制改革的“三维度”论,尝试性地界定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标准,对我国电力、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绩效进行实证检验,找寻影响规制改革绩效的关键原因。通过我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体制中行政性垄断及行政性垄断下利益集团分析,认为规制改革进程缓慢和产业绩效低下的体制性根源在于行政性垄断。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思路:一个扩展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4 主要创新点
1.4 本书的基本内容结构
第2章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及其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的理论分析
2.1.1 政府规制的理由:市场失灵
2.1.2 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2.1.3 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
2.1.4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模型及评述
2.2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2.1 自然垄断强弱与可维持力
2.2.2 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性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规制观念变化
2.2.4 政府规制中的失灵
第3章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三维度与产业绩效
3.1 竞争、产权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1.1 竞争与产业绩效关系
3.1.2 产权与产业绩效关系
3.1.3 竞争与产权不同组合的产业绩效
3.2 竞争、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2.1 规制与产业绩效关系
3.2.2 规制制度与竞争制度的比较
3.2.3 竞争和规制的均衡与产业绩效
3.3 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3.1 有效的规制制度是产权改革的基础
3.3.2 规制制度建立与产权改革的顺序选择
3.4 三维度改革相互作用是提升产业绩效的关键
第4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4.1.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4.1.2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标准
4.2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2.1 电力产业规制体制的演进
4.2.2 电力产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规制体制的特征
4.2.3 电力产业的市场行为
4.2.4 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市场绩效评价
4.3 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3.1 电信业规制体制的演进
4.3.2 电信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规制体制的特征
4.3.3 电信业的市场行为
4.3.4 电信业规制改革的市场绩效评价
第5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体制性障碍
5.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制度特征
5.1.1 公有垄断经营,政企不分甚至政企同盟
5.1.2 规制法律不完善,规制体制不健全
5.1.3 竞争不充分,有效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5.2 行政性垄断是规制缺陷的体制性根源
5.2.1 规制体制内在矛盾根源:行政性垄断
5.2.2 行政性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与危害
5.3 行政性垄断下的利益集团与规制改革
5.3.1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
5.3.2 行政性垄断下的利益集团与规制改革
5.3.3 利益集团、公共选择与规制改革
第6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6.1 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重组政策
6.1.1 产业的业务类型:自然垄断性与竞争性
6.1.2 纵向一体化和竞争性结构的比较
6.1.3 市场结构重组方式
6.2 实施竞争性激励规制政策
6.2.1 竞争性部门的规制政策:反垄断规制
6.2.2 垄断性部门的规制政策:激励性规制
6.2.3 部门与部门间的规制政策:接入规制
6.3 规制机构的设立与规制法律的完善
6.3.1 规制机构的设立
6.3.2 规制法律的完善
6.4 民营化改革的政策思路与途径
6.4.1 民营化改革的政策思路
6.4.2 民营化改革的途径
第7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基本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思路:一个扩展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4 主要创新点
1.4 本书的基本内容结构
第2章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及其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的理论分析
2.1.1 政府规制的理由:市场失灵
2.1.2 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2.1.3 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
2.1.4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模型及评述
2.2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2.1 自然垄断强弱与可维持力
2.2.2 自然垄断边界的动态性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规制观念变化
2.2.4 政府规制中的失灵
第3章 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三维度与产业绩效
3.1 竞争、产权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1.1 竞争与产业绩效关系
3.1.2 产权与产业绩效关系
3.1.3 竞争与产权不同组合的产业绩效
3.2 竞争、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2.1 规制与产业绩效关系
3.2.2 规制制度与竞争制度的比较
3.2.3 竞争和规制的均衡与产业绩效
3.3 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3.3.1 有效的规制制度是产权改革的基础
3.3.2 规制制度建立与产权改革的顺序选择
3.4 三维度改革相互作用是提升产业绩效的关键
第4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4.1.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4.1.2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绩效评价标准
4.2 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2.1 电力产业规制体制的演进
4.2.2 电力产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规制体制的特征
4.2.3 电力产业的市场行为
4.2.4 电力产业规制改革的市场绩效评价
4.3 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及其绩效评价
4.3.1 电信业规制体制的演进
4.3.2 电信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规制体制的特征
4.3.3 电信业的市场行为
4.3.4 电信业规制改革的市场绩效评价
第5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体制性障碍
5.1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制度特征
5.1.1 公有垄断经营,政企不分甚至政企同盟
5.1.2 规制法律不完善,规制体制不健全
5.1.3 竞争不充分,有效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5.2 行政性垄断是规制缺陷的体制性根源
5.2.1 规制体制内在矛盾根源:行政性垄断
5.2.2 行政性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与危害
5.3 行政性垄断下的利益集团与规制改革
5.3.1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
5.3.2 行政性垄断下的利益集团与规制改革
5.3.3 利益集团、公共选择与规制改革
第6章 中国网络型基础产业规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6.1 实现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重组政策
6.1.1 产业的业务类型:自然垄断性与竞争性
6.1.2 纵向一体化和竞争性结构的比较
6.1.3 市场结构重组方式
6.2 实施竞争性激励规制政策
6.2.1 竞争性部门的规制政策:反垄断规制
6.2.2 垄断性部门的规制政策:激励性规制
6.2.3 部门与部门间的规制政策:接入规制
6.3 规制机构的设立与规制法律的完善
6.3.1 规制机构的设立
6.3.2 规制法律的完善
6.4 民营化改革的政策思路与途径
6.4.1 民营化改革的政策思路
6.4.2 民营化改革的途径
第7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基本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竞争、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