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一部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著作。作者站在
当今时代的高度,依据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取得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发展史研究中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
本书导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般规律作了探讨,运用当代诠释
学基本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首先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实践
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与解释。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产生了三种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正
文以1949年为界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了第一种形态,即以实事求是为理
论核心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着重分析了它的形成机制,它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联系。下编强调两种思想的冲突是1949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基本特点,在“文化大革命”中,脱离实际
的“左”的倾向在冲突中日渐占据上风。
本书最后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作了梳
理,强调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兴起及其重大理论意义,并尝试对“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
深刻影响,更多>>
目录
导论
一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复杂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 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具体因素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四个阶段、三种形态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上编 (1919—1949)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二 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
三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点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 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三章 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形成
二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三 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章 阶级斗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焦点问题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二 阶级斗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焦点问题
三 突出阶级斗争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五章 作为中国革命战略、策略的哲学基础及工作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确立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策略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党的建设及共产党员的修养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工作方法论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一 学术领域的激烈斗争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出版与哲学理论探讨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第八章 毛泽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
一 中国革命何以选择了毛泽东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三 毛泽东哲学思想再认识
下编 (1949—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实践的艰难历程
一 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 两种思想的斗争
三 “左”倾思想的泛滥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道路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
二 哲学领域的斗争
三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的两种倾向
四 哲学的政治化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失误
一 斗争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的片面理解
二 上层建筑决定论——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误读
三 唯意志论倾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颠倒
第十二章 后发展国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中国社会发展的落后性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三 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改革开放——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实践任务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哲学变革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的扩大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及其影响
第十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一 关于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二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与深化
三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
四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历史意义
第十五章 开放的中国与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中、西、马”哲学对话
二 “回到马克思”
三 应用哲学的兴起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世纪的新趋势
一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复杂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 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具体因素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四个阶段、三种形态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上编 (1919—1949)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二 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
三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点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 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三章 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形成
二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三 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四章 阶级斗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焦点问题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二 阶级斗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焦点问题
三 突出阶级斗争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五章 作为中国革命战略、策略的哲学基础及工作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革命道路的确立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策略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党的建设及共产党员的修养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工作方法论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一 学术领域的激烈斗争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出版与哲学理论探讨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第八章 毛泽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
一 中国革命何以选择了毛泽东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三 毛泽东哲学思想再认识
下编 (1949—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实践的艰难历程
一 重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 两种思想的斗争
三 “左”倾思想的泛滥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道路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
二 哲学领域的斗争
三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的两种倾向
四 哲学的政治化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失误
一 斗争哲学——对唯物辩证法的片面理解
二 上层建筑决定论——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误读
三 唯意志论倾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颠倒
第十二章 后发展国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中国社会发展的落后性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三 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 改革开放——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实践任务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哲学变革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的扩大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及其影响
第十四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一 关于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二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与深化
三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
四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历史意义
第十五章 开放的中国与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中、西、马”哲学对话
二 “回到马克思”
三 应用哲学的兴起
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世纪的新趋势
一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