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隐蔽性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其面临的难题是空前的,具体表现为:
(1)上古生界含气层段为一套海相一陆相河流沉积。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加之普遍发育岩性圈闭,使得高产富集因素分析和高渗高产带预测极为困难。
(2)在大型致密低渗岩性圈闭的形态、规模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基于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如何确定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各种沉积微相对储集岩相分布的控制作用。
(3)在大型岩性圈闭的分布刻划及其富集高产区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基于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的气层组大比例尺岩相分布刻划,解决近煤砂岩层致密背景下“高效储层”形成的演化机理。
(4)在大型岩性圈闭成藏机制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成藏模式。
(5)大型、叠合岩性圈闭的地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不同勘探阶段的应用。
这本由郝蜀民、陈召佑、李良著的《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围绕上述难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天然气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近十年来在大牛地气田产、学、研多学科联合攻关勘探大型致密砂岩隐蔽气田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大牛地气田勘探历程
第一节 盆地初探
第二节 战略抉择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的诞生
第二章 大牛地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第二节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征
一、沉积体系特征
二、沉积作用
第三节 盆地北部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演化
一、中石炭世本溪期
二、晚石炭世太原期
三、早二叠世山西期
四、早二叠世下石盒子期
第四节 气田(气藏)分布及生储盖层组合
一、气田(气藏)分布
二、生储盖组合
第三章 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一、概况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概述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其成因类型
一、不整合面研究
二、湖泛面(洪泛面)研究
三、特殊岩性及其剖面组合形成的沉积学界面研究
四、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第三节 基准面旋回特征
一、短期旋回的识别及其划分
二、中期旋回层序
三、长期旋回层序
第四节 石炭系-二叠系下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第四章 石炭-二叠系层序单元沉积相分布
第一节 层序沉积相研究相图编制及特征描述
一、层序沉积相图编制的意义
二、编图单元的选择
第二节 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本溪期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太原期层序-沉积相特征
三、岩石相
四、测井相
五、煤地球化学特征
六、煤岩学
七、砂体剖面分布特征
八、太2段沉积模式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岩石相类型
三、沉积相类型
四、沉积模式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下石盒子组盒1段岩相和沉积相类型
三、盒2段和盒3段沉积相
四、沉积模式
第五节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
第五章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岩及其含气性评价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的一般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二、砂岩成岩后生作用及其与孔隙发育的关系
三、砂岩孔隙及储集类型
四、成岩作用对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五、砂岩物性与孔喉结构特征
第二节 砂岩储层分类评价
一、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案
二、有效储层为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粗粒砂岩
三、大牛地气田异常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发育机理
四、储层岩石微相与测井相
第三节 气层特征及其分类评价
一、气层分类评价
二、不同层位气层分类评价
三、中高产气层的电性特征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
一、太原组太2段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
二、山西组山1段
三、山西组山2段
四、下石盒子组盒1段
五、下石盒子组盒2段
六、下石盒子组盒3段
七、关于储层宏观分布评价的认识
第六章 大型岩性圈闭的发育特征及其评价技术
第一节 岩性圈闭的基本模式
一、大型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二、岩性圈闭的类型
第二节 大型叠合岩性圈闭评价技术
一、大型岩性圈闭识别评价技术
二、岩性圈闭边界模式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长期旋回单元)与油气分布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中期旋回单元)地质描述
一、以中期旋回为单元进行圈闭描述的意义与方法
二、储层测井相-岩相特征关系
三、测井相-岩相类型与气层产能的关系
四、沉积相对储层品质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五、以储层厚度和岩相类型为主要内容的圈闭描述
第七章 石炭-二叠系流体压力封存箱与近源成藏组合
第一节 大牛地气田气藏基本特征
一、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主要观点
二、成藏基本条件
三、气藏基本特征
第二节 烃源岩特征
一、分布特征
二、有机质丰度
三、有机质类型
四、有机质成熟度
第三节 盖层
一、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二、盖层分布
第四节 烃类运移特征
一、运移的动力条件
二、运移特征
第五节 成藏关键要素——压力封闭箱
一、含油气沉积盆地内部流体异常压力与成藏研究趋势
二、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储层压力分布特征
三、储层压力与含气性的关系
四、压力封存箱内幕特征
五、压力封存箱分布特征
六、上古生界压力封闭箱内天然气分布特征
第六节 气藏时空配置及成藏组合模式
一、成藏组合
二、依据流体异常压力体系划分成藏组合
三、依据与烃源岩的关系划分成藏组合
第八章 “近源箱型”成藏模式及其成藏动力学机制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模式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动力学机制
一、上古生界天然气(流体)侧向运移的讨论
二、大牛地气田成藏输导体系
三、天然气运移动力的探讨
四、石炭-二叠系压力封存箱内天然气运移与聚集
第三节 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一、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多中心广布式生烃
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天然气成藏富集区
三、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渗”储层带是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
四、近距离运移、多层段聚集是盆地中部斜坡带上古生界的主要成藏方式
五、大面积高效区域盖层、稳定的升降运动形成良好的保存机制
六、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近源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
第九章 实践与创新
一、战略性突破
二、立体勘探和快速评价
三、勘探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盆地初探
第二节 战略抉择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的诞生
第二章 大牛地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第二节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征
一、沉积体系特征
二、沉积作用
第三节 盆地北部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演化
一、中石炭世本溪期
二、晚石炭世太原期
三、早二叠世山西期
四、早二叠世下石盒子期
第四节 气田(气藏)分布及生储盖层组合
一、气田(气藏)分布
二、生储盖组合
第三章 石炭-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一、概况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概述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其成因类型
一、不整合面研究
二、湖泛面(洪泛面)研究
三、特殊岩性及其剖面组合形成的沉积学界面研究
四、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第三节 基准面旋回特征
一、短期旋回的识别及其划分
二、中期旋回层序
三、长期旋回层序
第四节 石炭系-二叠系下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第四章 石炭-二叠系层序单元沉积相分布
第一节 层序沉积相研究相图编制及特征描述
一、层序沉积相图编制的意义
二、编图单元的选择
第二节 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本溪期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太原期层序-沉积相特征
三、岩石相
四、测井相
五、煤地球化学特征
六、煤岩学
七、砂体剖面分布特征
八、太2段沉积模式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山西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岩石相类型
三、沉积相类型
四、沉积模式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一、下石盒子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二、下石盒子组盒1段岩相和沉积相类型
三、盒2段和盒3段沉积相
四、沉积模式
第五节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
第五章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岩及其含气性评价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的一般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二、砂岩成岩后生作用及其与孔隙发育的关系
三、砂岩孔隙及储集类型
四、成岩作用对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五、砂岩物性与孔喉结构特征
第二节 砂岩储层分类评价
一、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案
二、有效储层为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粗粒砂岩
三、大牛地气田异常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发育机理
四、储层岩石微相与测井相
第三节 气层特征及其分类评价
一、气层分类评价
二、不同层位气层分类评价
三、中高产气层的电性特征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
一、太原组太2段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分析
二、山西组山1段
三、山西组山2段
四、下石盒子组盒1段
五、下石盒子组盒2段
六、下石盒子组盒3段
七、关于储层宏观分布评价的认识
第六章 大型岩性圈闭的发育特征及其评价技术
第一节 岩性圈闭的基本模式
一、大型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二、岩性圈闭的类型
第二节 大型叠合岩性圈闭评价技术
一、大型岩性圈闭识别评价技术
二、岩性圈闭边界模式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长期旋回单元)与油气分布
第四节 大牛地气田岩性圈闭(中期旋回单元)地质描述
一、以中期旋回为单元进行圈闭描述的意义与方法
二、储层测井相-岩相特征关系
三、测井相-岩相类型与气层产能的关系
四、沉积相对储层品质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五、以储层厚度和岩相类型为主要内容的圈闭描述
第七章 石炭-二叠系流体压力封存箱与近源成藏组合
第一节 大牛地气田气藏基本特征
一、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主要观点
二、成藏基本条件
三、气藏基本特征
第二节 烃源岩特征
一、分布特征
二、有机质丰度
三、有机质类型
四、有机质成熟度
第三节 盖层
一、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二、盖层分布
第四节 烃类运移特征
一、运移的动力条件
二、运移特征
第五节 成藏关键要素——压力封闭箱
一、含油气沉积盆地内部流体异常压力与成藏研究趋势
二、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储层压力分布特征
三、储层压力与含气性的关系
四、压力封存箱内幕特征
五、压力封存箱分布特征
六、上古生界压力封闭箱内天然气分布特征
第六节 气藏时空配置及成藏组合模式
一、成藏组合
二、依据流体异常压力体系划分成藏组合
三、依据与烃源岩的关系划分成藏组合
第八章 “近源箱型”成藏模式及其成藏动力学机制
第一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模式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近源箱型”成藏动力学机制
一、上古生界天然气(流体)侧向运移的讨论
二、大牛地气田成藏输导体系
三、天然气运移动力的探讨
四、石炭-二叠系压力封存箱内天然气运移与聚集
第三节 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一、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多中心广布式生烃
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天然气成藏富集区
三、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渗”储层带是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
四、近距离运移、多层段聚集是盆地中部斜坡带上古生界的主要成藏方式
五、大面积高效区域盖层、稳定的升降运动形成良好的保存机制
六、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近源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
第九章 实践与创新
一、战略性突破
二、立体勘探和快速评价
三、勘探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