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程

副标题:无

作   者: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04018363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在《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的基础上精简、更新、改写而成,在注重生物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基础性的同时,还注重内容的精练,使学生容易掌握核心内容,更符合目前的教学要求。全书共分3篇,第1篇涵盖了主要生物分子的种类、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功能等内容;第2篇讲述新陈代谢,对代谢中的生能学原理作了概要介绍,侧重介绍新陈代谢的共同代谢途径;第3篇是遗传信息,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如DNA复制、修复及重组,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此外还包括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本书可作为综合性院校、师范院校、医药、农林、工科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第1章 生物分子导论一、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一)生命元素(二)生物分子二、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一)生物分子的大小(二)立体异构与构型(三)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立体专一性(四)构象与三维结构(五)三维结构的分子模型三、生物结构中的非共价力(一)静电相互作用(二)氢键(三)范德华力(四)疏水相互作用熵效应四、水和生命(一)水的结构和性质(二)水是生命的介质五、细胞的分子组织层次六、生物分子的起源与进化(一)化学进化的理论(二)实验室中化学进化的演示(三)原始生物分子第2章 蛋白质的构件——氨基酸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分类二、蛋白质的水解三、a-氨基酸的一般结构四、氨基酸的分类(一)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二)不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三)非蛋白质氨基酸五、氨基酸的酸碱性质(一)氨基酸的解离(二)氨基酸的等电点六、氨基酸的化学反应(一)a-羧基反应(二)a-氨基反应(三)茚三酮反应(四)侧链官能团的特异反应七、氨基酸的旋光性和光谱性质(一)氨基酸的旋光性和立体化学(二)氨基酸的光谱性质八、氨基酸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一)分配层析(二)离子交换层析第3章 蛋白质的通性、纯化和表征一、蛋白质的酸碱性质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一)蛋白质胶体性质(二)蛋白质沉淀三、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四、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一)透析和超过滤(二)凝胶过滤(三)盐溶和盐析(四)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五)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六)离子交换层析(七)亲和层析(八)高效液相层析五、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一)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三)沉降速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一)蛋白质含量测定(二)蛋白质纯度鉴定第4章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一、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二、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层次三、肽(一)肽和肽键的结构(二)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三)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四、蛋白质测序的策略五、蛋白质测序的一些常用方法(一)末端分析(二)二硫键的断裂(三)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四)多肽链的部分裂解(五)肽段氨基酸序列的测定(六)肽段在原多肽链中的次序的确定(氨基酸全序列的重建)(七)二硫键位置的确定六、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定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七、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举例八、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九、肽与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固相肽的合成第5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一、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方法二、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力三、多肽主链折叠的空间限制(一)肽平面与a-碳的二面角(φ和ψ)(二)可允许的妒和砂值:拉氏图四、二级结构:多肽主链的局部规则构象(一)a螺旋(二)卢片或卢折叠(三)口转角五、纤维状蛋白质(一)a-角蛋白(二)磷脂的生物合成六、类二十烷酸的生物合成七、胆固醇的代谢(一)胆固醇代谢的特点(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八、脂蛋白的代谢第26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蛋白质的降解(一)蛋白质降解的特性(二)蛋白质降解的反应机制(三)机体对外源蛋白质的需要及其消化作用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二)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将氨运入肝脏(三)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四)氨的命运三、尿素的形成——尿素循环(一)尿素循环过程(二)尿素循环的调节四、氨基酸碳骨架的分解代谢(一)经丙酮酸形成乙酰-CoA(二)部分碳骨架形成乙酰-CoA或乙酰乙酰-CoA(三)形成a-酮戊二酸(四)形成琥珀酰-CoA(五)形成草酰乙酸的途径(六)分支氨基酸脱氨基和脱羧基的特殊性(七)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八)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九)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十)氨基酸代谢缺陷症第27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一、生物固氮二、氨的同化作用——氨通过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掺人生物分子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一)由a-酮戊二酸形成的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二)由草酰乙酸形成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 酸(细菌、植物)、异亮氨酸(三)由丙酮酸形成的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四)由甘油酸-3-磷酸形成的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五)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赤藓糖-4-磷酸为前体形成的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酸(六)组氨酸的生物合成四、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五、由氨基酸合成的其他特殊生物分子(一)卟啉的生物合成(二)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三)肌酸的生物合成(四)氧化氮的生物合成第28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一)核酸的解聚作用(二)核苷酸的降解(三)嘌呤碱的分解(四)嘧啶碱的分解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一)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二)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三、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一)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二)黄素核苷酸的合成(三)辅酶A的合成第3篇 遗传信息第29章 遗传信息概论一、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分子(一)细胞含有恒定量的DNA(二)DNA是细菌的转化因子(三)病毒是游离的遗传因子(四)基因是DNA的一段序列(五)DNA重组技术为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手段二、RNA使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一)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二)RNA进行信息加工(三)RNA干扰(四)RNA的表型效应(五)RNA对基因的解读三、遗传密码的破译四、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一)密码的基本单位(二)密码的简并性(三)密码的变偶性(四)密码的通用性(五)密码的防错系统五、遗传物质的进化(一)生物进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三)生物的进化:驱动力、多样性和适应性第30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一、DNA的复制(一)DNA的半保留复制(二)DNA的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式(三)DNA聚合反应和有关的酶(四)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五)DNA复制的拓扑性质(六)DNA的复制过程与复制体变化(七)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二、DNA的损伤修复(一)错配修复(二)直接修复(三)切除修复(四)重组修复(五)应急反应(SOS)和易错修复三、DNA的突变(一)突变的类型(二)诱变剂的作用(三)诱变剂和致癌剂的检测第31章 DNA的重组一、同源重组(一)Holliday模型(二)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三)重组有关的酶二、特异位点重组三、转座重组(一)细菌的转座因子(二)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第32章 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一、DNA指导下RNA的合成(一)DNA指导的RNA聚合酶(二)启动子和转录因子(三)终止子和终止因子(四)转录的调节控制(五)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二、RNA的转录后加工(一)原核生物中RNA的加工(二)真核生物中RNA的一般加工(三)RNA的剪接、编辑和再编码(四)RNA生物功能的多样性(五)RNA的降解三、在RNA指导下RNA和DNA的合成(一)RNA的复制(二)RNA的逆转录(三)逆转座子的种类和作用机制第33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RNA和有关装置(一)核糖体(二)转移RNA和氨酰-tRNA合成酶(三)信使RNA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步骤(一)氨酰-tRNA的合成(二)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三)多肽链合成的延伸(四)多肽链合成的终止(五)多肽链的折叠与加工三、蛋白质合成的忠实性(一)蛋白质合成的忠实性需要消耗能量(二)合成酶的校对功能提高了忠实性(三)核糖体对忠实性的影响四、蛋白质的运输和定位(一)蛋白质的信号肽与跨膜运输(二)糖基化在蛋白质定位中的重要作用(三)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定位(四)核的运输和定位五、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物第34章 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一、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一)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单向性(三)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四)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五)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合成二、酶活性的调节(一)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二)产能反应与需能反应的调节(三)酶活性的特异激活剂和抑制剂(四)蛋白酶解对酶活性的影响(五)酶的共价修饰与连续激活三、细胞对代谢途径的分隔与控制(一)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二)细胞膜结构对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四、细胞信号传递系统(一)激素和递质受体的信号转导系统(二)细胞增殖的调节(三)门控离子通道和神经信号的传导五、基因表达的调节(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第35章 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一、DNA克隆的基本原理(一)DNA限制酶与片段连接(二)分子克隆的载体与宿主(三)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二、基因的分离、合成和测序(一)基因文库的构建(二)cDNA文库的构建(三)克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四)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基因(五)DNA的化学合成(六)基因定位诱变(七)DNA序列的测定三、克隆基因的表达(一)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二)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和鉴定(三)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四、蛋白质工程(一)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和改造(二)蛋白质的实验进化(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五、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展望(一)基因工程开辟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二)基因工程促进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三)基因工程研究的展望(二)丝心蛋白(三)胶原蛋白六、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一)超二级结构(二)结构域七、球状蛋白质与三级结构(一)球状蛋白质及其亚基的分类(二)球状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特征八、亚基缔合与四级结构(一)有关四级结构的一些概念(二)四级缔合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性九、蛋白质的变性与折叠(一)蛋白质变性与功能丢失-(二)氨基酸序列规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三)多肽链是分步快速折叠的第6章 蛋白质的功能与进化一、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二、血红蛋白的结构(一)血红素(二)珠蛋白的三级结构(三)与O2结合的机制(四)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三、血红蛋白的功能:转运氧(一)肌红蛋白是氧的贮库(二)血红蛋白氧合的协同性和别构效应(三)血红蛋白的两种构象状态:R态和T态(四)血红蛋白协同性氧结合的定量分析(五)BPG调节Hb对O2的亲和力(六)H+和CO2调节Hb对O2的亲和力:Bohr效应四、血红蛋白分子病(一)镰状细胞贫血病(二)a-和β-地中海贫血五、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系统(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别(三)基于抗体一抗原相互作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六、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学功能(一)同源蛋白质的物种差异与生物进化(二)同源蛋白质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第7章 糖类和糖生物学一、引言(一)糖类的生物学作用(二)糖类的化学本质(三)糖类的命名和分类二、单糖的结构和性质(一)单糖的链状结构(二)单糖的环状结构(三)单糖的构象(四)单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三、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一)单糖(二)糖醇(三)糖酸(四)脱氧糖(五)氨基糖四、寡糖(一)寡糖的结构(二)常见的二糖(三)其他简单寡糖(四)环糊精五、多糖(一)贮存同多糖(二)结构同多糖(三)结构杂多糖六、糖缀合物(一)糖蛋白(二)寡糖链的生物学功能(三)蛋白聚糖(四)脂多糖七、寡糖结构的分析(一)寡糖结构分析的策略(二)用于寡糖结构分析的一些方法第8章 脂质与生物膜一、三酰甘油和蜡(一)脂肪酸(二)酰基甘油(三)蜡二、磷脂和鞘脂(一)甘油磷脂的结构(二)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三)几种常见的甘油磷脂(四)醚甘油磷脂(五)鞘脂三、萜和类固醇(一)萜(二)类固醇(三)胆固醇和其他固醇(四)固醇衍生物四、血浆脂蛋白(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五、膜的分子组成和超分子结构(一)生物膜的分子组成(二)脂双层的自装配(三)膜组分的不对称分布(四)生物膜的流动性(五)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六、脂质的提取与分析(一)脂质的有机溶剂提取(二)脂质的吸附层析分离(三)混合脂肪酸的气液色谱分析(四)脂质结构的测定第9章 酶引论一、酶研究的简史二、酶是生物催化剂(一)反应速率理论与活化能(二)酶通过降低活化自由能提高反应速率(三)酶还是偶联反应的介体(四)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三、酶的化学本质(一)酶的化学组成(二)酶的四级缔合四、酶的命名和分类(一)酶的命名(二)酶的分类和编号五、酶的专一性(一)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二)关于酶专一性的假说六、酶活力的测定(一)酶活力、活力单位和比活力(二)反应速率、初速率和酶活力测定七、非蛋白质生物催化剂——核酶(一)核酶的发现(二)L19 RNA是核酶(三)RNase P的RNA组分是核酶(四)锤头核酶八、酶分子工程(一)固定化酶(二)化学修饰酶(三)抗体酶——人工模拟酶(四)酶的蛋白质工程第10章 酶动力学一、有关的化学动力学概念(一)基元反应和化学计量方程(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一(三)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四)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的特征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一)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公式—米-曼氏方程(二)米一曼氏方程所确定的图形是一直角双曲线(三)米一曼氏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四)米一曼氏方程的线性化作图求Km和Vmax值三、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四、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一)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三)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五、酶的抑制作用(一)抑制作用的概念(二)抑制作用的类型(三)可逆抑制的动力学(四)酶抑制剂应用举例第11章 酶作用机制和酶活性调节一、酶的活性部位及其确定方法二、酶促反应机制(一)基元催化的分子机制(二)酶具有高催化能力的原因三、酶促反应机制的举例(一)丝氨酸蛋白酶(二)烯醇化酶四、酶活性的别构调节(一)酶的别构效应和别构酶(二)别构酶的动力学特点(三)协同性配体结合的模型(四)别构酶的举例五、酶活性的共价调节(一)酶的可逆共价修饰(二)酶原激活——不可逆共价调节六、同工酶第12章 维生素与辅酶一、引言(一)维生素的概念(二)维生素的发现(三)维生素-辅酶的关系二、水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B1(硫胺素)和辅酶硫胺素焦磷 酸(TPP)(二)维生素B2(核黄素)和黄素辅酶(FMN 和FAD)(三)维生素PP(烟酸和烟酰胺)和烟酰胺辅酶(NAD和NADP)(四)泛酸和辅酶A(五)维生素B6和辅酶磷酸吡哆醛(六)生物素和辅酶生物胞素(七)叶酸和辅酶F(四氢叶酸)(八)维生素B12(氰钴氨素)和辅酶5'-脱氧腺苷钴胺素(九)硫辛酸(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三、脂溶性维生素(一)维生素A(视黄醇)(二)维生素D(钙化醇)(三)维生素E(生育酚)(四)维生素K(萘醌)第13章 核酸通论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一)核酸的发现(二)核酸的早期研究(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四)生物技术的兴起(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开辟了生命科学新纪元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一)脱氧核糖核酸(DNA)(二)核糖核酸(RNA)三、核酸的生物功能(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二)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三)RNA功能的多样性第14章 核酸的结构一、核苷酸(一)碱基(二)核苷(三)核苷酸二、核酸的共价结构(一)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二)DNA的一级结构(三)RNA的一级结构三、DNA的高级结构(一)DNA的双螺旋结构(二)DNA的三股螺旋和四股螺旋(三)DNA的超螺旋(四)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四、RNA的高级结构(一)tRNA的高级结构(二)rRNA的高级结构(三)其他RNA的高级结构第2篇 新陈代谢第15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一、核酸的水解(一)酸水解(二)碱水解(三)酶水解二、核酸的酸碱性质三、核酸的紫外吸收四、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一)变性(二)复性(三)核酸分子杂交五、核酸的分离和纯化(一)核酸的超速离心(二)核酸的凝胶电泳(三)核酸的柱层析(四)DNA的提取和纯化(五)RNA的提取和纯化六、核酸序列的测定(一)DNA的酶法测序(二)DNA的化学法测序(三)RNA的测序(四)DNA序列分析的自动化七、核酸的化学合成八、DNA微阵技术(一)DNA芯片的类型(二)DNA芯片的制作(三)核酸杂交的检测(四)DNA芯片的应用第16章 激素一、引言(一)激素的定义(二)激素的分类(三)人和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四)激素和其他化学信号的区别(五)激素分泌的等级控制和反馈调节二、激素作用的机制(一)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制(二)肽激素和肾上腺儿茶酚胺激素的作用机制三、人和脊椎动物激素举例(一)胺(氨基酸衍生物)激素(二)肽和蛋白质激素(三)类固醇(甾类)激素(四)类二十烷酸或类前列腺酸(脂肪酸衍生物)四、昆虫激素(一)脑激素(二)保幼激素(三)蜕皮激素(四)性信息素五、植物激素(一)生长素(二)细胞分裂素(三)赤霉素(四)脱落酸(五)乙烯第17章 新陈代谢总论一、新陈代谢概述二、新陈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一)基团转移反应(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三)消除、异构化及重排反应(四)碳一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三、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第18章 生物能学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一)体系的概念、性质和状态(二)能的两种形式——热与功(三)内能和焓的概念(四)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和熵的概念(五)自由能的概念二、自由能变化、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一)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二)能量学用于生物化学反应中一些规定的概括(三)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可加性(四)△G'θ,△G'和平衡常数计算的举例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     (二)ATP以基团转移形式提供能量四、其他高能化合物第19章 六碳糖的分解和糖酵解作用一、糖酵解作用二、糖酵解第一阶段的5步反应(一)葡萄糖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二)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三)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三、糖酵解第二阶段的5步反应(一)甘油醛-3-磷酸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二)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基团形成ATP(三)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一磷酸甘油酸(四)2-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五)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四、由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丙酮酸的能量估算五、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的去路(一)生成乳酸(二)生成乙醇六、糖酵解作用的调节(一)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酶(二)果糖-2,6-二磷酸对糖酵解的调节作用(三)已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酸对糖酵解的调节作用七、其他六碳糖的分解途径(一)六碳糖进入细胞(二)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      第20章 柠檬酸循环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形成乙酰-CoA(乙酰-SCoA)(一)丙酮酸脱羧反应(二)乙酰基转移到CoA—SH分子上形成乙酰-CoA的反应(三)还原型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氧化,形成氧化型的硫辛酰转乙酰基酶(四)还原型E3的再氧化二、柠檬酸循环的全貌三、柠檬酸循环的各个反应步骤(一)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二)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三)异柠檬酸氧化形成a-酮戊二酸(四)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五)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并使GDP磷酸化形成高能GTP(哺乳类)或使ADP成为ATP(植物或细菌)(六)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七)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八)苹果酸氧化形成草酰乙酸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五、柠檬酸循环的调节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七、乙醛酸途径第21章 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作用一、氧化磷酸化作用(一)和电子传递相关的氧化还原电势(二)用标准还原势计算自由能变化(三)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制(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六)质子动力为主动转运提供能量(七)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中的P/O比(八)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九)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调节二、光合磷酸化作用(photophosphorylation)(一)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二)叶绿体的结构(三)叶绿体中捕获光的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四)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五)光合磷酸化作用(六)CO2的固定(暗反应)(七)由Rubisco酶的加氧活性引起的光(合)呼吸第22章 戊糖磷酸途径一、戊糖磷酸途径的发现二、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反应三、戊糖磷酸途径反应速率的调控四、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第23章 葡糖异生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一、葡糖异生作用(一)葡糖异生作用的途径(二)葡糖异生途径总览(三)由丙酮酸形成葡萄糖的能量消耗及意义(四)葡糖异生作用的调节(五)乳酸的再利用和可立氏循环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三、葡萄糖出入动物细胞的特殊运载机构四、糖蛋白的生物合成五、糖蛋白糖链的分解代谢第24章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一、糖原的分解代谢二、糖原的生物合成三、糖原代谢的调控(一)糖原磷酸化酶的别构调节因素(二)糖原合酶的调节因素(三)激素对糖原代谢的调节四、糖原累积症第25章 脂质的代谢一、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一)三酰甘油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一)乙酰-CoA从线粒体到细胞溶胶的转运(二)脂肪酸的合成步骤三、脂肪酸代谢的调节四、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五、磷脂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一)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生物化学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