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适应阵列处理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雷达、通信、声
呐等众多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深入、系统地论述了自适应阵
列处理的理论、算法及算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书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研
究成果以及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由8章组成,主要内容有自适
应阵列处理的研究进展、基本概念与原理、自适应阵列处理、部分自适应
阵列处理、空域多级维纳滤波器、特殊干扰抑制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自适应阵列方向图控制、误差影响及校正等。
本书是关于自适应阵列处理理论与技术的一部专著,可供从事雷达、
通信、导航、声呐与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作
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研究生
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研究进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1 引言
2.2 自适应滤波
2.3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数学模型
2.3.1 空间自适应阵列
2.3.2 相干阵与非相干阵、窄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3.3 阵列信号模型
2.3.4 阵列方向图
2.4 确知波束形成
2.4.1 均匀加权ULA阵
2.4.2 空时等效性
2.4.3 阵列孔径、分辨率与阵元间隔选择
2.5 空间匹配滤波器
2.5.1 阵列增益
2.5.2 波束宽度
2.5.3 相位扫描的带宽限制
2.5.4 低副瓣加权处理
2.6 统计最优波束形成
2.6.1 最优波束形成的寻优准则
2.6.2 最优波束形成器的方向图
2.6.3 最优波束形成的低副瓣加权处理
2.6.4 导向矢量失配对最优波束形成器性能的影响
2.6.5 理解统计最优波束形成器的最佳示例——广义旁瓣相消器(GSC)
2.7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2.7.1 块自适应处理算法
2.7.2 连续自适应处理算法
附录
参考文献
第3章 自适应阵列处理
3.1 引言
3.2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
3.2.1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的原理
3.2.2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中的期望信号相消现象
3.3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与广义旁瓣相消器
3.3.1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器
3.3.2 广义旁瓣相消器(GSC)
3.3.3 MVDR波束形成器与GSC的等效性
3.4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与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
3.4.1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波束形成器
3.4.2 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LC-GSC)
3.4.3 LCMV波束形成器与LC-GSC的等效性
3.5 多级维纳滤波器
3.5.1 维纳滤波器的一种等效结构——变换域维纳滤波器(TDWF)
3.5.2 维纳滤波器的多级分解与综合——多级维纳滤波器(MWF)
3.5.3 多级维纳滤波器分析
3.6 约束多级维纳滤波器(CMWF)
3.6.1 线性约束多级维纳滤波器(LC-MWF)
3.6.2 无失真响应多级维纳滤波器(DR-MWF)
3.7 自适应阵列处理典型算法的内在关系
3.8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4章 部分自适应阵列处理
4.1 引言
4.2 降维自适应阵列处理
4.2.1 子阵空间部分自适应阵
4.2.2 波束空间部分自适应阵
4.2.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4.3 降秩自适应阵列处理
4.3.1 特征干扰相消器
4.3.2 主分量求逆法和正交投影类算法
4.3.3 基于MVB框架的降秩变换自适应滤波算法(RR-MVB)
4.3.4 基于GSC框架的降秩变换自适应滤波算法(RR-GSC)
4.3.5 基于Krylov子空间的降秩自适应滤波
4.3.6 正交化算法(HTP)
4.3.7 直接形式的降秩共轭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4.3.8 基于特征空间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ESB)
4.3.9 降秩自适应滤波算法小结
4.4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算法体系与统一框架
4.4.1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算法体系
4.4.2 基于GSC的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统一框架
4.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5章 空域多级维纳滤波器
5.1 引言
5.2 多级维纳滤波器特性分析
5.3 GRS多级维纳滤波器和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3.1 GRS多级维纳滤波器
5.3.2 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4 改进的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4.1 改进的多级维纳滤波器CSA算法实现
5.4.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5.4.3 小结
5.5 迭代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5.1 多级维纳滤波器的后向迭代算法
5.5.2 多级维纳滤波器的迭代相关相减算法实现
5.5.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5.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特殊干扰抑制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6.1 引言
6.2 相干干扰抑制技术
6.2.1 相干干扰环境下的期望信号相消现象
6.2.2 非空间平滑类算法
6.2.3 虚拟波束形成自适应加权空间平滑算法
6.2.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3 针对干扰位置快变化的运动干扰抑制技术
6.3.1 Mailloux方法
6.3.2 Zatman方法
6.3.3 基于干扰位置变化统计模型的零陷加宽方法
6.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4 基于数据阻塞矩阵预处理的主瓣干扰抑制技术
6.4.1 方法原理
6.4.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7章 自适应阵列方向图控制
7.1 引言
7.2 基于自适应阵理论的静态方向图数值综合方法(NPS)
7.2.1 基本原理
7.2.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3 约束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
7.3.1 主瓣约束副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L法)
7.3.2 副瓣约束主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2法)
7.3.3 线性约束副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3法)
7.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4 线性约束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1 LCMV波束形成器中的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2 广义旁瓣相消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3 基于GSC框架的线性约束降秩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4 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5 线性约束正交投影算法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6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5 二次波束约束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1 LCMV波束形成器的QBC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2 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的QBC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6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8章 误差对自适应阵列性能的影响及其校正
8.1 引言
8.2 阵元通道幅相误差的影响分析
8.2.1 误差模型及方法描述
8.2.2 理论分析
8.2.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8.3 阵元互耦的影响及补偿分析
8.3.1 互耦情况下的阵列信号模型
8.3.2 互耦补偿
8.3.3 互耦补偿后自适应阵列性能的分析
8.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8.4 频带不一致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8.4.1 频带不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8.4.2 传统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
8.4.3 基于带宽分割的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
8.4.4 自适应通道均衡原理、实现及效果评价
8.4.5 各种因素对自适应均衡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8.4.6 两种改进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
8.4.7 高次畸变下基于带宽分割的均衡法
8.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oO*x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研究进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1 引言
2.2 自适应滤波
2.3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数学模型
2.3.1 空间自适应阵列
2.3.2 相干阵与非相干阵、窄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3.3 阵列信号模型
2.3.4 阵列方向图
2.4 确知波束形成
2.4.1 均匀加权ULA阵
2.4.2 空时等效性
2.4.3 阵列孔径、分辨率与阵元间隔选择
2.5 空间匹配滤波器
2.5.1 阵列增益
2.5.2 波束宽度
2.5.3 相位扫描的带宽限制
2.5.4 低副瓣加权处理
2.6 统计最优波束形成
2.6.1 最优波束形成的寻优准则
2.6.2 最优波束形成器的方向图
2.6.3 最优波束形成的低副瓣加权处理
2.6.4 导向矢量失配对最优波束形成器性能的影响
2.6.5 理解统计最优波束形成器的最佳示例——广义旁瓣相消器(GSC)
2.7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2.7.1 块自适应处理算法
2.7.2 连续自适应处理算法
附录
参考文献
第3章 自适应阵列处理
3.1 引言
3.2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
3.2.1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的原理
3.2.2 自适应旁瓣相消器中的期望信号相消现象
3.3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与广义旁瓣相消器
3.3.1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器
3.3.2 广义旁瓣相消器(GSC)
3.3.3 MVDR波束形成器与GSC的等效性
3.4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与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
3.4.1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波束形成器
3.4.2 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LC-GSC)
3.4.3 LCMV波束形成器与LC-GSC的等效性
3.5 多级维纳滤波器
3.5.1 维纳滤波器的一种等效结构——变换域维纳滤波器(TDWF)
3.5.2 维纳滤波器的多级分解与综合——多级维纳滤波器(MWF)
3.5.3 多级维纳滤波器分析
3.6 约束多级维纳滤波器(CMWF)
3.6.1 线性约束多级维纳滤波器(LC-MWF)
3.6.2 无失真响应多级维纳滤波器(DR-MWF)
3.7 自适应阵列处理典型算法的内在关系
3.8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4章 部分自适应阵列处理
4.1 引言
4.2 降维自适应阵列处理
4.2.1 子阵空间部分自适应阵
4.2.2 波束空间部分自适应阵
4.2.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4.3 降秩自适应阵列处理
4.3.1 特征干扰相消器
4.3.2 主分量求逆法和正交投影类算法
4.3.3 基于MVB框架的降秩变换自适应滤波算法(RR-MVB)
4.3.4 基于GSC框架的降秩变换自适应滤波算法(RR-GSC)
4.3.5 基于Krylov子空间的降秩自适应滤波
4.3.6 正交化算法(HTP)
4.3.7 直接形式的降秩共轭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4.3.8 基于特征空间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ESB)
4.3.9 降秩自适应滤波算法小结
4.4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算法体系与统一框架
4.4.1 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算法体系
4.4.2 基于GSC的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统一框架
4.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5章 空域多级维纳滤波器
5.1 引言
5.2 多级维纳滤波器特性分析
5.3 GRS多级维纳滤波器和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3.1 GRS多级维纳滤波器
5.3.2 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4 改进的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4.1 改进的多级维纳滤波器CSA算法实现
5.4.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5.4.3 小结
5.5 迭代相关相减算法多级维纳滤波器
5.5.1 多级维纳滤波器的后向迭代算法
5.5.2 多级维纳滤波器的迭代相关相减算法实现
5.5.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5.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特殊干扰抑制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6.1 引言
6.2 相干干扰抑制技术
6.2.1 相干干扰环境下的期望信号相消现象
6.2.2 非空间平滑类算法
6.2.3 虚拟波束形成自适应加权空间平滑算法
6.2.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3 针对干扰位置快变化的运动干扰抑制技术
6.3.1 Mailloux方法
6.3.2 Zatman方法
6.3.3 基于干扰位置变化统计模型的零陷加宽方法
6.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4 基于数据阻塞矩阵预处理的主瓣干扰抑制技术
6.4.1 方法原理
6.4.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6.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7章 自适应阵列方向图控制
7.1 引言
7.2 基于自适应阵理论的静态方向图数值综合方法(NPS)
7.2.1 基本原理
7.2.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3 约束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
7.3.1 主瓣约束副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L法)
7.3.2 副瓣约束主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2法)
7.3.3 线性约束副瓣最优化静态方向图综合(COP3法)
7.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4 线性约束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1 LCMV波束形成器中的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2 广义旁瓣相消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3 基于GSC框架的线性约束降秩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4 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器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5 线性约束正交投影算法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4.6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5 二次波束约束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1 LCMV波束形成器的QBC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2 线性约束广义旁瓣相消器的QBC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7.5.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7.6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第8章 误差对自适应阵列性能的影响及其校正
8.1 引言
8.2 阵元通道幅相误差的影响分析
8.2.1 误差模型及方法描述
8.2.2 理论分析
8.2.3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8.3 阵元互耦的影响及补偿分析
8.3.1 互耦情况下的阵列信号模型
8.3.2 互耦补偿
8.3.3 互耦补偿后自适应阵列性能的分析
8.3.4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8.4 频带不一致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8.4.1 频带不一致性的影响分析
8.4.2 传统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
8.4.3 基于带宽分割的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
8.4.4 自适应通道均衡原理、实现及效果评价
8.4.5 各种因素对自适应均衡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8.4.6 两种改进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
8.4.7 高次畸变下基于带宽分割的均衡法
8.5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oO*x
自适应阵列处理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