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

副标题:无

作   者:朱栋霖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439393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上下)》的主要内容是:朱栋霖教授主编的《中外文学比较史》(简称《比较史》)这样纵贯20世纪100年,专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的巨著,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朱栋霖教授和他的团队勤奋耕耘近20载,全书分两部,第一部现代部分(1898—1949),出版于1993年,第二部当代部分(1949—2000)出版于2009年,共计234万字。《比较史》第二部与第一部写作时间相隔十余年,前者比后者显然有很大提高。第一部以断代为纲,沿用一般现代文学史的架构,虽然着重在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比较,但仍然难以超越现代文学史现成的框架;第二部有了根本的改变,主要以有重大影响的国外思潮为纲,先介绍其来龙去脉,再谈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最后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回响,包括接受、误读、改造和变形等。例如讨论西方现代主义,先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知识层面、政治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等各方面在中国的传播,然后,进一步讨论其哲学理念,如荒诞意识、宿命意识和生命意识等的东方阐释,进而研究其在中国文学观念中引起的嬗变,最后在大量创作实例的脉络中分析西方现代主义给中国小说带来的变化,如变形与写意,象征和寓言,梦幻和虚构等。全书布局又不是全为思潮铺排所局限,而是挥洒自如:有时按时代排序,如五六十年代以苏俄文艺理论为主,80年代以现代主义为主,9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为主;有时又以有广泛影响的外国作家引领全编,如福克纳、萨特、卡夫卡、昆德拉等都独立成编,详细分析了他们对中国作品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类,也都有所兼顾。这样灵活的结构使重点突出,减少形式铺排,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最重要的是该书从跨文化研究的高度来审视不同文化间文学的“互识”、互证”和“互补”。所谓“互识”就是“把差异转变成对比”,如约翰?科布所说:“当这些元素以对比的方式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的差异就使双方比各自单独的贡献来得更加有效。”人们也就“学会带着多样性在相互欣赏中生活”。如上所述,《比较史》相当深入地展开了西方思潮与中国文学在激荡中的对比,大大促进了这种“互识”。

目录

《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上卷》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二编 俄苏文学与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
第三编 西方现代主义与80年代中国小说
第四编 精神分析学与80年代中国小说
第五编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80年代以后小说
第六编 意识流艺术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第七编 福克纳与80年代中国小说
第八编 萨特存在主义与新时期文学
第九编 卡夫卡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第十编 昆德拉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第十一编 后现代主义与90年代中国小说
第十二编 魔幻现实主义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第十三编 黑色幽默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下卷
第十四编 日本文学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第十五编女性主义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第十六编叙述学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叙述
第十七编西方现代主义与80年代中国新诗潮
第十八编荒诞派与80年代中国戏剧
第十九编表现主义与80年代中国戏剧
第二十编布莱希特与80年代中国戏剧
第二十一编梅耶荷德与90年代中国戏剧
第二十二编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基督教文学
第二十三编儒家文化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
《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下卷》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