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演绎与应用研究》在梳理当代西方构式语法理论学术渊源的基础上,借鉴以Goldberg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关于构式承继问题研究的观点,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构式的承继问题,并尝试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承继性理据的本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意义及题解1.2 构式语法理论的思想起源1.2.1 转换生成语法概述1.2.2 对转换生成语法的批判1.3 国内外研究概述1.3.1 国外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1.3.2 国内构式理据的研究1.3.3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突破的方面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1.4.1 功能主义语言观的价值取向1.4.2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1.4.3 形式与功能相匹配的研究理念1.4.4 个性与共性相蕴含的考察视野1.5 语料来源说明第二章 构式语法理论的学术渊源2.1 引言2.2 Fillmore及其理论影响2.2.1 框架语义学2.2.2 构式语法思想2.3 Lakoff及其理论影响2.3.1 认知语义学2.3.2 构式语法思想2.4 Langacker及其理论影响2.4.1 认知语法2.4.2 构式语法思想2.5 Croft及其理论影响2.5.1 激进构式语法2.5.2 构式语法思想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论元结构构式语法的承继研究3.1 引言3.2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3.2.1 构式对动词的支配关系3.2.2 构式和构式的组织原则3.2.3 构式研究的基本程序3.3 构式的部分能产性机制3.3.1 能产性的概念解读3.3.2 能产性的机制研究3.3.3 能产性的梯度考察3.4 构式的承继链接理据3.4.1 承继概念3.4.2 理据定义3.4.3 链接关联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认知构式语法的承继研究4.1 引言4.2 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要点4.2.1 形式和功能的匹配体4.2.2 语言习得的载体4.2.3 语言概括性的体现4.3 认知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4.3.1 统计优选4.3.2 表层概括假设4.3.3 功能承继网络4.4 理据的象似性和层级性4.4.1 理据的象似性4.4.2 理据的层级性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句法同构与多义解读5.1 弓I言5.2 NP分裂前移话题化与数量同构5.2.1 “NP(受)+VP(t)+QM”的句法同构性5.2.2 句式同构的理据解析5.3 递进性差比义构式与时间序列5.3.1 “一M比一M+VP”的递进性差比义5.3.2 量级序列的属性演变5.4 非典型“连”字句与语块变异5.4.1 典型“连”字句的构式特征5.4.2 非典型“连”字句的演绎5.5 本章小结第六章 原型构式与隐喻扩展6.1 引言6.2 连动构式的认知层级解释6.2.1 原型连动构式的认知框架6.2.2 子类连动构式的隐喻引申6.3 “把”字句的位移图式描写6.3.1 典型“把”字句的空间位移隐喻6.3.2 非典型“把”字句的变体图式解析6.4 NV构式的事件称谓性理据6.4.1 事件称谓性NV构式的结构特征6.4.2 实体称谓性构式的隐喻类推效应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词类准入与构式赋义7.1 引言7.2 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扩展7.2.1 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动词扩展7.2.2 引中类双及物构式的动词扩展7.3 “V不到哪里去”的形容词替换7.3.1 “V不到哪里去”的构式成因7.3.2 “A不到哪里去”的词类替换7.4 “程度副词+形容词”的名词准入7.4.1 “很+N”的名词准入条件7.4.2 “很+N”的构式赋义机制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语块整合与构式义提炼8.1 引言8.2 “把”字句的主观处置义辨析8.2.1 “把”字句的主观处置义表征8.2.2 “主观性”的认知动因与类型8.3 NP+VR构式的自致使义解读8.3.1 自致使义NP+VR构式的原型语义8.3.2 自致使义NP+VR构式的语块整合8.4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探源8.4.1 “有+N”构式的语义倾向8.4.2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8.5 本章小结第九章 语用心理和语境适切度9.1 弓l言9.2 数量宾语后置的主观认知9.2.1 NP(受)+VP(t)+QM构式的主观量评价9.2.2 NP(受)+VP(c)+QM构式的移情效应9.3 带“得”状态补语的语境识解9.3.1 带“得”状态补语的程度凸显9.3.2 带“得”状态补语的语用预设9.4 “看你A的”构式的情绪诱因9.4.1 “看你A的”构式的情绪倾向9.4.2 “看你A的”构式的语用心理9.5 本章小结第十章 参数变量与构式变异10.1 引言10.2 “V起来”的句法分布与语义虚化10.2.1 “V起来”的句法分布10.2.2 “V起来”的语义虚化10.3 同形异构体V+N的整合与结构识别10.3.1 V+N的韵律整合框架10.3.2 V+N的元素准入条件10.4 遍指性非差比义与量级序列缺失10.4.1 递进性差比义构式的量级序列10.4.2 非递进性遍指义变式的参数缺失10.5 本章小结第十一章 结语和思考11.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其不足之处11.1.1 本文的主要结论11.1.2 本文的不足之处11.2 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11.2.1 语用驱动的理据探索11.2.2 语义结构的理据探索11.2.3 句法形式的理据探索参考文献后记
认知构式语法的理论演绎与应用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