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促使红斑狼疮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大量易感位点和强关联基因的发现、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阐明、免疫紊乱现象的深入探究等。这些研究加深了对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认识,促进了许多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也推动了新型治疗手段(如生物靶向治疗等)的研发和应用。
本书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红斑狼疮病因及发病机制、红斑狼疮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红斑狼疮的诊断、红斑狼疮的治疗、红斑狼疮的预后与管理。其中有关红斑狼疮的历史回顾、流行病学、分型等内容以概述的形式在开篇总体论述。另外,红斑狼疮的动物模型、研究实例解析等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在结尾另设章节论述。
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红斑狼疮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环境因素 第二节性激素 第三节 遗传机制 第四节 表观遗传机制 第五节 免疫学机制第三章 红斑狼疮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狼疮特异性皮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四节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五节 血液系统受累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六节 眼损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四章 红斑狼疮临床表现 第一节 皮肤型红斑狼疮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三节 药物性狼疮 第四节 新生儿红斑狼疮 第五节 重叠综合征 第六节 不完全型红斑狼疮第五章 红斑狼疮诊断 第一节 血清学诊断 第二节 组织病理学诊断 第三节 免疫病理学诊断 第四节 临床诊断 第五节 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估及损伤指数第六章 红斑狼疮的治疗 第一节 治疗原则 第二节 基础治疗 第三节 药物治疗 第四节 生物制剂 第五节 干细胞移植治疗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第七节 特殊类型红斑狼疮的处理第七章 红斑狼疮的预后与管理第八章 红斑狼疮表现遗传调控研究实例解析附录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显示全部信息
Lupus:from bench to bedsid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