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但想了解又必须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本书作者认为,禅是处理人生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就不能是人间的,也就必可以用科学常识的语言讲明白。这就需要站在充满神秘气氛的视野外来看,来谈。本于这种看法,作者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谈佛教,谈禅宗,谈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全书知识面广,理精辟而言浅易,读后可以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禅是怎么回事,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或设想的那样神秘。5
目录
第一章 弁言
1.1.1 缘起(一)
1.1.2 缘起(二)
1.2 禅内禅外
1.2.1 在外有自由
1.2.2 著史只能在外
1.2.3 易解的路
1.3 史料问题
1.4 也是揣籥
第二章 观照人生
2.1 宇宙和人生
2.2 人生问题
2.2.1 目的难证
2.2.2 义务和善念
2.2.3 快乐与众乐主义
2.2.4 欲的满足
2.2.5 粗略认识
2.3 人生之道
2.3.1 勤勉的路
2.3.2 倦怠的路
2.3.3 以逆为顺
2.3.4 道的同异
第三章 佛法通义
3.1 章题释义
3.2.1 内容过多
3.2.2 内容过专
3.2.3 内容过繁
3.3 教外说
3.4 佛法要点
3.4.1 生死事大
3.4.2 人生是苦
3.4.3 四圣谛
3.4.4 无常
3.4.5 五蕴皆空
3.4.6 万法唯识
3.4.7 十二因缘
3.4.8 戒定慧
3.4.12 门外管窥
第四章 中土佛教
4.1 源流说略
4.2 前期佛教
4.2.1 汉
4.2.2 三国两晋
4.3 中期佛教
4.3.1 南北朝(一)
4.3.2 南北朝(二)
4.3.2 隋
4.3.4 唐
4.4 后期佛教
4.4.1 五代十国
4.4.2 宋(附说辽金)
4.4.3 元
4.4.4 明
4.4.5 清
4.5 宗派
4.5.1 三论宗
4.5.2 法相宗
4.5.3 律宗
4.5.4 净土宗
4.5.5 密宗
4.5.6 天台宗
4.5.7 华严宗
4.6 影响
4.6.1 生活方面
4.6.2 学术方面
4.6.3 文学艺术方面
4.7 旁观语
第五章 禅宗史略
5.1.1 禅的泛义
5.1.2 早期禅法
5.1.3 北地禅法
5.2 立宗因缘
5.3 渊源传说
5.3.1 灵山一会
5.3.2 西天二十八祖
5.4 中土统系
5.4.1 初祖菩提达磨
5.4.2 楞伽宗
5.4.3 二祖慧可
5.4.4 三祖僧璨
5.4.5 四祖道信
5.4.6 五祖弘忍
5.4.7 旁出法嗣
5.5 南宗顿教
5.5.1 六祖慧能
5.5.2 六祖坛经
5.5.3 高足举要
5.5.4 下传弟子举要
5.6 立宗分派
5.6.1 沩仰宗
5.6.2 临济宗
5.6.3 曹洞宗
5.6.4 云门宗
5.6.5 法眼宗
5.6.6 杨歧派
5.6.7 黄龙派
5.7 后期情况
第六章 禅悟的所求
6.1 难言也
6.2.1 门外寻源
6.2.2 出世间
6.2.3 证实相
6.2.4 明自性
6.2.5 自由无碍
6.2.6 概观
6.3 向自然挑战
第七章 渐与顿
7.1 通往禅悟的路
7.2.1 渐修
7.2.2 达磨以前的渐修
7.2.3 楞伽宗的渐修
7.2.4 南宗与渐修
7.3.1 所谓顿
7.3.2 顿的底细
8.2 致知的老路
8.3 求顿悟的新路
8.3.1 授受的各种形式
8.3.2 宗风和家风
8.3.3 一些新程式
8.3.4 破执与传心
8.3.5 破和传的可能性
8.3.6 旦暮遇之
第九章 机锋公察
9.1.1 机锋和公案
9.1.2 设想的威力
9.1.3 旧的义解
9.1.4 可解的程度
9.2.1 机锋语的路数
9.2.2 有理和无理
9.3 多种动作的意义
9.4 效果的限度
第十章 禅悦和禅风
10.1 得道和望道
10.2 一种安乐
10.2.1 不改其乐
10.2.2 另一种面目
10.2.3 世事浮云
10.2.4 奇言异行
10.2.5 自由无碍
10.2.6 小机大用
10.2.7 禅境中往还
10.3 几句附加的话
第十一章 理想与实际
11.1 理想与实际有距离
11.1.1 禅与教
11.1.2 顿悟与惯熟
11.1.3 出世与家常
11.1.4 守身与随顺
11.1.5 新思与?日意
11.1.6 深度广度问题
11.2 补说
第十二章 可无的赘疣
12.1 应务本
12.2.1 生有异相
12.2.2 各种神通
12.2.3 超常的尊崇
12.2.4 预知死期
12.3 顺应世俗
12.2.4 预知死期
12.3 顺应世俗
13.2.2 程朱理学
13.2.3 陆王心学
13.2.4 语录体
13.3 诗学
13.3.1 司空图诗品
13.3.2 诗与禅
13.3.3 沧浪诗话
13.3.4 神韵说
第十四章 掸的影响(下)
14.1 立身处世
14.2.1 近禅与逃禅
14.2.2 正能源修己
14.2.3 脱略世事
14.2.4 处逆如顺
14.2.5 山林气
14.3.1 禅意诗
14.3.2 禅意画
14.4 禅语
第十五章余论
15.1 回顾既往
15.2 展望将来
1.1.1 缘起(一)
1.1.2 缘起(二)
1.2 禅内禅外
1.2.1 在外有自由
1.2.2 著史只能在外
1.2.3 易解的路
1.3 史料问题
1.4 也是揣籥
第二章 观照人生
2.1 宇宙和人生
2.2 人生问题
2.2.1 目的难证
2.2.2 义务和善念
2.2.3 快乐与众乐主义
2.2.4 欲的满足
2.2.5 粗略认识
2.3 人生之道
2.3.1 勤勉的路
2.3.2 倦怠的路
2.3.3 以逆为顺
2.3.4 道的同异
第三章 佛法通义
3.1 章题释义
3.2.1 内容过多
3.2.2 内容过专
3.2.3 内容过繁
3.3 教外说
3.4 佛法要点
3.4.1 生死事大
3.4.2 人生是苦
3.4.3 四圣谛
3.4.4 无常
3.4.5 五蕴皆空
3.4.6 万法唯识
3.4.7 十二因缘
3.4.8 戒定慧
3.4.12 门外管窥
第四章 中土佛教
4.1 源流说略
4.2 前期佛教
4.2.1 汉
4.2.2 三国两晋
4.3 中期佛教
4.3.1 南北朝(一)
4.3.2 南北朝(二)
4.3.2 隋
4.3.4 唐
4.4 后期佛教
4.4.1 五代十国
4.4.2 宋(附说辽金)
4.4.3 元
4.4.4 明
4.4.5 清
4.5 宗派
4.5.1 三论宗
4.5.2 法相宗
4.5.3 律宗
4.5.4 净土宗
4.5.5 密宗
4.5.6 天台宗
4.5.7 华严宗
4.6 影响
4.6.1 生活方面
4.6.2 学术方面
4.6.3 文学艺术方面
4.7 旁观语
第五章 禅宗史略
5.1.1 禅的泛义
5.1.2 早期禅法
5.1.3 北地禅法
5.2 立宗因缘
5.3 渊源传说
5.3.1 灵山一会
5.3.2 西天二十八祖
5.4 中土统系
5.4.1 初祖菩提达磨
5.4.2 楞伽宗
5.4.3 二祖慧可
5.4.4 三祖僧璨
5.4.5 四祖道信
5.4.6 五祖弘忍
5.4.7 旁出法嗣
5.5 南宗顿教
5.5.1 六祖慧能
5.5.2 六祖坛经
5.5.3 高足举要
5.5.4 下传弟子举要
5.6 立宗分派
5.6.1 沩仰宗
5.6.2 临济宗
5.6.3 曹洞宗
5.6.4 云门宗
5.6.5 法眼宗
5.6.6 杨歧派
5.6.7 黄龙派
5.7 后期情况
第六章 禅悟的所求
6.1 难言也
6.2.1 门外寻源
6.2.2 出世间
6.2.3 证实相
6.2.4 明自性
6.2.5 自由无碍
6.2.6 概观
6.3 向自然挑战
第七章 渐与顿
7.1 通往禅悟的路
7.2.1 渐修
7.2.2 达磨以前的渐修
7.2.3 楞伽宗的渐修
7.2.4 南宗与渐修
7.3.1 所谓顿
7.3.2 顿的底细
8.2 致知的老路
8.3 求顿悟的新路
8.3.1 授受的各种形式
8.3.2 宗风和家风
8.3.3 一些新程式
8.3.4 破执与传心
8.3.5 破和传的可能性
8.3.6 旦暮遇之
第九章 机锋公察
9.1.1 机锋和公案
9.1.2 设想的威力
9.1.3 旧的义解
9.1.4 可解的程度
9.2.1 机锋语的路数
9.2.2 有理和无理
9.3 多种动作的意义
9.4 效果的限度
第十章 禅悦和禅风
10.1 得道和望道
10.2 一种安乐
10.2.1 不改其乐
10.2.2 另一种面目
10.2.3 世事浮云
10.2.4 奇言异行
10.2.5 自由无碍
10.2.6 小机大用
10.2.7 禅境中往还
10.3 几句附加的话
第十一章 理想与实际
11.1 理想与实际有距离
11.1.1 禅与教
11.1.2 顿悟与惯熟
11.1.3 出世与家常
11.1.4 守身与随顺
11.1.5 新思与?日意
11.1.6 深度广度问题
11.2 补说
第十二章 可无的赘疣
12.1 应务本
12.2.1 生有异相
12.2.2 各种神通
12.2.3 超常的尊崇
12.2.4 预知死期
12.3 顺应世俗
12.2.4 预知死期
12.3 顺应世俗
13.2.2 程朱理学
13.2.3 陆王心学
13.2.4 语录体
13.3 诗学
13.3.1 司空图诗品
13.3.2 诗与禅
13.3.3 沧浪诗话
13.3.4 神韵说
第十四章 掸的影响(下)
14.1 立身处世
14.2.1 近禅与逃禅
14.2.2 正能源修己
14.2.3 脱略世事
14.2.4 处逆如顺
14.2.5 山林气
14.3.1 禅意诗
14.3.2 禅意画
14.4 禅语
第十五章余论
15.1 回顾既往
15.2 展望将来
禅外说禅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