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沈瑜,糜福顺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672435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肿瘤放射生物学》简要地介绍一些与放射物理和辐射化学的有关基本知识,并以较大的篇幅分别介绍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涉及肿瘤和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电离辐射对从分子直至实体瘤和各种正常组织的效应,含肿瘤本身诸因素对放射效应的影响。此外还从放射生物的角度叙述了放射治疗中的时间、剂量和分次、新的放射治疗方式、近年来较有希望的一些改善放疗效果及保护正常组织的各种措施、方法和药物。除在各章节中对所涉及到的方法学作相应的介绍外。对本领域独特的、国际通用的各种实验技术。如离体细胞实验则结合实践体会专设章节作具体介绍。此外,还有相当篇幅介绍电离辐射对人体、胚胎和一些组织的远期效应,以及近年来我国有一定特色的低剂量照射对机体影响的有关研究。   《肿瘤放射生物学》可作为培养临床放射生物研究人员、中青年放射肿瘤医师的教学参考及肿瘤放射治疗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材。同时还可作为放射肿瘤医师、放射医学和核医学工作者及有关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参考书和教学参考材料。  

目录

第1章 电离辐射的初始物理效应
1.1 带电粒子的慢衰减
1.1.1 电离和激发
1.1.2 运动带电粒子和介质电子间相互作用的一般机制
1.1.3 带电粒子的慢衰减
1.1.4 碰撞对介质的影响
1.2 吸收剂量
1.3 放射线束的剂量分布
1.3.1 带电重粒子束
1.3.2 电子束
1.3.3 光子束(X和γ射线)
1.3.4 快中子
1.3.5 负π介子
1.4 微观标度的剂量分布
1.4.1 微观水平上剂量意义的限制
1.4.2 剂量分布与LET的关系
1.4.3 微剂量测量
第2章 辐射化学
2.1 初始物理事件
2.2 水的射解
2.2.1 自由基的形成
2.2.2 自由基的归宿和水分子的分解
2.3 辐射对水溶液的作用
2.3.1 直接作用
2.3.2 间接作用
2.3.3 辐射化学产额 G值
2.4 放射敏感性化学修饰剂的作用机制
2.4.1 氧效应
2.4.2 其他种类的放射增敏剂和放射防护剂
2.4.3 化学修饰剂的反应动力学
第3章 电离辐射对DNA及染色体的作用
3.1 DNA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
3.1.1 DNA的结构
3.1.2 复制和转录
3.1.3 细胞增殖周期
3.2 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
3.2.1 电离辐射引起的损伤
3.2.2 紫外线辐射引起的损伤
3.2.3 DNA损伤分类
3.3 DNA损伤的修复
3.3.1 引言
3.3.2 修复系统
3.3.3 DNA修复机制和人类疾病
3.4 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
3.4.1 引言
3.4.2 染色体分析方法
3.4.3 染色体畸变的种类和分类法
3.4.4 畸变数和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
3.4.5 染色体畸变和生物剂量计
3.5 DNA损伤和细胞死亡
3.5.1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对重要性
3.5.2 染色体的作用
3.5.3 DNA:细胞致死性“靶”结构
第4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4.1 细胞死亡
4.1.1 照射所致细胞死亡的定义
4.1.2 细胞杀灭机制
4.1.3 交换型染色体畸变和细胞致死性
4.2 离体培养细胞实验
4.2.1 离体细胞存活实验的方法
4.2.2 离体细胞的乏氧照射技术
4.2.3 细胞存活曲线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4.2.4 对离体细胞存活曲线的评价
4.2.5 细胞存活曲线的数学模型
4.2.6 用于多分次方案有效的存活曲线
4.2.7 计算肿瘤细胞的杀灭
4.3 细胞内在的放射敏感性
4.3.1 不同类型哺乳动物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4.3.2 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时相
4.3.3 分子关卡基因
4.3.4 氧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的作用
4.3.5 在体组织中细胞的时相效应作用
4.3.6 细胞时相对中子敏感性的变化
4.3.7 细胞时相辐射反应差异的机制
4.3.8 细胞时相的辐射反应差异在放射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
4.3.9 癌基因和放射抗拒性
4.4 细胞存活与修复
4.4.1 放射损伤的分类
4.4.2 潜在致死损伤与修复
4.4.3 亚致死损伤修复
4.4.4 损伤修复和射线的能量
第5章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5.1 从细胞效应到组织损伤
5.1.1 细胞耗减
5.1.2 组织的增殖动力学
5.1.3 细胞分裂延迟
5.1.4 慢修复
5.1.5 再群体化
5.1.6 组织结构的层次
5.1.7 组织效应的模式
5.2 晚期效应
5.2.1 晚期反应的发病机制
5.2.2 放射治疗中耐受性的概念
5.3 组织损伤举例
5.3.1 小肠粘膜
5.3.2 皮肤
5.3.3 粘膜反应
5.3.4 膀胱表皮
5.3.5 造血组织
5.3.6 有免疫能力的组织和淋巴免疫系统
5.3.7 肝
5.3.8 甲状腺
5.3.9 睾丸
5.3.10 卵巢
5.3.11 神经系统
5.3.12 肺
5.3.13 心脏
5.3.14 肾
5.3.15 血管和血管系统
5.3.16 骨和软骨
第6章 正常组织的剂量效应关系
6.1 以克隆形成为指标的方法
6.1.1 原位再生长克隆
6.1.2 细胞异位移植的克隆技术
6.1.3 正常组织克隆源性细胞分析的剂量-效应关系的概述
6.2 功能指标
6.2.1 猪皮肤的反应
6.2.2 啮齿动物的皮肤反应
6.2.3 肺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测定
6.2.4 脊髓
6.3 以 LD_(50)为基础的观察指标
6.3.1 肺
6.3.2 食管
6.3.3 肾
6.4 用非克隆分析系统的分次照射实验推算组织的α/β比值
6.5 正常组织的功能性亚单位
6.6 放射治疗中的体积效应
6.7 组织的放射病理学
6.8 与 X射线相应的热疗效应
6.9 组织放射敏感性的Casaret's分类
6.10 实质细胞和结缔组织
第7章 细胞、组织和肿瘤动力学
7.1 细胞增殖周期
7.1.1 细胞周期组成部分的定量评估
7.1.2 潜在倍增时间
7.2 生长比例
7.3 细胞丢失
7.3.1 细胞丢失的途径
7.3.2 在实验肿瘤内测定细胞丢失
7.4 肿瘤生长的全貌
7.4.1 人体肿瘤的生长动力学
7.4.2 实体瘤和其对应正常组织细胞周期时间的比较
第8章 放射线对肿瘤的作用
8.1 局部控制肿瘤的理论基础
8.1.1 剂量效应关系
8.1.2 肿瘤体积和治愈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8.1.3 肿瘤消退和存活细胞数之间的关系
8.2 人体肿瘤的增殖动力学对射线照射的反应
8.2.1 人体肿瘤的生长速度
8.2.2 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8.2.3 照射后肿瘤体积的改变
8.2.4 肿瘤的再群体化和部分同步化
8.3 影响人体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因素
8.3.1 增殖动力学的差异
8.3.2 克隆源性细胞比例的变化
8.3.3 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
8.3.4 宿主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第9章 乏氧细胞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
9.1 氧效应
9.1.1 氧作用的时间和氧效应的作用机制
9.1.2 需要的氧浓度
9.1.3 急、慢性乏氧
9.2 乏氧细胞
9.2.1 证实肿瘤内有乏氧细胞的第一个实验
9.2.2 不同动物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比例
9.2.3 人体肿瘤内乏氧的事实
9.2.4 人体肿瘤内氧合状态的预测
9.3 肿瘤内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9.3.1 肿瘤受照射后乏氧细胞的命运
9.3.2 再氧合的机制
9.3.3 再氧合在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
9.4 改变肿瘤内乏氧状态的方法
9.4.1 改变肿瘤内的氧含量
9.4.2 改善微循环
9.4.3 利用对乏氧细胞有更大杀伤力的射线或其他物理手段
9.4.4 利用有针对性的药物修饰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放射反应性
第10章 实验肿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10.1 实体肿瘤
10.1.1 实验肿瘤模型的选择
10.1.2 动物肿瘤和人体肿瘤的可比性
10.1.3 实验用瘤源的制备
10.1.4 实体瘤接种部位
10.1.5 实体瘤接种方法
10.1.6 实验用实体瘤的选择和实验要求
10.1.7 实体瘤的整体实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10.1.8 实验性实体肿瘤的保存和传代
10.1.9 肿瘤—宿主致免疫性的检测
10.2 肿瘤的离体模型
10.2.1 多细胞球体实验方法
10.2.2 多细胞球体一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第11章 放射治疗中的时间、剂量和分次
11.1 标准分次照射及其在实践中的变迁
11.2 分次和时间效应的历史发展
11.2.1 等效剂量和治疗方案的关系
11.2.2 一个有区别的效应的示范
11.2.3 分次和总治疗时间参数的分离
11.3 分次照射不同效应的实验资料和放射生物学解说
11.4 总治疗时间的效应
11.5 多分次照射
11.5.1 超分次治疗
11.5.2 加速超分次
11.6 线性二次模式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1.6.1 各种组织α/β值的测定方法
11.6.2 LQ公式的临床应用
11.7 剂量率效应及有关治疗方法
11.7.1 剂量率效应概述
11.7.2 非常低剂量率效应
11.7.3 近距离治疗
11.7.4 靶性放射治疗
11.8 再照射
第12章 加热治疗
12.1 加热的方法
12.2 热疗的作用机制
12.2.1 热对细胞的作用
12.2.2 pH和营养缺乏对细胞热敏感性的作用
12.2.3 乏氧和热疗
12.3 热对组织的效应
12.3.1 热耐受
12.3.2 热休克蛋白
12.3.3 热和肿瘤血管
12.4 热的剂量学
12.4.1 温度的测量
12.4.2 热剂量或热剂量当量
12.4.3 温度和生物效应的相关性
12.4.4 递增和递减加热
12.5 热疗的综合应用
12.5.1 热和射线的相互作用
12.5.2 热和化学治疗剂
12.5.3 热和致癌
12.5.4 家畜中自发肿瘤的实验研究
12.6 热疗的临床应用
12.6.1 单用热疗
12.6.2 热疗加放疗
12.6.3 热疗和化疗的合用
第13章 放射效应的化学修饰剂
13.1 放射增敏剂
13.1.1 放射增敏剂研究简介
13.1.2 放射增敏剂的要求
13.1.3 放射增敏剂的临床试验
13.1.4 有临床潜在应用价值且至少已有临床试验的放射增敏剂
13.2 放射防护剂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3.2.1 放射防护剂的发现及作用机制
13.2.2 放射防护剂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3.2.3 低氧放射治疗的防护作用
13.3 对放、化疗所致正常组织晚期损伤有防与治双重作用的药物
13.3.1 防治肺及软组织晚期损伤的药物
13.3.2 防治中枢神经放射损伤的药物
第14章 从放射生物学角度纵观化学治疗药物
14.1 化学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4.2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14.2.1 主要的几大类化疗药物
14.2.2 其他类药物
14.3 剂量效应关系
14.4 化学治疗的生物效应
14.4.1 亚致死和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14.4.2 氧效应和化疗药物
14.4.3 增殖和非增殖细胞
14.4.4 抗药性
14.5 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比较
14.6 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
14.6.1 放?化疗的联合应用
14.6.2 化学治疗药物对放射治疗的修饰作用
14.6.3 化疗结合加热
14.7 个体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分析
14.8 继发恶性肿瘤
第15章 中子和其他重粒子
15.1 高LET射线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15.1.1 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
15.1.2 LET和细胞存活曲线的形状
15.1.3 LET和氧效应
15.1.4 LET和修复现象
15.1.5 LET和细胞周期
15.2 中子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5.2.1 快中子
15.2.2 中子用于临床治疗的有关问题
15.2.3 硼中子俘获治疗
15.3 用于放射治疗的其他带电粒子
15.3.1 质子
15.3.2 其他带电粒子
15.3.3 负π介子
15.3.4 锎-252
第16章 放射生物中的分子技术
16.1 历史回顾
16.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6.3 载体
16.3.1 质粒
16.3.2 λ噬菌体
16.3.3 粘粒
16.3.4 酵母人工染色体
16.3.5 病毒
16.4 文库
16.4.1 基因组文库
16.4.2 cDNA文库
16.5 宿主
16.5.1 大肠杆菌
16.5.2 酵母
16.5.3 哺乳类细胞
16.6 琼脂糖凝胶电泳
16.7 聚合酶链式反应
16.8 基因克隆的策略
16.8.1 功能性互补
16.8.2 杂交
16.8.3 寡核苷酸探针
16.8.4 抗体探针
16.9 基因分析
16.9.1 作图或定位
16.9.2 DNA序列分析
16.9.3 多态性或突变
16.9.4 表达
16.10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肿瘤放射生物学举例
16.10.1 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克隆的第一个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修复基因
16.10.2 从哺乳类细胞中分离并测序的第一个电离辐射修复基因
16.10.3 在酵母中鉴定并测序的分子关卡基因
16.10.4 在哺乳类细胞中作为关卡“分子警察”的 p53基因
16.10.5 照射引起的肿瘤中 ras癌基因的改变
16.10.6 铀矿工人的肺癌中,p53基因的特征性突变
16.10.7 父母的遗传易感性倾向与肺癌的发生
16.10.8 射线引起突变的分析
16.10.9 癌基因和放射抗拒性
第17章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
17.1 机体效应
17.1.1 整体照射
17.1.2 慢性照射
17.1.3 危象器官
17.2 辐射对胚胎和胎儿的致畸形效应
17.2.1 胚胎发育时间和辐射效应的关系
17.2.2 死亡率
17.2.3 畸形和发育缺陷
17.2.4 子宫内照射致癌
17.3 辐射致癌
17.3.1 流行病学研究
17.3.2 致癌机制研究
17.3.3 剂量效应关系
17.3.4 低剂量照射对人体致癌危险度的评价
17.4 辐射对遗传的危险度
17.5 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
17.5.1 各种辐射类型效应的比较
17.5.2 剂量限制的概念
17.5.3 规章
第18章 天然放射性本底和医学照射
18.1 天然放射性本底照射
18.1.1 宇宙辐射
18.1.2 环境的天然放射性
18.1.3 内照射
18.1.4 加强的天然放射源照射
18.2 医学照射
18.2.1 放射诊断学
18.2.2 核医学
18.3 辐射与其他危险的比较
第19章 低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
19.1 刺激效应
19.1.1 低剂量照射刺激效应的机制
19.1.2 低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亚群的效应
19.1.3 低剂量照射对淋巴细胞 NK活性及亚群间调节的影响
19.1.4 低剂量照射的淋巴细胞外液对其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19.1.5 低剂量照射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9.1.6 低剂量照射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19.2 适应性反应
19.2.1 低剂量照射诱导 DNA链断裂的适应性反应
19.2.2 低剂量诱导淋巴细胞 DNA合成的适应性反应
19.2.3 低剂量照射的淋巴细胞外液对其亚群细胞的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19.2.4 低剂量照射的脾细胞外液对胸腺细胞 DNA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19.2.5 低剂量照射诱导淋巴细胞抗染色体畸变的效应
第20章 临床放射生物的动态及展望
20.1 放射治疗与细胞凋亡
20.1.1 放射治疗与凋亡的发生
20.1.2 凋亡在体内的生物学调节作用
20.2 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20.2.1 正常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20.2.2 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分析
20.2.3 “彗星”分析——一种检测实体瘤异质性的新方法
20.2.4 放射敏感性预测的临床应用
20.3 分子生物学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
20.3.1 普查和预防
20.3.2 预后因素
20.3.3 预测因子
20.3.4 治疗决策
20.3.5 新的治疗
20.3.6 随访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肿瘤放射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