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志伟著

分类号:

ISBN:978722602450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图书介绍:本书联系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文化现象揭示这段时间文学特质形成的原因,以此从更广的视野来考察一个时代文学嬗变之机、文学物质风格形成的原由。

目录


目录
上编
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生成
一、“英雄”文化现代研究反思
二、“英雄”概念生成的语义溯源
三、“英雄”与人物品格褒词生成的广阔文化背景
四、“英雄”概念生成于汉末三国时代
五、王粲《英雄记》、刘邵《人物志》与“英雄”概念
六、结语
曹操是汉末三国“英雄”典型
一、刘备与汉末三国“潜圣”人格形象
二、曹操是拨乱反正“英雄”人格形象的典型
三、曹操代表了“英雄”人格的复杂、变异特征
四、结语
附论:曹操与家族文化教育
“胡须”作为权力意志异化的象征符号
一、“胡须”象征“英雄”权力意志异化
二、“胡须”文化叙事模式成因探讨
“崇友”意识与魏晋家庭观念的演变
一、“朋友”与“五伦”
二、平等自由意识与魏晋“家庭”观念演变
三、魏晋崇“友”社会文化现象
四、结论
附论:阮籍的“崇友”方式
“痴”与魏晋文化
一、大器晚成:“痴”与“早慧”交相辉映
二、审美“移情”与追求审美化生活方式
三、“玄学”传统与“痴”的门风传承
四、“痴”是病态时代的病态之“花”
五、余论
中编
子建“尘埃”与魏晋文化创造
一、关于子建才气
二、“尘埃”与子建的文学创造
三、“尘埃”与魏晋文化创造
四、几点启示
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
一、嵇康兄弟当为三人
二、嵇康兄弟关系考辨
三、结论
崇“友”意识与嵇康的文学创作
一、早期生活与崇“友”意识
二、崇“友”意识与嵇康诗文创作
三、女性文学形象缺失与崇“友”意识
阮籍人格之“谜”
一、从社会人格看
二、从自我人格看
三、结论
阮籍“癫狂”症说辩
一、青白眼不是青白“口”
二、病理视角:是佯狂,还是癫狂?
三、司马昭等不认为阮籍患有“癫狂”症
四、应严格区辨阮籍的佯狂与“至慎”
五、佯狂的内里:越名教而任自然
音乐意象与阮籍的文学创作
一、反思自然、社会之理
二、表现理想审美境界
三、结论
阮籍赋创作作时与赋体创作思维
一、创作作时与赋体创作思维
二、启示意义
《咏怀·其一》与阮籍“范式”
一、脱胎于汉末、建安诗歌的《咏怀·其一》
二、《咏怀·其一》审美意象的深层意蕴
三、结论
陆机诗学与赋学思想价值
一、诗、赋论与“十体”以及《文赋》整体
二、诗、赋论与诗学、赋学思想
三、结论
附论:陆机诗赋创作与其诗学赋学思想
下编
《“文心”与“人心”》正误
一、误指颜延之与颜之推为一人
二、误指《列异传》为曹丕所作
三、误指《搜神后记》为陶渊明所作
音乐意象与魏晋诗歌
一、以悲为美:“雅好慷慨”的汉末建安之音
二、美女与音乐同构:汉末建安诗人审美理想的象征
三、正始之音的沉思倾向
四、结论
萧统与音乐赋
一、萧统与音乐及音乐赋创作
二、萧统与音乐赋选赋标准
三、萧统所选音乐赋发微
四、萧统专立“音乐赋”类的意义
句型文化与魏晋诗赋
一、句型选择与魏晋赋的抒情
二、骈偶句型与魏晋诗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