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研究的视角

副标题:无

作   者:刘翠溶主编

分类号:

ISBN:978986016471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這本論文集收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第二次環境史研討會的部分論文,自然與人為分別在光譜的兩端,然而其間的重疊互動則呈現出複雜的關係。作者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地質科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建築學、文學、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經濟學、環境政策研究與社會資訊研究。主題涉及氣候與環境、古人的自然意識、生態的破壞、自然災害與地方文化、技術傳播與資源利用、疾病與環境、以及環境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目录

導論 (劉翠溶)

從海洋看臺灣自末次冰期鼎盛期以來之環境變遷(陳明德、尤柏森、張詠斌、蕭良堅、卓嘉真)

近一萬年來沖繩海槽的海表溫與水文變化(魏國彥、林玉詩、羅立、沈川洲、林殷田、米泓生)

臺灣五千及七千餘年前的突然變冷事件(劉平妹、李政益、郭兆敏)

臺灣地區近百年之氣候變遷:區域及全球效應(劉紹臣、許乾忠、陳正平)

臺北都會區都市熱島效應夜晚增溫現象的初步探討(林文澤、汪中和、蔡孝忠、吳桂楊)

從《詩經》及唐前歌謠看民間的自然意識(鄺龑子)

漢代畫像石的畫題和生態環境(崔德卿)

中國自然災害史之探索:臨汾縣個案研究(安特利婭?楊庫(Andrea Janku) )

中國古代關中平原的水利開發與環境認識-從鄭國渠到白渠、龍首渠-(村松弘一)

環境信息轉達上存在的問題:以居延地方農地灌溉、鹽類集積、沙漠化為例(原宗子)

歷史上面向新疆地區的制度和技術移入過程:以引起環境效應的層面為中心(侯甬堅)

爭奪水權尋求證據:清至民國時期關中水利文獻的傳承與編造(鈔曉鴻)

殊途同歸:明清時期玉米和番薯在中國的傳播和推廣(王社教)

地理環境與糖業經營:鹽糖株式會社東西部三處製糖所的比較(吳育臻)

日治時代旗山地區的環境變遷與多樣性開發(許淑娟)

淡水河流域的土地環境變遷與水資源總量的關係(黃瑞萌)

19世紀的廣東鼠疫:本土的還是外來的?( 曹樹基)

明初以降江南農業結構轉變與疾病變遷:以?蟲病?中心(李玉尚)

以寄生蟲病做為20世紀臺灣環境變遷的一項指標:初步探討(劉翠溶、劉士永、顧雅文)

以人類生態系統動態架構分析1980-2000年間臺灣的環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之互動關係

(王鴻濬、畢小樂)

日本之環境政策與地方自治體:地方自治體在日本環境政策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課題

(井上堅太郎、泉俊弘、包茂宏、待井健仁、羅勝元、片山公則、安倍裕樹)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环境史研究的视角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