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

副标题:无

作   者:陈瑞华 著

分类号:

ISBN:978751187477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中国刑事证据法初步形成之后,我们有责任从中国的证据立法经验中发现规律,提出抽象的理论命题,以推动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制度和实践,我们即便提出理论批评,也不是站在西方证据理论的立场上来进行评头论足,而是对这些制度的内在逻辑是否成立以及能否达到实施效果,作出中肯的评价。

目录

第一章 三大司法裁判形态对证据法的影响
 一、引言
 二、定罪裁判中的证据理念
 三、量刑裁判中的证据理念
 四、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据理念
 五、三大裁判形态对司法证明过程的影响
 六、侦查人员的三种证人地位
第二章 新法定证据主义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证据理念
 一、引言
 二、新法定证据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新法定证据主义兴起的原因
 四、对新法定证据主义的理论反思
 五、新法定证据主义的未来
第三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
 ——以2010年两个刑事证据规定为样本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强制性的排除与自由裁量的排除三、可补正的排除
 四、程序审查优先原则
 五、证明责任的分配
 六、徒法不足以自行(代结语)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理论问题
 一、引言
 二、程序性裁判的性质
 三、先行调查原则及其例外
 四、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初步审查
 五、正式调查程序
 六、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明机制
 七、程序性裁判中的救济机制
 八、结论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对象
 ——以非自愿供述为范例的分析
 一、引言
 二、排除非自愿供述的目的
 三、典型的非自愿供述
 四、拟制的非自愿供述
 五、“毒树之果规则”的适用
 六、重复自白规则的范围和边界
 七、结论
第六章 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
 一、引言
 二、“瑕疵证据”的分布和类型
 三、“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
 四、可补正的排除与自由裁量的排除
 五、对瑕疵证据进行补正的正当性六、瑕疵证据的补正与治愈
 七、几点反思
第七章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一、引言
 二、作为证明力要求的印证规则
 三、作为证明标准的印证规则
 四、印证与口供补强规则
 五、对印证规则的反思
 六、印证规则的未来
第八章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一、引言
 二、鉴真的性质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鉴真方法
 四、鉴真的诉讼功能
 五、违反鉴真规则的法律后果
 六、鉴定检材的鉴真问题
 七、对中国鉴真制度的几点反思
第九章 刑事诉讼中的过程证据
 一、引言
 二、过程证据的基本类型
 三、过程证据的主要功能
 四、过程证据的审查模式
 五、过程证据的证据能力
 六、过程证据与结果证据的组合运用
 七、结论
第十章 行政证据与技术侦查材料的证据资格问题
 一、引言二、行政证据的证据资格
 三、技术侦查材料的证据资格
 四、特殊证据的证据能力
第十一章 刑事证明标准中主客观要素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证明标准客观化的反思
 三、主观证明要求的引入
 四、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的关系
 五、结论
附录一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
 ——对中国冤假错案发生原因的一种解释
附录二司法审查的乌托邦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难以实施的一种成因解释
附录三庭外供述笔录的非自愿性推定原则
参考文献
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