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副标题:无

作   者:石守谦

分类号:

ISBN:97873012945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以世事变迁来诠释中国文人画的风格史,以一个个精彩的个案,对“风格”与“世变”之关系进行了探讨,如元代李郭风格之发展、浙派画风、吴派画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等。大多文章都是从一两幅作品风格上的新变切入,联系世变寻找促成风格转变的原因,知人论世,文章立论严谨,史料翔实,论述有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目录


目 录


简体字版序 001
自 序 003
*篇 文化史范畴中的画史之变 001
第二篇 盛唐白画之成立与笔描能力之扩展 017

一 前言 017
二 唐代文献里的“白画” 021
三 盛唐白画实例的分析 027
四 传统笔描与西来的凹凸法 030
五 隋唐的大成与传统笔描之再生 044
六 余论:本土艺术传统与外来刺激 051


第三篇 “幹惟画肉不画骨”别解
——兼论“感神通灵”观在中国画史上的没落 056
一 前言 056
二 有关诸说的检讨 057
三 《丹青引》与“感神通灵”观 071
四 后世的误解与“感神通灵”观的没落 079
五 文人与中唐以后的画坛情势 083
第四篇 南宋的两种规鉴画 093
一 “伦理的人物画”之检讨 093


二 以君主为对象的规鉴画 095
三 早期的“画像规鉴图” 097
四 马麟的《圣贤图》 107
五 早期的“故实规鉴画” 123
六 《却坐图》与《折槛图》 131
七 余论 138

第五篇 有关唐棣及元代李郭风格发展之若干问题 140

一 前言 140
二 唐棣 (1287—1355) 生卒年新订 144
三 唐棣与赵孟 关系之检讨 148
四 李郭画风中的政治意识 157
五 北籍权宦对李郭风格之支持 166
六 元代文化环境之变与李郭山水画风之衰落 177
七 余论 192

第六篇 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 195

一 有关浙派兴衰的问题 195
二 明初宫廷绘画的取向 199
三 浙派的兴起与金陵的贵族 208
四 吴伟生平与金陵 220
五 吴伟画风与金陵 223
六 金陵浙派势力之衰退 234
七 金陵文化环境之改变与纯文人艺术品味 244

第七篇 《雨余春树》与明代中期苏州之送别图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文徵明的《雨余春树》 251


三 送别图的模式与流变 257
四 一个文化史的解释 271
五 余论:《雨余春树》的意义 279

第八篇 嘉靖新政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 282

一 前言 282
二 文徵明受荐入京 287
三 嘉靖新政实况与《燕山春色》 295
四 左顺门事件与其后之文徵明 307
五 返家后之文徵明与《松壑飞泉》 314
六 余论 322

第九篇 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
——论 16 世纪山水画中的文派风格 325

一 前言 325
二 清逸深秀的山水风格 330
三 避居生活的山水画 339
四 苏州的失意文士 352
五 南京的失意文士 356
六 江南对“避居山水”的需求 361
七 “避居山水”风格的失落 368

第十篇 石涛、王原祁合作《兰竹图》的问题 372

一 前言 372

三 《兰竹图》上所谓的“合作”
石涛与王原祁关系之检讨 372
382
四 合作画之变型及其文化意义 388
五 小结 394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