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傅明根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9476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等中国第五代导演,是中国当代电   影中的一支生力军。傅明根所著的《从文学到电影(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   》立足于文学的电影改编这一研究视角。从电影改编的语境、改编的模式   以及改编中的叙事话语等层面,关注和探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文学改编电   影。《从文学到电影(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希望能够从第五代电影对文   学的改编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为中国电影的改编添砖加瓦   。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 关于“第五代”电影
   一 研究动机、现有研究成就、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二 “第五代”称谓的界定
   三 “第五代”人员范围的确定
   四 “第五代电影”的起止年代及阶段性划分
   (一)初鸣期(1980年、1982年)
   (二)契机时期(1983年)
   (三)确定时期(1984年、1985年)
   (四)强化时期(1986年、1987年)
   (五)转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
   (六)异化时期(2000年以后)
  第一章 改编语境论
   第一节 世纪与时期: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多元社会语境的转换
   一 “墙外开花墙内香”:国际语境的尴尬
   二 反叛与共谋:政治语境的两难
   三 突围与陷落:经济语境的困惑
   第二节 文学与电影: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的文学语境
   第三节 忠实与创造:中国新时期电影改编进程中电影改编观念的演进
   一 文学的电影改编观念
   二 文学的电影改编方法
  第二章 改编模式论
   第一节 模式论与新时期第五代电影改编
   一 “意念”
   二 “符号”
   三 “情境”
   第二节 “反思型”电影改编模式
   一 文化之子――陈凯歌
   二 新时期反思型改编电影之缘起
   三 厚重性文化反思环境的营造
   四 单义性文化反思人物的塑造
   五 多义性文化反思主题的开拓
   第三节 “民俗型”电影改编模式
   一 平民之子――张艺谋
   二 新时期民俗型改编电影之缘起
   三 既熟悉又陌生的民俗景观营造
   四 民俗景观中生存的边缘人形象
   五 民俗景观中渗透出的生命主题
   第四节 “战争型”电影改编模式
   一 战争之子――吴子牛
   二 多重功能兼容的战争环境营造
   三 “生死临界点”上的战争人物塑造
   四 战争中“大同”式人性主题的挖掘
  第三章 改编的叙事与意识形态显现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书写与意识形态显现
   一 “文革之子”――“文化大革命”的记忆梦魇与心理参数的形成
   二 第五代导演与“文化大革命”书写
   三 从第五代电影叙事转型看“文化大革命”影片中的意识形态显现
   四 第五代“文化大革命”电影中的叙事话语与意识形态显现
   第二节 “秦王”书写与意识形态显现
   一 历史之子――“天下”意识与心理参数的形成
   二 历史影像叙事与意识形态显现
   三 三部“刺秦”电影与意识形态显现
  第四章 结语:对“第五代”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思考
   一 第五代电影与探索
   二 第五代电影与改编
   三 第五代电影与意识形态
   四 回顾与展望:21世纪语境中的第五代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