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经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科研积累,并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编著而成的。
全书共有12章,划分为向个连贯的模块,即绪论部分、理论基础部分(第2-3章);对信息商品和信息资源的微观分析(第4-5章);对信息资源和信息产业的宏观分析(第6-7章);信息化的经济分析(第8-9章);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分析(第10-12章)。
全书的主要特色是:(1)知识体系在学科逻辑上的统一与完整性,把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经济研究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机地统一了起来;(2)包含了信息商品、信息资源经济学、信息产业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等内容,体现了信息经济学的新发展;(3)大量吸收了信息租与信息寻租、信息悖论、IT治理、信息化及其规划等当今信息经济研究的前沿或热点知识;(4)部分内容的原创性。
本教材适合于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来选择授课内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1.1.1 信息不对称假设
1.1.2 西方经济学中信息范式的发展过程
1.2 信息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信息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国内关于信息经济的研究
1.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
1.3.1 关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争论
1.3.2 信息经济学学科范畴的定位
1.4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2章 博弈论简介
2.1 博弈论基本概念
2.1.1 几个有代表性的博弈模型
2.1.2 博弈的基本概念
2.1.3 博弈的分类
2.1.4 博弈的表述
2.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2.1 占优战略均衡
2.2.2 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2.2.3 纳什均衡
2.2.4 纯战略与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2.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3.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2.3.2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3 动态博弈战略行动
2.3.4 重复博弈
2.4 不完全信息博弈
2.4.1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3章 机制设计理论
3.1 与信息经济学相关的几个问题
3.1.1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1.2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几种模型
3.2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3.2.1 逆向选择问题
3.2.2 信号传递与劳动力市场模型
3.2.3 信息甄别
3.3 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理论
3.3.1 道德风险
3.3.2 委托代理理论
3.3.3 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第4章 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
4.1 信息租与信息寻租
4.1.1 租金与寻租理论
4.1.2 信息租问题
4.2 信息搜寻
4.2.1 信息搜寻问题
4.2.2 信息搜寻模型
4.2.3 信息搜寻与信息商品的出现
4.3 信息商品的性质
4.3.1 信息商品的分类
4.3.2 信息商品的特点
4.3.3 信息成为商品的条件
4.4 信息成本
4.4.1 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
4.4.2 作为投入要素的信息成本
4.5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定价
4.5.1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4.5.2 信息的效用价值分析
4.5.3 一般的企业定价策略
4.5.4 信息商品的差别定价策略
第5章 信息资源经济学
5.1 资源与资源经济学概况
5.1.1 资源的一般概念及其性质
5.1.2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5.1.3 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原理
5.1.4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研究方法
5.2 信息资源及其经济特征
5.2.1 信息资源的概念
5.2.2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
5.3 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研究
5.3.1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5.3.2 信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5.3.3 信息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6章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利用
6.1 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1.1 信息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6.1.2 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1.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基础
6.2 信息资源配置
6.2.1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
6.2.2 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配置
6.2.3 非营利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配置
6.2.4 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
6.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6.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
6.3.2 信息资源开发的类型与步骤
第7章 信息产业结构与发展规律
7.1 产业与产业结构
7.1.1 产业的兴衰
7.1.2 产业结构及其演化
7.2 信息产业的结构
7.2.1 信息产业的形成
7.2.2 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2.3 信息产业的结构与分类
7.2.4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
7.3 信息产业的测度
7.3.1 波拉特测算方法
7.3.2 相关的测度结果
7.3.3 信息产业的统计评价指标
7.4 我国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
7.4.1 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
7.4.2 东、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7.4.3 长江三角洲的信息产业
7.4.4 “泛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
7.4.5 环渤海地区的信息产业
7.5 我国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
7.5.1 我国信息产业的梯度发展
7.5.2 影响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因素
7.5.3 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动态过程
7.5.4 我国信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8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8.1 信息化的起源
8.1.1 信息化的概念
8.1.2 信息化与工业化
8.2 行业信息化
8.2.1 我国行业信息化概述
8.2.2 我国农业信息化状况
8.3 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8.3.1 日本信息化指标测算法
8.3.2 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法
第9章 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测算
9.1 信息问题与企业竞争力
9.1.1 企业核心竞争力
9.1.2 企业内外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9.1.3 从信息角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9.2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
9.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
9.2.3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9.3 企业信息化项目组织与管理
9.3.1 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9.3.2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9.3.3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4 企业“信息悖论”与IT治理
9.4.1 企业“信息悖论”
9.4.2 企业IT治理
9.5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算
9.5.1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9.5.2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方案》(试行)的分析
9.6 企业信息化政策
9.6.1 企业信息政策的含义
9.6.2 企业信息化政策的国际比较
9.6.3 我国企业信息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10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10.1 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
10.1.1 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
10.1.2 信息系统的成本估算指标
10.1.3 信息系统的成本估算模式
10.2 COCOMO模式
10.2.1 COCOMO模式下的软件类型
10.2.2 COCOMO的三种成本估算模式
10.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
10.3.1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10.3.2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
10.3.3 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
10.4 信息系统的定价
10.4.1 信息系统利润的特点
10.4.2 信息系统的定价原理
10.4.3 信息系统的定价模式
第11章 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
11.1 电子商务及其特征
1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1.1.2 电子商务的特征
11.1.3 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
11.2 电子商务中的“三流”
11.2.1 资金流
11.2.2 物流
11.2.3 信息流
11.3 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11.3.1 电子商务的几种盈利模式
11.3.2 电子商务的盈利原理
11.4 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11.4.1 电子支付
11.4.2 信息安全
11.4.3 企业信息化水平
11.4.4 制度制约及其他因素
第12章 网络经济分析
12.1 网络经济的概念与研究概况
12.1.1 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
12.1.2 网络经济的研究概况
12.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2.2.1 网络经济的组成
12.2.2 “新经济”及其特征
12.2.3 网络经济的特征分析和总结
12.2.4 网络基础设施的定价
12.3 网络经济的基本原理
12.3.1 网络经济与“IT生产率悖论”
12.3.2 网络经济的技术经济原理
12.3.3 网络经济的知识价值原理
12.3.4 网络经济的产业组织原理
12.4 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
12.4.1 传统产业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12.4.2 网络经济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12.5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术语与人名中英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1.1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1.1.1 信息不对称假设
1.1.2 西方经济学中信息范式的发展过程
1.2 信息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信息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国内关于信息经济的研究
1.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
1.3.1 关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争论
1.3.2 信息经济学学科范畴的定位
1.4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2章 博弈论简介
2.1 博弈论基本概念
2.1.1 几个有代表性的博弈模型
2.1.2 博弈的基本概念
2.1.3 博弈的分类
2.1.4 博弈的表述
2.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2.1 占优战略均衡
2.2.2 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2.2.3 纳什均衡
2.2.4 纯战略与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2.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3.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2.3.2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3 动态博弈战略行动
2.3.4 重复博弈
2.4 不完全信息博弈
2.4.1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3章 机制设计理论
3.1 与信息经济学相关的几个问题
3.1.1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1.2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几种模型
3.2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3.2.1 逆向选择问题
3.2.2 信号传递与劳动力市场模型
3.2.3 信息甄别
3.3 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理论
3.3.1 道德风险
3.3.2 委托代理理论
3.3.3 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第4章 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
4.1 信息租与信息寻租
4.1.1 租金与寻租理论
4.1.2 信息租问题
4.2 信息搜寻
4.2.1 信息搜寻问题
4.2.2 信息搜寻模型
4.2.3 信息搜寻与信息商品的出现
4.3 信息商品的性质
4.3.1 信息商品的分类
4.3.2 信息商品的特点
4.3.3 信息成为商品的条件
4.4 信息成本
4.4.1 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
4.4.2 作为投入要素的信息成本
4.5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定价
4.5.1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4.5.2 信息的效用价值分析
4.5.3 一般的企业定价策略
4.5.4 信息商品的差别定价策略
第5章 信息资源经济学
5.1 资源与资源经济学概况
5.1.1 资源的一般概念及其性质
5.1.2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5.1.3 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原理
5.1.4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研究方法
5.2 信息资源及其经济特征
5.2.1 信息资源的概念
5.2.2 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
5.3 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研究
5.3.1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5.3.2 信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5.3.3 信息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6章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利用
6.1 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1.1 信息对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6.1.2 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1.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基础
6.2 信息资源配置
6.2.1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
6.2.2 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配置
6.2.3 非营利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配置
6.2.4 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
6.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6.3.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
6.3.2 信息资源开发的类型与步骤
第7章 信息产业结构与发展规律
7.1 产业与产业结构
7.1.1 产业的兴衰
7.1.2 产业结构及其演化
7.2 信息产业的结构
7.2.1 信息产业的形成
7.2.2 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2.3 信息产业的结构与分类
7.2.4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
7.3 信息产业的测度
7.3.1 波拉特测算方法
7.3.2 相关的测度结果
7.3.3 信息产业的统计评价指标
7.4 我国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
7.4.1 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
7.4.2 东、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7.4.3 长江三角洲的信息产业
7.4.4 “泛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
7.4.5 环渤海地区的信息产业
7.5 我国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
7.5.1 我国信息产业的梯度发展
7.5.2 影响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因素
7.5.3 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动态过程
7.5.4 我国信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8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8.1 信息化的起源
8.1.1 信息化的概念
8.1.2 信息化与工业化
8.2 行业信息化
8.2.1 我国行业信息化概述
8.2.2 我国农业信息化状况
8.3 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8.3.1 日本信息化指标测算法
8.3.2 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法
第9章 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测算
9.1 信息问题与企业竞争力
9.1.1 企业核心竞争力
9.1.2 企业内外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9.1.3 从信息角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9.2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
9.2.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
9.2.3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9.3 企业信息化项目组织与管理
9.3.1 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9.3.2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9.3.3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4 企业“信息悖论”与IT治理
9.4.1 企业“信息悖论”
9.4.2 企业IT治理
9.5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算
9.5.1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9.5.2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方案》(试行)的分析
9.6 企业信息化政策
9.6.1 企业信息政策的含义
9.6.2 企业信息化政策的国际比较
9.6.3 我国企业信息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10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10.1 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
10.1.1 信息系统的成本构成
10.1.2 信息系统的成本估算指标
10.1.3 信息系统的成本估算模式
10.2 COCOMO模式
10.2.1 COCOMO模式下的软件类型
10.2.2 COCOMO的三种成本估算模式
10.3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价
10.3.1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10.3.2 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
10.3.3 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
10.4 信息系统的定价
10.4.1 信息系统利润的特点
10.4.2 信息系统的定价原理
10.4.3 信息系统的定价模式
第11章 电子商务的经济分析
11.1 电子商务及其特征
1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1.1.2 电子商务的特征
11.1.3 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
11.2 电子商务中的“三流”
11.2.1 资金流
11.2.2 物流
11.2.3 信息流
11.3 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11.3.1 电子商务的几种盈利模式
11.3.2 电子商务的盈利原理
11.4 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11.4.1 电子支付
11.4.2 信息安全
11.4.3 企业信息化水平
11.4.4 制度制约及其他因素
第12章 网络经济分析
12.1 网络经济的概念与研究概况
12.1.1 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
12.1.2 网络经济的研究概况
12.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2.2.1 网络经济的组成
12.2.2 “新经济”及其特征
12.2.3 网络经济的特征分析和总结
12.2.4 网络基础设施的定价
12.3 网络经济的基本原理
12.3.1 网络经济与“IT生产率悖论”
12.3.2 网络经济的技术经济原理
12.3.3 网络经济的知识价值原理
12.3.4 网络经济的产业组织原理
12.4 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
12.4.1 传统产业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12.4.2 网络经济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12.5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对策
术语与人名中英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信息经济学[电子资源.图书]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