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套书编委会依据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
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前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
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
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
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
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
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
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
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
周殿富
【总序】
002
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
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
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
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
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
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 , 怎么“化” , 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
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
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
国” , 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
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
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
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
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
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
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 “冷战” “热战” “和平演变”手段用
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
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
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
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
003
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
人说我们是“瓷器” 、 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以来的
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 “威胁”了,我们也能
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 , 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
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
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
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
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
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
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
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
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
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
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 “谈到人格,
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
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
004
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 (精装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
页。)
人们很少注意到邓小平的这一段话,但邓小平恰恰是在
这里把“国格” 、 “ 人格”提升到了事关“立国”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呢?邓小平讲
得很明白: “民族自尊心”,“族的独立”。
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最大的尊严便是完全靠“自
力” , 靠“艰苦奋斗” , 而达“更生”之境。对西方敌对势力
的“冷战” “热战” “和平演变” , 我们何曾有过屈服?也正
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真正的“民族独立”。这就是
我们的国格。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呢?邓小平同
志在这里没有讲,但他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时,至
少提到与社会主义人格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革命的理想,
共产主义的品德,勤奋学习,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努力
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
产,助人为乐,英勇对敌,集体主义精神,专心致志地为
人民工作,等等。这一系列哪一条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格的
范畴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
005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
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又具体提出这个“体
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
观。 (还有“八荣八耻”)这四个方面,一是信仰,二是理
想,三是精神,四是道德文明,哪一个不在社会主义人格
的范畴之内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又用“三个倡导”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二项:①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③倡
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中办文件又把这“三个
倡导”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倡导”的四项,是国家层
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的四项,是社会层面的价
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的四项,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而实际上前两个“倡导”的八项都是属于“国格”
范畴,而第三个“倡导”是属于“人格”范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历史嬗变中来
培育建构起这个“核心价值观”呢?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
006
十三次集体学习,似乎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讯称:中央政治局在2月
24日,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内
容,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这次学习,并
发表了重要讲话。电文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
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
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
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
世界文化激荡中落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
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
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
文育人。
007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对于如何培育建
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四个方面剀切明白。
第一,他明确指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来构造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割断历史。这
一条十分重要,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
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无法走向未来。
第二,指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
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要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第三,他指出,对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
创新。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既要有优
良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要有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四,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
化人育人。这就是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只是传承
儒学那些道统,而是要弘扬全民族共创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就是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
的是化民、育人。
尤其十分值得注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
提到了一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题,而在同年
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我们再也不能以GDP论英
008
雄的思想。让人欣慰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终于被提升
到一个民族的标识地位,这至少表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并不落伍于世界潮流之后。
并不受人欢迎的亨廷顿在生前给他的祖国提出的警示
忠告,竟是如何弘扬他们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文
化”: “盎格鲁新教精神——美国梦” , 以此为国家的“文
化核心”问题。他讲道: “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
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以政治信条
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有立足之地?”所以,他提醒他无
限忠于的祖国,一定要巩固发扬他们自入居北美以来,在
新教精神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梦”理念的“文化核心”地
位,才能消解这个国家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多元化的危机。
为此,他甚至预言美国弄不好会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分裂。
而且他公开预言不列颠大英帝国也会因民族与文化多元化
的问题,而导致在本世纪上半期发生分裂。
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十分强调国家民族文化的地
位问题,柏克说: “全世界的人根据文化上的界限来区分自
己。 ” 丹尼尔同样说: “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
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
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
009
沦。 ” 这些语言也可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与某种非唯物性,但
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想什么,
至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意识形态并不总是消
极被动地接受它的经济基础的论断并不相悖。
中国显然具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同时显然也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优势。新中国包括它直接进入社
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其后无论正误的哪一次经济变
革,不是靠政治力量在强力推动的呢?它当然同样拥有让
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免于沉沦”的能力。许多学人认
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早就被以往一次次的历史性灾难割裂
了,显然都是毫无道理的。但我们当下却确实面临着“两
个传统”失传失统的危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民族
美德,在当代国民中还有多少传承?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党内还有多少光
大?我们现在全民族的“核心文化”到底在何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优
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而不发生历史断裂带的根本保证。
富和强永远都不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哪个国家不可以富,
不可以强?但能代表中国“这一个”本来面目,具有自己
民族特色的,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能代表中国人形象的
010
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
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
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
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
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
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 、 “育人” , 把它再具体化一
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
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
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
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
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
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
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
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
011
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
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
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
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
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目录
友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