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淮上书丛: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运河的历时性称谓及其伴生的名物文化。作者立足于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的这一现实需求,从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切人,运用田野调查和文史互证等方法,对大运河的名物及其沿线区域的人文生态,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厘清了河段异称、名物生成和风物变迁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并以著名文人运河行旅的实例,对这条历史文化长河的风貌,进行了具体的比较观照与情景的生动呈现。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大运河称谓历时考
第一节 “大运河”称谓溯源
一、“大运河”的始称与通称
二、“大运河”的区段称谓及其来历
第二节 大运河异名考
一、通济渠的异称
二、邗沟的异称
三、江南河的异称
四、永济渠的异称
第二章 大运河伴生地名考
第一节 运河水口考
一、邗沟入淮口——末口
二、泗水入淮口——淮泗口,大、小清口
三、沟通黄、淮两大河的水口——汴口
四、控扼汴路、襟带梁宋的要地——埇口
第二节 消逝名镇考
一、襟带淮浒的冲要——角城
二、相传久远的甘罗城
三、名将旧里——淮阴故城与韩信城
第三章 大运河区域名人考
第一节 运河开通前的人物
一、淮、泗流域名人与水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二、江南水利文明的起源与吴、越的北向开拓
三、运河流域名人效应的缘起与影响
第二节 运河开通后的人物
一、杭州名人与运河
二、苏州名人与运河
三、扬州名人与运河
四、淮安名人与运河
五、北士南迁与南士北迁
第四章 大运河沿岸风物考
第一节 著名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一、瓜洲渡
二、高曼寺
三、文峰塔
四、琼花观
五、邵伯埭和邵伯湖
六、盂城驿和高邮湖
七、射阳湖
八、高家堰与清江闸
第二节 民情风俗
一、军旅之风与淮扬风习
二、商业文化与淮扬风习
第五章 大运河纪行诗文考
第一节 通济渠和古邗沟纪行诗文考述
一、对汴河(通济渠)、邗沟(淮扬运河)行程及
其景况的描述
1、汴河
2、邗沟
二 行进在隋河路上的历史感慨
1、对隋炀帝滥用民力开河漫游的历史批判
2、借古讽今、针贬时弊
3、感慨隋河风物的沧桑巨变
三、对运河沿线景观的生动呈现
1、临淮与泗州
2、盱眙与洪泽
3、淮阴与楚州
第二节 京杭运河行旅诗文考述
一、宋末元初,京杭行旅的文学轨迹
1、文天祥的运河之旅
2、陈孚的运河之旅
二、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纪行诗文
1、杨士奇的运河之旅
2、康熙、乾隆君臣的运河之旅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大运河称谓历时考
第一节 “大运河”称谓溯源
一、“大运河”的始称与通称
二、“大运河”的区段称谓及其来历
第二节 大运河异名考
一、通济渠的异称
二、邗沟的异称
三、江南河的异称
四、永济渠的异称
第二章 大运河伴生地名考
第一节 运河水口考
一、邗沟入淮口——末口
二、泗水入淮口——淮泗口,大、小清口
三、沟通黄、淮两大河的水口——汴口
四、控扼汴路、襟带梁宋的要地——埇口
第二节 消逝名镇考
一、襟带淮浒的冲要——角城
二、相传久远的甘罗城
三、名将旧里——淮阴故城与韩信城
第三章 大运河区域名人考
第一节 运河开通前的人物
一、淮、泗流域名人与水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二、江南水利文明的起源与吴、越的北向开拓
三、运河流域名人效应的缘起与影响
第二节 运河开通后的人物
一、杭州名人与运河
二、苏州名人与运河
三、扬州名人与运河
四、淮安名人与运河
五、北士南迁与南士北迁
第四章 大运河沿岸风物考
第一节 著名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一、瓜洲渡
二、高曼寺
三、文峰塔
四、琼花观
五、邵伯埭和邵伯湖
六、盂城驿和高邮湖
七、射阳湖
八、高家堰与清江闸
第二节 民情风俗
一、军旅之风与淮扬风习
二、商业文化与淮扬风习
第五章 大运河纪行诗文考
第一节 通济渠和古邗沟纪行诗文考述
一、对汴河(通济渠)、邗沟(淮扬运河)行程及
其景况的描述
1、汴河
2、邗沟
二 行进在隋河路上的历史感慨
1、对隋炀帝滥用民力开河漫游的历史批判
2、借古讽今、针贬时弊
3、感慨隋河风物的沧桑巨变
三、对运河沿线景观的生动呈现
1、临淮与泗州
2、盱眙与洪泽
3、淮阴与楚州
第二节 京杭运河行旅诗文考述
一、宋末元初,京杭行旅的文学轨迹
1、文天祥的运河之旅
2、陈孚的运河之旅
二、明、清时期,京杭运河的纪行诗文
1、杨士奇的运河之旅
2、康熙、乾隆君臣的运河之旅
参考文献
后记
运河名物与区域文化考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