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等。
目录
前言 缘起./1
第一篇 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1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3
二、百年悲情/5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
持续至今的西化浪潮/11
传统的反抗:中国文化本位宣言/14
中国与西方:剪不断,理还乱/16
三、文化也一定要全球化吗?/19
四、出路在何方/22
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22
传统是现代化取之不尽的源泉/27
内忧外患的中国文化/30
重树中国文化主体意识/32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37
一、以人为本/39
惟人万物之灵/39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41
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42
对西方的启示/44
.二、天人合一/46
顺自然/46
王者以民为天/50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54
三、人文思维/57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61
一、三玄、四书、五经/63
二、五经要义/67
不学《诗》,无以言/67
不学《礼》,无以立/68
帝王之学一一《书经》/71
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71
宇宙的奥秘——象数之《易》/73
三、三玄要义/77
不易、变易、简易——义理之《易》/77
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78
逍遥游——《庄子》的精神/79
四、四书要义/82
如何达到至善之境——《大学》/82
为人之道——《论语》/83
完美政治——《孟子》/84
最高的德——《中庸》/84
五、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冲击/87
第四篇 儒家与中国文化/89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91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94
克己复礼——先秦原始儒学/9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97
理一分殊——宋明理学/101
以西学解释中学——近现代儒学/103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105
以王道仁政来化导天下的治国理念/105
“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的政治制度/106
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理想/107
“长幼有序,惟道是从”的人际伦理/109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养观念/110
乐观而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111
见义勇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价值观/112
四、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113
奉天法古/113
内圣外王/114
知行合一../114
重在体悟/114
执两用中/115
和而不同/115
守常明变/116
五、儒家的教育思想/117
第五篇 道家与中国文化/119
一、什么是道家?/121
二、道家的发展历史/125
先秦道家/125
两汉黄老之学/128
魏晋玄学/131
道教的出现/136
三、道家思想要义/139
道法自然/139
道常无为/1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43
权与术/145
四、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47
第六篇 佛教与中国文化/151
一、佛教的创立、发展与佛教的主要思想/153
三业八苦/153
无明与空性/155
解脱生死之道/157
二、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159
金人托梦,白马驮经/159
出家与孝道/160
灵魂问题/162
三、佛教的本土化及其对大乘佛教人文精神的发扬/165
佛经翻译中的中国智慧/165
以出世法做入世事/169
万法归禅/172
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76
第七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183
一、中国文化不仅是伦理的文化,更是艺术的文化/185
礼教与乐教并重/185
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186
由艺入道——中国艺术的根本追求/187
艺术家的责任/190
中国传统艺术的社会作用/192
二、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197
得意忘言,得意忘象/197
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重创作/2o0
万事造画,终得心/201
依仁游艺/202
艺术欣赏是一种领悟/205
继承中的创新/207
三、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209
第八篇 中医与中国文化/211
一、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3
二、中医的生命观/215
三、中医的根本理论/217
阴阳平衡之道/217
五行生克之学/221
整体的医学/222
四、中医养生要诀/225
不服药为中医/225
顺其自然/227
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228
第一篇 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1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3
二、百年悲情/5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
持续至今的西化浪潮/11
传统的反抗:中国文化本位宣言/14
中国与西方:剪不断,理还乱/16
三、文化也一定要全球化吗?/19
四、出路在何方/22
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22
传统是现代化取之不尽的源泉/27
内忧外患的中国文化/30
重树中国文化主体意识/32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37
一、以人为本/39
惟人万物之灵/39
养人之欲,给人之求/41
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42
对西方的启示/44
.二、天人合一/46
顺自然/46
王者以民为天/50
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54
三、人文思维/57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61
一、三玄、四书、五经/63
二、五经要义/67
不学《诗》,无以言/67
不学《礼》,无以立/68
帝王之学一一《书经》/71
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71
宇宙的奥秘——象数之《易》/73
三、三玄要义/77
不易、变易、简易——义理之《易》/77
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78
逍遥游——《庄子》的精神/79
四、四书要义/82
如何达到至善之境——《大学》/82
为人之道——《论语》/83
完美政治——《孟子》/84
最高的德——《中庸》/84
五、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冲击/87
第四篇 儒家与中国文化/89
一、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91
二、儒家的发展历史/94
克己复礼——先秦原始儒学/9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97
理一分殊——宋明理学/101
以西学解释中学——近现代儒学/103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105
以王道仁政来化导天下的治国理念/105
“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的政治制度/106
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理想/107
“长幼有序,惟道是从”的人际伦理/109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养观念/110
乐观而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111
见义勇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价值观/112
四、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113
奉天法古/113
内圣外王/114
知行合一../114
重在体悟/114
执两用中/115
和而不同/115
守常明变/116
五、儒家的教育思想/117
第五篇 道家与中国文化/119
一、什么是道家?/121
二、道家的发展历史/125
先秦道家/125
两汉黄老之学/128
魏晋玄学/131
道教的出现/136
三、道家思想要义/139
道法自然/139
道常无为/1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43
权与术/145
四、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47
第六篇 佛教与中国文化/151
一、佛教的创立、发展与佛教的主要思想/153
三业八苦/153
无明与空性/155
解脱生死之道/157
二、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159
金人托梦,白马驮经/159
出家与孝道/160
灵魂问题/162
三、佛教的本土化及其对大乘佛教人文精神的发扬/165
佛经翻译中的中国智慧/165
以出世法做入世事/169
万法归禅/172
四、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176
第七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183
一、中国文化不仅是伦理的文化,更是艺术的文化/185
礼教与乐教并重/185
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186
由艺入道——中国艺术的根本追求/187
艺术家的责任/190
中国传统艺术的社会作用/192
二、中国艺术的根本特征/197
得意忘言,得意忘象/197
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重创作/2o0
万事造画,终得心/201
依仁游艺/202
艺术欣赏是一种领悟/205
继承中的创新/207
三、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209
第八篇 中医与中国文化/211
一、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3
二、中医的生命观/215
三、中医的根本理论/217
阴阳平衡之道/217
五行生克之学/221
整体的医学/222
四、中医养生要诀/225
不服药为中医/225
顺其自然/227
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哲理养生.../228
楼宇烈讲中国文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