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副标题:无

作   者:高力克

分类号:

ISBN:978752070971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启蒙是“祛魅”的思想革命,新启蒙则是祛“启蒙”之“理性”之魅的再启蒙。中国新启蒙之“新”,在于既追寻现代性而批判传统,又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审思批判。在晚清五四启蒙运动以现代批判传统的欧化思潮之外,另有一些思想明敏的启蒙学者,对现代性与传统进行辩证批判,如章太炎以佛庄批判进步主义的俱分进化论,鲁迅以精神个人主义矫正现代欧洲大众社会与物质主义的“立人”主张,杜亚泉对东西文化的辩证思考,欧战后梁启超对进化论、科学主义、物质主义的反思,梁漱溟对中西印文化的探索,吴宓以人文主义批判物质主义,张申府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新启蒙”主张,冯友兰之“旧邦新命”的中国现代化论,贺麟的“儒化的现代化”主张,李长之反思五四的“中国文艺复兴”论,构成了一幅“新启蒙”的思想图景。这些被五四启蒙运动的巨大光环所遮蔽的富有深刻洞见的“新启蒙”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探索中国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珍贵思想遗产。

目录


*章 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

一 进化论与进步主义

二 俱分进化论:进步论之批判

三 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四 以传统批判现代性

结语

第二章 尼采的幽灵:鲁迅“反启蒙的启蒙”思想

一 现代性批判:众数与物质之弊

二“立人”与“改造国民性”

三 鲁迅与尼采:“反启蒙的启蒙”

四 启蒙者的现代性批判:先知与困境

五 从尼采到马克思

六 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第三章 妥协之智慧:杜亚泉的调和思想

一 中西文化之调和

二 进化论之批判

三 游民文化论

四 妥协的政治

五 民主而和平之国家主义

六 多元主义:开放的思想范式

七 杜亚泉与调和主义思潮

八 调和主义与激进主义之争

九 中国启蒙运动中的调和论

十 妥协的智慧

第四章 超越传统与现代:晚年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一 现代性反思:对启蒙的祛魅

二 中西之间:中国人的新自觉

三 新启蒙:超越传统与现代

第五章 现代化与儒家人生:梁漱溟的东西文化理论

一 中西文化观之检省

二 中、西、印文化类型

三 孔子“仁”的生活态度

四 孔学复兴与世界未来文化

五 新启蒙:传统与现代性双向批判

六 梁氏理论引发的争议

第六章 祛魅的启蒙:吴宓的人文主义

一 白璧德之实证的人文主义

二 倡言白璧德之人文主义

三 以人文主义批评新文化运动

四 东西古今人文主义之会通

第七章 “新启蒙运动”:张申府的五四反思

一 由通而中的辩证思维

二 新启蒙:继承五四,扬弃五四

三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四 孔子、列宁、罗素:中西文明之综合

五 科学与民主之新思考

结语

第八章 “旧邦新命”: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

一 道德之变革与继承

二 社会类型与中西文化

三 文明国家与野蛮世界

四 城市与乡村

五 从家庭到社会

六 人的探索:觉解与境界

七 “旧邦新命”:中华古国的现代化

结语

第九章 儒化的现代性:贺麟论新文化运动

一 孔教批判与儒学新开展

二 西学洗礼与儒学复兴

三 儒家式民主

四  三纲五伦之德性价值

五 中国文化转型的辩证法

结语

第十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李长之的文化思想

一 中西之间

二 超越五四:从启蒙运动到文艺复兴

三 中国传统之继承与批判

四 外来文化之吸收

五 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语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新启蒙:从欧化到再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