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明清史

副标题:无

作   者:傅乐成主编;姜公韬著

分类号:

ISBN:978751080331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通史(套装全7册)》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记述,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全貌。   本书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目录

先秦史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诞生 第一节 文明前的黑夜 第二节 文明曙光的映照 第三节 文明的跃升第二章 灿烂的殷商文明 第一节 商代的兴亡 第二节 经济生活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的构造 第四节 商代的文化第三章 封建体制的鼎盛时代 第一节 周人灭商与周初封建 第二节 封建体制下的政治、社会与经济 第三节 西周的文化 第四节 封建体制的衰落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大蜕变 第一节 列强争霸与合纵连横 第二节 由封建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 第三节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的开放? 第五节 思想观念的转变? 第六节 辉煌璀璨的文化第五章 百家争鸣 第一节 儒家 第二节 墨家 第三节 道家 第四节 名家与阴阳家 第五节 法家宋辽金元史第一章 宋的建国——统一之局的再造 第一节 陈桥兵变 第二节 宋的统一大业 第三节 宋初的国策第二章 北宋的外患——辽与夏 第一节 契丹(辽)的兴起及其强大 第二节 宋辽的和战关系 第三节 夏的兴起和宋辽夏的关系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第一节 北宋的变法自强 第二节 新法与党争 第三节 北宋与辽的灭亡第四章 南宋与金——中国南北的再分裂 第一节 女真的兴起与金的建国 第二节 宋金关系与南宋偏安 第三节 南宋的北伐恢复第五章 蒙古兴起与大元帝国——草原民族的统一中国 第一节 成吉思可汗 第二节 蒙古的南进与西征 第三节 忽必烈可汗灭宋第六章 元的统治及其衰亡 第一节 元初政局与对外关系 第二节 元的衰乱及灭亡第七章 宋辽金元的制度与社会 第一节 宋 第二节 辽金元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一节 北周胡人的政治遗产 第二节 文帝的篡周与平乱 第三节 平陈之役第二章 隋的建国规模 第一节 文帝的政绩 第二节 政府的组织 第三节 田赋与兵刑 第四节 运河的开凿第三章 隋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突厥 第二节 西域与吐谷浑 第三节 海外及南方诸国 第四节 契丹与高丽第四章 隋帝国的乱亡 第一节 炀帝的纵欲 第二节 群雄的起兵 第三节 唐室的建立与统一第五章 唐太宗的政治 第一节 太宗的即位(玄武门之变) 第二节 太宗的优点 第三节 贞观之治第六章 武后的称帝 第一节 高宗易后与武后称制 第二节 武周的代唐 第三节 武曌以后的女主余波第七章 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第一节 开元的兴革 第二节 天宝的衰象 第三节 安史之乱第八章 唐代的武功(上) 第一节 东突厥 第二节 西突厥 第三节 铁勒诸部 第四节 西域 第五节 吐蕃 第六节 吐谷浑、党项和天竺第九章 唐代的武功(下) 第一节 高丽 第二节 奚和契丹 第三节 唐帝国的版图变迁 第四节 文化的吸收与传布第十章 藩镇的割据 第一节 藩镇的强大 第二节 诸镇的连兵 第三节 宪宗的征讨 第四节 藩镇的复盛第十一章 安史乱后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回纥的渔利 第二节 吐蕃的寇侵 第三节 南诏的叛服第十二章 宦官与党争 第一节 宦官权力的膨胀 第二节 宦官与外廷的冲突 第三节 外廷的党争第十三章 唐帝国的灭亡 第一节 懿僖时代的寇乱 第二节 藩镇的交兵 第三节 中央政府的解体第十四章 五代与十国(上)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名称与地域 第二节 梁初的局势 第三节 后唐的拓土与内乱 第四节 契丹的灭晋第十五章 五代与十国(下) 第一节 汉周的代兴 第二节 周世宗的恢复 第三节 宋的代周 第四节 宋的统一第十六章 唐代的制度(上) 第一节 三省制的演变 第二节 相权的剥夺 第三节 府道的建置 第四节 节 度使区 第五节 田赋 第六节 杂税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下) 第一节 府兵与彍骑 第二节 中叶以后的禁军 第三节 法典的修撰 第四节 刑法与司法机关 第五节 科举(明经与进士) 第六节 中央官学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 第一节 佛教的宏布 第二节 佛教宗派的兴衰 第三节 佛教的学术贡献 第四节 道教与袄教 第五节 新教的输入第十九章 唐代的学术 第一节 经学 第二节 史地 第三节 骈文与古文 第四节 诗词 第五节 小说与书画第二十章 唐代的社会 第一节 唐代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门第的盛衰 第三节 唐人的衣食住行 第四节 婚丧与庆寿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一节 三国鼎峙 第二节 魏晋政权的递嬗 第三节 西晋的政局 第四节 五胡乱华大变局的开始 第五节 东晋与胡族政权的对立 第六节 南朝政权的更迭 第七节 北朝政权的变迁与统一盛运的再启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态 第一节 南北朝的社会阶层 第二节 世家大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南朝土族的僵化与寒门的上升 第四节 少数民族政权下的北方豪族第三章 大动乱时代的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第一节 汉民族的人口流动 第二节 胡汉民族的融合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结构 第一节 赋役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土地与农业 第三节 商业与手工业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学术与信仰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与清谈 第二节 宗教信仰的盛行 第三节 文学与艺术的创新秦汉史第一章 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 第一节 秦帝国的统一 第二节 秦帝国的覆灭 第三节 楚汉相争 第四节 休养生息的时代(汉惠帝~景帝) 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 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构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 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 第八节 东汉政权的发展(光武明帝时代) 第九节 东汉政权的转换与崩溃(和帝~献帝)第二章 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 第一节 北方游牧帝国的盛衰 第二节 西域的开拓运动 第三节 南徽诸蛮的开辟 第四节 东北亚的绥服 第五节 西羌的炽盛 第六节 北方草原的递兴势力第三章 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节 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 第二节 两汉的土地与农业 第三节 两汉的官私手工业 第四节 商业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第四章 汉人的学术与信仰 第一节 两汉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经学史学与诸子学 第三节 文学与造形艺术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发明 第五节 本土宗教的创立明清史第一章 元明之际 第一节 民族意识与白莲教 第二节 风云际会的草泽群英 第三节 朱元璋早年的发展 第四节 平陈友谅与张士诚 第五节 北伐与统一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第一节 定都与封王 第二节 藏富于民的财经措施 第三节 学校与选举 第四节 严刑峻罚 第五节 政府组织 第六节 卫所制度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第一节 靖难之变 第二节 通漕与都城的北徙 第三节 阉势、阁权的递进 第四节 削藩与边防的始坏 第五节 明初与蒙古、女真的关系 第六节 郑和下西洋 第七节 西南开发与安南内属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第一节 土木之役与朝事的反覆 第二节 成、弘之间的政治与军事 第三节 藩王之变 第四节 议礼与奉道 第五节 南倭北虏 第六节 政潮迭起的内阁 第七节 张居正的政绩第五章 明清之际 第一节 党议与阉祸 第二节 努尔哈赤的龙兴大业 第三节 明朝的守御 第四节 流寇亡明与清人人关 第五节 南明恢复的失败 第六节 清统一的告成第六章 清朝的极盛与中衰 第一节 清初对汉人的势劫利诱 第二节 中央集权的继长增高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内政概述 第四节 内外蒙古与天山南北路的经营 第五节 西藏与青海的平定 第六节 西南土司与藩属的臣服 第七节 西力的东渐与清室的式微第七章 五百年社会文化的掠影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商业与工艺 第三节 社会阶级与社会流动 第四节 书吏、幕友、乡绅 第五节 王学的风靡与反动 第六节 从“经学即理学”到“六经皆史” 第七节 文学与书画近代史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顿挫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西方世界的勃兴 第三节 清朝政治的腐败第二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嗜利的英国 第二节 烟毒的泛滥 第三节 林则徐严厉禁烟 第四节 清政府卑屈求和 第五节 可耻的《南京条约》第三章 东南半壁的大动乱 第一节 不夷不夏之教——拜上帝教 第二节 不伦不类之国——太平天国 第三节 洪秀全的败亡 第四节 大动乱的余波第四章 清室的力挽危局 第一节 曾国藩的治学 第二节 编练湘军 第三节 血战十一年 第四节 不信书,信运气第五章 英法联军之役 第一节 英法联军的北上 第二节 俄帝国的东进 第三节 清政府的两和两降 第四节 觉醒的开始——创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六章 新旧杂治下的洋务运动 第一节 处身于新旧交替中的领导阶层 第二节 求强的第一期新政 第三节 求富的第二期新政 第四节 新政的破产 第五节 外交与军事的屡败第七章 扶桑烈日初凌中国——甲午战争 第一节 日本的效法西洋 第二节 朝鲜的交涉 第三节 每战必败的新海陆军 第四节 李鸿章在马关 第五节 台湾的抵抗 第六节 三国干涉还辽与分赃冲突第八章 托命维新的保国运动——戊戌变法 第一节 清王朝危机四伏 第二节 酝酿变法 第三节 变政为国 第四节 政变为清 第五节 维新党的转向革命——自立军起义第九章 托命拳脚的救清运动——义和团 第一节 北中国的乱象 第二节 民间的反抗洋人 第三节 两种反动——朝廷的灭洋扶清与疆臣的东南自保 第四节 大清帝国日暮途穷 第五节 革命浪潮澎湃海内外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通史,明清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